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肚臍能治病?痛經、失眠、感冒……一招都搞定

肚臍能治病?痛經、失眠、感冒……一招都搞定

小編說:中醫外治療法眾多,臍療就是其中之一,通過將藥物製成一定劑型,填敷臍中或在臍部進行針灸、按摩、拔罐等,激發經氣,疏通經絡,以增強免疫力、防病治病。

文/秦麗娜 北京中醫藥大學第三附屬醫院 主任醫師

從中醫角度看,肚臍位於任脈上,而任脈是陰脈之海,與督脈相連,共同管理人體的諸經百脈,並經奇經八脈可聯繫全身經脈。

因此,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五官九竅、皮肉筋骨都與臍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

將藥物貼敷其中,既有穴位刺激作用,又可透過經絡傳輸到身體各部分,使藥物充分發揮功效,使失調的機體恢復平衡,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從西醫解剖角度看,臍部皮膚角質層薄,藥物滲透快,臍下腹膜還分布有豐富的靜脈網,藥物透過皮膚後可迅速隨血液擴散至全身。

而且,由於其血管分布特點,經臍吸收的藥物到達肝臟極少,進而可避免肝臟和胃腸道分解作用而提高藥物的利用度。

臍部的各層組織中有豐富的神經末梢,不斷刺激臍部,會使臍部神經末梢進入活躍狀態,從而調節人體神經與體液,提高免疫力,改善組織器官功能,起到防病治病作用。

臍療用藥有講究

由於臍窩較小,存葯不多,臍療用藥多選用芳香走竄類、溫熱類藥物,並配伍引經類藥物。

芳香走竄類藥物: 氣味俱厚、藥性走竄,具有通經走絡、醒脾透絡、開竅透骨等功效,可率諸葯開結行氣,直達病所,如薄荷、冰片、丁香、肉桂、麝香、花椒等。

溫熱類藥物: 具有溫通的作用,可通經活絡,理氣和血,達到「通則不痛」的目的,並能興奮呼吸中樞,加速血液循環,如附子、乾薑、細辛、小茴香、吳茱萸等,適用於陽虛證、陽脫證、痹症等。

引經葯: 是利用藥物的性味歸經、善走善行的特性,引導諸葯直達病所,強化作用部位對藥物的吸收,並減弱其他部位的吸收。如胸膈以上病變,可用白酒或黃酒調葯;若腸胃虛寒引起不適,可用生薑汁調葯;腸胃濕熱,可用黃連浸泡藥液;若是下肢患病,可用牛膝浸泡藥液。

臨床常用臍療方

臍療的功用非常廣泛,對消化、呼吸、神經、心血管、泌尿生殖等系統均有作用,可廣泛用於內、外、婦、兒、皮膚、五官科疾病的治療和養生保健。

陽虛型虛脫、暈厥等

食鹽填臍艾灸,可以用於虛脫、暈厥、中風昏迷病人的急救。以溫熱藥物貼臍,通過藥物的溫熱刺激,或艾灸、熱熨的傳導作用,興奮呼吸中樞神經,能溫通陽氣,回陽固脫,使病人陽復厥蘇。

氣滯血瘀型痛經

婦女經期腹痛難忍、拒按,乳房脹痛,經血夾有血塊,屬氣滯血瘀型痛經,可予配方:五靈脂、蒲黃、香附、丹參、烏葯各9克,研磨細末,取適量直接填滿肚臍,用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至病癒即停。

臍通任、督、沖、帶四脈,沖為血海,任主胞胎,沖任督帶與生殖及婦女經、帶、胎、產息息相關,故臍療可調節沖任,固精安胎。

脾虛型泄瀉

大便溏稀、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的脾虛型泄瀉,予配方:人蔘、白朮、肉桂、炮姜各3克,研磨細末,填入肚臍,蓋上紗布,膠布固定,每日換藥1次,至病癒即停。

臍居中焦,位於大腹中央,為經絡和氣化總樞,臍療可增強脾胃的機能,使陽氣得升,濁陰得降,故臨床上對胃痛、嘔吐、泄瀉、便秘等病症有較好的療效。

小便不通、腹水等

治療小便不通,可選白礬7克、蔥根7個、艾葉15克,搗成泥狀,敷臍部,每日1次。

三焦為水火氣機必通之道,臍居中主樞,可轉運陰陽之氣,激發三焦氣化功能,利水消腫,治療小便不通、腹水、水腫、黃疸等病症。

失眠

如因思慮過多引起的失眠,可取丹參、遠志、石菖蒲、茯神各20克,研磨細末,加入白酒調成膏狀,外敷臍中,紗布覆蓋,膠布固定,每日1次。該方可斂汗安神,固精止帶。

風寒感冒

冬季常見風寒感冒,予蔥白50克,胡椒1克,搗爛成膏狀,敷於臍上,外蓋紗布,膠布固定,再用暖水袋在臍部熨之,同時服用薑湯水1杯,每日1次。

臍療有宜忌,需妥善護理

並非所有人都適合臍療,如臍部皮膚有潰爛、損傷、炎症者以及孕婦禁用臍療。所以臍療應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

在臍療具體操作時,宜在溫暖的室內快速進行,尤其在嚴寒季節應注意保暖,以免患者臍部受涼,引發腹瀉、腹痛等。

臍療時一般採取仰卧位,充分暴露臍部,先用75%的酒精棉球對臍及周圍皮膚常規消毒,以免發生感染。

用藥後,外敷紗布膠布貼緊,也可用寬布帶固定。本法用於小兒時應妥善護理,囑其不能用手搔抓或擦拭,以防敷藥脫落。小兒肌膚嬌嫩,不宜使用烈性藥物,貼葯時間也不宜過久。

因臍療時常用一些有刺激性或辛熱性藥物,故療程宜短,每個療程之間可休息3~5天。

來源 |《中醫健康養生》2019年3月刊

如需轉載| 須獲授權|並註明出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健康養生雜誌 的精彩文章:

經脈能決生死、處百病,通經絡就是強健五臟六腑~
春天哪六種疾病高發?怎麼防護看這裡

TAG:中醫健康養生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