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家長和孩子說話也有大講究,什麼該說或不該說!(值得收藏)

家長和孩子說話也有大講究,什麼該說或不該說!(值得收藏)

現在的孩子都是「鬼靈精」,對大人的一些反應觀察得細緻入微,懂得看爸爸媽媽的「臉色」行事,所以爸媽一些細微的變化和反應都會讓孩子看在眼裡、記在心裡,而且爸爸媽媽對孩子的評價和教育方式是會影響其一生的。那麼,父母不該說什麼,父母又該怎樣和孩子溝通呢?

家長和孩子說話也有大講究,什麼該說或不該說!(值得收藏)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父母千萬不能對孩子說的4句話

1

「這像是你這麼大的孩子做的事兒嗎!」

當一個5歲的孩子因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而哭,或者一個4歲的孩子拒絕在公共汽車上老老實實地坐著的時候,他其實就是在做他這個年齡的孩子「應該」做的事兒。

當然,如果孩子表現得更加地成熟、懂事、得體,父母會十分滿意和高興,但當你要求他「合理」時,你實際上是在沒有弄清楚為什麼他會出現這樣「不合理」的行為的原因之前,就說出了這樣帶有責備性質的話。這時,你真正關心的,其實是孩子帶給你的影響(讓你尷尬或者難堪)。真正地去關心他的感受,理解他並給他以足夠的體恤和同情——他是不是因為覺得待在這裡很煩悶?或者他餓了?

2

「你真是個沒用的孩子!」

和孩子開玩笑,看起來是一個不錯的開發他幽默能力的好方法,但是諸如「你又忘記了擰緊瓶蓋,你是不是沒腦子啊!」這樣的「玩笑」,卻很可能讓孩子感到受傷或者氣餒。儘管有些父母想,這樣嘲笑一下孩子,也許會對他將來承受更多人際關係的複雜會有幫助——他會因為有過這樣的「訓練」而變得「堅強」!這是錯誤的。作為孩子的父母,你的任務是愛他、支持他、幫助他、教導他,而不是應該把這種裝腔作勢的「挫折訓練」隱藏在「玩笑」里。如果心裡並不是真心覺得他很蠢很沒用,那就請你不要那麼說。

3

「你怎麼就不能像人家家孩子一樣啊!」

這種把孩子與別人比較的方式,最直接能達到的效果就是,讓孩子自己覺得像個二等公民,同時加劇他與其他人的對立情緒。也許父母是想通過這種比較讓孩子能更聽話或者更努力地學習,但它除了會降低孩子的自信之外,不會有更好的效果了。你越是說他不行,他就會越覺得自己不行。父母要相信孩子的力量,同時也要正視孩子的弱點。引導孩子關注自己的行為,發揚或改進,才是正確之道。

4

「別跑!你會摔跟頭的!」

也許父母自己認為自己的關心和提醒簡直是無微不至了,可你的這種警示其實在告訴他「我已經遇見了你會摔跟頭的」——這會讓孩子覺得很沮喪,他越努力(想做得更好)越會遭遇失敗(「跑了就會摔跟頭」)!其實你可以叮囑他「把鞋帶系好了再出去玩兒」,這時你談論的是他的鞋子,是裝備的準備,而不是孩子的「無能」。而且,你越想警告不要發生什麼事情,孩子往往越會忽視你的提醒,因為他覺得,你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

家長和孩子說話也有大講究,什麼該說或不該說!(值得收藏)

父母應該這樣子和孩子溝通

1

把自己變成孩子,和孩子融成一片

在和孩子進行交流時,很多家長喜歡用訓斥和居高臨下的態度去對待幼兒,孩子在家裡沒有玩伴,這會讓孩子心裡對父母產生一種距離感和恐懼感,試問在這樣的情況下孩子怎麼會敢和爸爸媽媽進行溝通,或對爸爸媽媽提出問題呢?

2

和孩子密切相處,了解孩子的想法和喜好

溝通最主要的一個方式就是聊天,爸爸媽媽們要騰出時間和孩子相處,密切觀察孩子對哪些事物感興趣,了解他最近是否遇到苦惱的問題,然後就孩子的想法和喜好尋找話題進行交流,這樣會激發孩子和父母交談的興趣,促進親子關係。

3

體會孩子的感受

當孩子的玩具壞時,或當孩子和小夥伴鬧彆扭時,孩子會難過上好半天,如果家長認為:小孩嘛,很快就會忘記的。或者就只會一味和孩子說:「沒關係的,要堅強點。

類似這樣硬邦邦的安慰,孩子會覺得你根本體會不到他的難過,久而久之,他遇到困難時就不會和你說,而是一個人憋在心裡了。如果父母改成說:「我也很難過,我們一起來想想有什麼好辦法可以解決這件事情好嗎?」相信你的孩子會很願意和你溝通的。

家長和孩子說話也有大講究,什麼該說或不該說!(值得收藏)

4

學會傾聽孩子,學會向孩子傾訴

現在很多文章都在引導家長要學會傾聽孩子,但卻忽略了一點,那就是家長要學會向孩子傾訴。溝通是互動的,是雙方面的。如果家長只一味傾聽孩子的想法,那你的孩子就可能會變成一個只喜歡吐苦水,尋求別人幫助卻不會傾聽別人的想法幫助別人的人了。

5

了解孩子的潛能,對孩子的要求要適當合理

每個孩子都擁有獨特的資質和潛能,如果想讓你的孩子有良好的發展,那麼現在開始先停止按你的喜好來為孩子選擇學習的內容,停止逼迫孩子進行一些活動。

了解來自與觀察,例如:孩子對音樂聲特別敏感,聽到音樂聲就特別興奮,平時能模仿不同的聲音,對音階的掌握很準確,喜歡各種樂器,那麼表明你的孩子在音樂方面有很大潛能,可以和孩子進行商量讓他參加音樂類的學習。

6

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問題

0-6歲的孩子都是好奇寶寶,他們提出的每一個問題都可能是他們細微火花的一次閃現,如果家長隨意對待,敷衍了事或者信口雌黃,那麼你可能扼殺了孩子一次具有創造性的想法或把孩子引到了一個錯誤的方向上。

家長要珍惜孩子的好奇心,對孩子提出的問題,要有耐心,認真回答。在方式上不可運用生搬硬套理論解說或成人化口語,盡量採用擬人化或童話式的方法給孩子講解,符合孩子「泛靈」的特點。

7

避免對孩子使用命令的口氣

家長在和幼兒說話時盡量避免用「我警告你……」,「你馬上給我……」,「你怎麼那麼笨……」,「我不允許……」等具有威脅、命令、責備、拒絕等用語。也許你一時控制不住自己說出的一句話,會對孩子幼小的心靈產生重大的影響。當你很生氣時,一定要讓自己的情緒穩定下來後再去和孩子進行交談,因為人生氣的時候是會失去理智的,不要讓不理智的情緒控制住你的語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良的小阿獃呆 的精彩文章:

年也過完了,收收心吧!(說的真好)
拒絕開小差的婚姻:既然愛一場,願我們都對得起彼此(深度好文)

TAG:善良的小阿獃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