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56.秦嶺深山裡的養蜂故事(七)

56.秦嶺深山裡的養蜂故事(七)

幾年過去了,山外的建設速度很快,而山裡生活幾乎沒什麼改變。那些捎帶養土蜂的人家,依舊是房前屋後那些點蜂箱。

秦嶺一白用古老的成語,描述這些五花八門的古老蜂蜜。都是自古的老物事,看看它們的匹配度如何?

開門迎客

背靠青山綠水,放眼一覽無餘,老趙家的風景就是這麼好!

屋前這塊平地非常寬闊,他種了點果樹和蔬菜,都是摘下來可以直接吃的天然瓜果!

老趙專門搭起這個兩層的小木架,放上十來個自製蜂箱,這也是秦嶺山裡最常見的小蜂場。

得隴望蜀

山裡的人看到哪塊地面比較平整,就會開荒成自留地種點日常吃的東西。

山裡的地幾乎都是這種高低錯落的豆腐塊,老趙還在地頭壘砌上石牆,防止雨水沖灌毀掉下面的小蔥。

這點石牆也被他放上了蜂箱,還搭上石棉瓦,算得上是物盡其用。

高瞻遠矚

老李是個勤快利索的人,看他給蜜蜂搭建的家就知道了,這可是要花不少力氣的。

先從山裡砍點碗口粗細的實木,再鋸成小段打樁、綁繩搭起架子,最後蓋上遮陽避雨的瓦片。

蜂箱架在高出可以避免蟲蟻的騷擾,也不怕下雨被淹。

風餐雨露

老張的蜂箱就像充話費送的一樣,經常隨意放在斜坡上。老張很自信,因為他的蜂箱是最結實厚重的。

他將木頭截成一段,劈成兩半,用鑿子掏空後再合起來蓋緊,每一步都很費力氣。

好蜂箱必須用重木頭,像桐木做起來輕鬆省事,但沒幾個月就腐朽了。

步步為營

你覺得這兩排木頭架子是幹啥用的?拍電視的道具?還是阻擋野豬的柵欄?

哈哈!這就是山木耳的家!山外經常用什麼鋸末、溫室等人工大棚培育,山裡只要搭幾根木頭,風吹雨淋之後自然就會長出木耳。

這才是具有自然生髮能力的天然黑木耳。

牆花路草

這個小蜂場用的可是高級貨,上面那層瓦是從城裡拉回來的,可惜去年損失比較大。

這片的蜜源情況不太好,6箱蜜蜂餓急了集體出逃。

愛分家是中蜂最大的特點,搞不好就會蜂去巢空,遠不如意蜂那般溫順好管理。

看宮護院

山民們除了在山野地頭搭建蜂場,自家的房檐底下更不會空置浪費。

這些老舊的土牆一面是農民的家,一面是中華土蜂的家,人和蜜蜂就是這樣和諧與共。

或許,在沉寂而乏味的大山深處,這些土蜂的嗡嗡聲也是一種陪伴吧。

束之高閣

山裡的蜂箱長的千奇百怪,貧苦戶們能利用任何一種廢棄的木材做成蜂箱。

山裡的經濟來源很少,不需要多少成本的養蜂項目,是農家最喜歡的創收方式。

做好蜂箱,捕點野蜂,讓它們去自然繁衍,到時節直接開箱取蜜就可以了。

打家劫舍

這才是真正的木桶土蜂蜜,一般只在每年10月間取一次蜜,人拿一半、蜂留一半。

這些最天然營養的好蜂蜜,卻因交通閉塞而沒有銷路。山民們即便背出秦嶺,也很難在市場上賣出去。

好東西卻帶不來好的生活,真是有些惋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秦嶺一白 的精彩文章:

57.天然成熟蜂蜜的口號喊了30年,為何如今卻還是一紙空文?

TAG:秦嶺一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