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曾在美國生產的蘋果電腦,如今卻敗得一塌糊塗

曾在美國生產的蘋果電腦,如今卻敗得一塌糊塗

喬布斯曾嘗試在矽谷建立製造文化。然而正如一位前蘋果工程師所說的那樣:「這項業務發展得並不好。」

蘋果比諾基亞更優秀的一點,在於其在電腦領域的布局。然而,近些年,其電腦的優勢也逐漸喪失。人們甚至已經擔心,蘋果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諾基亞?

那麼,這種擔心是否多餘呢?一起來看今天的文章!

曾在美國生產的蘋果電腦,如今卻敗得一塌糊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作者 | John Markoff

譯者 | 彎月

責編 | 胡巍巍

出品 | CSDN(ID:CSDNNews)

1988年,Jean-Louis Gassée仔細考察了位於加利福尼亞州弗里蒙特的蘋果「高度自動化」麥金塔電腦工廠,結果卻令他大失所望。

Gassée是一名來自法國的辦公自動化專家,當時他剛剛被蘋果的首席執行官John Sculley提升為蘋果產品部總裁,由他負責公司的工程和製造工作。

剛開始的時候,Gassée決定花兩天時間親自體驗生產線的工作,以了解產品的實際製造情況。

iPhone盒子上印著一句很巧妙的話:「加利福尼亞州蘋果公司設計。中國組裝。」

其背後的故事卻與Gassée的這段「組裝好一台麥金塔電腦的顯示器,然後將一堆晶元插入到一塊計算機主板上」的經歷有著莫大的關係。

蘋果公司宣布在德克薩斯州奧斯汀建立一個大型的新園區,並創造15,000個工作崗位,但這些崗位中沒有一個屬於製造行業。

因此,我們有必要看看上世紀80年代的蘋果打算建立高級製造中心時欠考慮的決定。

蘋果公司的聯合創始人喬布斯很痴迷於亨利福特的傳統,底特律原始的大規模汽車製造業,以及索尼等日本公司高品質的製造力。

但是他努力在加利福尼亞重現這些輝煌時卻遭遇了他人生中實屬罕見的失敗。

1983年,喬布斯負責建造了一座最先進的麥金塔電腦製造工廠。早些時候參觀過的記者說,這家舊金山灣區的工廠坐落在蘋果公司總部的對面,非常先進,工廠勞動力僅占麥金塔電腦製造成本的2%。

Randy Batta年輕時曾在蘋果擔任電氣工程師,負責監督該公司早期攜帶型電腦的推出,他回憶說:「喬布斯對日本的製造工藝深信不疑。「

日本人曾被譽為製造業的魔法師。我們的想法打造一家可以及時交付零缺陷零件的工廠。但這項業務發展得並不好。」

在喬布斯被迫離開蘋果公司幾年後,Gassée發現製造業的現實與個人計算機先驅的最初夢想並不相符。

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Gassée回憶道:「我很尷尬地用螺絲刀將顯示器連接到電腦擋板上。」在值班結束後,Gassée抓起一把掃帚,把生產線上掉下來的部件都掃了起來。「特別丟人。」他草草地講述了當時的過程。

最終,麥金塔電腦工廠於1992年關閉了,部分原因是是因為它從未達到過喬布斯所設想的產量,而不久後Mac電腦的銷售量就達成了這個數字。

所以,矽谷的成功,實際上只是證明了像蘋果這樣的公司有能力策划出遍布全球各地的製造供應鏈,充分利用低成本勞動力和寬鬆的環境法規。

Gassée在談到美國高科技的中心地帶時說:「我們沒有製造文化,這意味著我們沒有基礎設施、學校、學徒、承包商。」

然而,喬布斯花了很長時間才明白了這一點。

曾在美國生產的蘋果電腦,如今卻敗得一塌糊塗

1990年,喬布斯在距離原來的Mac工廠僅一英里半的地方,又花了1千萬美元建造了另一個工廠,用於製造他的Next Inc.個人工作站。

然而,與早期的麥金塔電腦一樣,他未能生產出足夠數量的外表光鮮漆黑的Next電腦,來支撐整個矽谷的裝配行業。

這次失敗給了喬布斯一個大大的教訓。

1997年他重返蘋果,並於第二年聘請了庫克擔任蘋果全球運營高級副總裁。庫克掌握了全球製造業供應鏈的藝術,他曾先後在IBM和康柏負責個人電腦業務。

與矽谷的許多公司一樣,蘋果公司早已開始外包製造業。

20世紀70年代,在矽谷出現後不久,勞動密集型組裝(比如半導體晶元封裝工藝等)都被轉移到了亞洲的各個國家,並逐步降低了勞動力成本。

隨著蘋果公司的發展,這種趨勢只會加速。

蘋果公司iPod和iPhone的硬體設計師之一Tony Fadell說:「當我的職業生涯剛剛啟動的時候,我總是飛往日本。之後,我開始飛往韓國,,然後是中國。」

現如今,隨著電子製造業在全球範圍內爆炸式增長,數百萬個工作崗位紛紛湧現,然而矽谷只保留了相對較小的製造業人才。矽谷內少量的製造主要屬於專註於快速周轉原型系統的專業合同公司。

現如今的挑戰是:我們需要一個巨大的製造生態系統來為大眾市場生產產品,而這個生態系統大部分都已經轉移到了中國大陸,有一家iPhone工廠的工人數量超過了45萬人。

20世紀90年代早期,當Andrew Hargadon擔任蘋果公司的產品設計師,負責一款名為Macintosh Powerbook Duo的攜帶型電腦時,該生態系統已經遷移到了亞洲。他與一眾複雜的供應商進行了合作。

Hargadon現在是加州大學戴維斯分校管理研究生院的技術管理教授,他說:「由於這些供應商網路的存在,你無法把製造業帶回美國,除非你把整個社區帶回來。」

2009年,喬布斯因為重病而不得不暫離,他任命庫克為該公司未來的首席執行官。

這是一次有關矽谷的本質,以及成熟的計算機行業的模樣的重要陳述。在加利福尼亞大規模製造計算機的夢想被拋之腦後了。

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許多人預測製造業的騰飛意味著矽谷的死亡。

AnnaLee Saxenian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信息學院院長,也是《Regional Advantage》一書的作者(這本書對矽谷的成功進行了早期的分析),他說:「當我做研究的時候,我開始關注那些轉移到美國低成本製造地區的晶元公司。他們的高管告訴我,矽谷快要完蛋了,因為矽谷的成本太高。我寫這本書就是因為我想解釋為什麼矽谷與眾不同。」

事實上,將製造業轉移到海外並不會將矽谷逼上窮途末路;矽谷已成為世界領先的工業和軟體設計中心。

但與20世紀中葉底特律汽車的發展不同,底特律為中產階級提供的就業機會相對較少,而矽谷上層富有的白領手中集中了大量財富。

小時工每天都會去遠在100英里意外的矽谷上班,10萬美元的特斯拉隨處可見,弗里蒙特曾建有喬布斯命運多舛的工廠,但如今這裡的房屋中位價已經高達110萬美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CSDN 的精彩文章:

如何做到毫秒級從百億大表任意維度篩選數據?| 技術頭條
一鍵免費自動AI摳圖,效果連PS大哥也點贊! | 程序員硬核評測

TAG:CSD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