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臉上冒痘和得了性病有什麼共同點,你猜?

臉上冒痘和得了性病有什麼共同點,你猜?

作為敏感肌星本人,為了找醫生照看我那層出不窮的青春痘,我經常出入皮膚科。第一次踏進皮膚科大門的時候,我就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總覺得在被路人行注目禮?

仔細一琢磨,才發現了背後的玄機。原來我進的,不僅是皮膚科,還是皮膚性病科。我堂堂一個妙齡少女,因為敏感肌長了滿臉痘帶著口罩去看病,這必是被誤會了啊!再說就算我真的是去看性病也沒什麼大不了的,畢竟有病就治才是正確的。

圖丨cssdyyy.com

不過話說回來,目前絕大多數綜合醫院中,性病科都隸屬於皮膚科,這個科室有一個統一的全稱——「皮膚性病科」。堂堂大醫院,為什麼這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科室經常被合在一起?

它們太像了,合在一起,方便患者就醫

門診的作用,是幫助患者見到醫生,再由醫生做出疾病的初步判斷。

在這之前,大家很難知道自己得的到底是什麼病,只清楚自己現在有什麼感覺,以及身體上出現了哪些變化。而患者正是依據這些表現去挂號、就診。

醫院沒有把性病科與傳染科合併到一起,而是與皮膚病科合併到一起,正是因為大多數性病的臨床表現常常以皮膚癥狀為主。正如《槍炮、病菌與鋼鐵》中對於梅毒的描述:「當1495年歐洲初次出現梅毒時,其皮膚病變從頭部一直延伸到膝蓋,皮和肉會從病患的臉上剝落。」又比如尖銳濕疣患者,在生殖器周圍的皮膚處,會長出菜花狀的小凸起。

性病和皮膚病乍一看實在是太像了。對沒有醫學背景的普通患者而言,如果醫院不是按照最顯而易見的臨床表現和身體結構來劃分科室,而非要嚴格地按照疾病種類來,那麼進了醫院第一個暈菜的,就是患者自己。

所以,把皮膚科和性病科合在一起,反而有助於患者第一時間判斷出自己首先應該去哪裡。

醫院在規劃科室上,有自己的側重點

要說每家醫院如何規劃不同的科室,是合二為一還是單獨成科,不同醫院有不同的側重點,這和醫院本身的管理有關,也和醫院的醫生分布有很大關係。比如說,如果某家醫院能集中到同一個領域的牛人,那麼一般會有這個領域的細分科室。這時候,就有可能出現「皮膚科」和「性病科」分家的情況。

但一個殘酷的現實是,皮膚科或者性病科,對絕大多數綜合醫院來說,都不是這樣的明星科室——也就是說,絕大多數綜合醫院都不是靠治療這兩類疾病聞名的。

皮膚性病科的治療儀器丨pixabay

這和疾病本身的性質有關。相比於癌症、心腦血管疾病等,通常情況下,皮膚病和性病的就診人數較少、治療難度較低、研究也較局限,並且通過良好的生活方式,兩者可以得到很大程度的預防和控制。因此,相比於腫瘤科、心血管科、內分泌科等,皮膚科和性病科很難成為明星科室,於是醫院便沒有必要將這兩個科室單獨劃分開來。

沒分家,我們還有國情所需

新中國成立之初,通過15年性病防治的努力,各種性病在全國範圍內迅速減少,幾乎絕跡。那時設立的性病防治機構逐漸轉為只針對麻風、頭癬等皮膚病的防治機構,醫學院校也取消了性病教學課程。

由於這樣的成績,在之後重新設置醫院、分配各大科室的時候,當時的樂觀情景讓大家認為已經沒有必要建立性病科甚至是皮膚性病科,因此很長一段時間,國內醫院都只有「皮膚科」。

但是從上世紀70年代末起,由於種種原因,性病在我國又死灰復燃,迅速蔓延,並且種類還不斷增多。突然有了治療需求,於是醫院需要有診治性病的地方,這時候,將性病科室繼續納入皮膚病科室的範圍內,是最方便可行的。

從源頭上,皮膚病和性病就源自同一脈

當然除了這些現實的原因,性病學和皮膚病學在學術上也是一脈相承的。如果說皮膚病學是一條大河,那麼性病學就是從這條大河裡緩緩流出的一條分支。

18世紀中葉以前,皮膚病僅被視作是身體外部的疾病,比如擠個膿包、切除個小癤子等等,治療一般由外科醫生承擔,手段也很單一。在當時,有關皮膚病的知識也就被包含在外科學教科書中。

隨後,越來越多的內科醫生開始觀察和記錄發生於皮膚的疾病,這使得皮膚病學逐漸成為內科學的一個分支。

20世紀初期,隨著越來越多的皮膚疾病被發現,並且更多的醫生開始專門致力於皮膚病的研究,皮膚病學得到了更廣泛和深入的發展,於是皮膚病學正式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

皮膚性病學教科書丨Amazon.com

在這個基礎上,醫生們在實際接診中發現,性病患者多以皮膚癥狀為首要表現,於是在當時,多數性傳播疾病的治療也由皮膚科醫生來承擔。

於是在學科上,性病學被納入皮膚病學的範疇,包括我國在內的大多數國家將它們統一命名為「皮膚性病學」,教科書的編輯上,二者也被納為一冊。

要真得了病,我到底該去哪裡?

懷疑自己得了性病的人經常不知道去哪個科治,有的去婦科,有的去男科,甚至去普外科等等。如果沒有給他們明確的指導,不僅會給其他科室帶來麻煩,還會延誤病情。

歐美國家分級診療制度較為完善,患者若是有相應癥狀,會由家庭醫生轉診至對應科室,不用擔心走錯地方。但是國內患者沒有這個條件,只能憑著感覺及主觀印象來「判斷」該去哪個科室,然後再被醫生接診或者介紹轉診。

在中國的現實環境里,其實也可以先去社區醫院,讓那裡的醫生初步判斷一下可能是什麼問題。當然也可以按老辦法,胃痛看消化,頭痛看神經,大多數情況下,即使最初走錯了,接診醫生最後也會給你指條明路「你應該去看XX科」。

希望這個時候,你不要覺得難以接受,不要諱疾忌醫,如果真的被建議去性病科室,不要纏著婦科或者其他科室的醫生不依不饒哦,趕緊去挂號,畢竟,晚了可能就沒號了。

作者:安汀

編輯:黎小球

一個AI

不管去看哪個科,最重要的是去正規醫院,遠離街邊小廣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果殼 的精彩文章:

天一冷就打噴嚏、流鼻涕,可醫生說既不是感冒也不是過敏性鼻炎?
銀行卡和手機放一起,就會被消磁變成廢卡一張嗎?

TAG:果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