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軍擊敗沙俄後,簽訂《尼布楚條約》,康熙的做法讓人疑惑

清軍擊敗沙俄後,簽訂《尼布楚條約》,康熙的做法讓人疑惑

清朝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它給我們留下了一系列負面印象。在我們的認識中,清朝皇帝,尤其是慈禧太后,在外國侵略者的面前一直退讓,導致我們的領土主權遭到破壞。

所有的這一切都是由於清朝的落後和侵略者的先進武器裝備導致,所以清朝未抵抗侵略者的戰鬥,一直都在失敗,於是侵略者便提出了一系列不合理的要求,其中大部分都是割地賠款,至此,許多租界開始在中國出現,領土主權受到了嚴重侵犯。

但是你知道嗎?在康熙時期,也面臨著侵略者的襲擊,清朝軍隊擊敗了沙俄,但當他簽署條約時,他卻將廣闊的土地交給了沙俄。康熙為什麼這樣做呢?康熙為什麼要在擊敗沙俄後將大片土地交給外國人?

首先,我們先來了解一下康熙皇帝。我們口中的「康熙」一詞是他的年號,他的真名是愛新覺羅·玄燁,是清朝歷史上的第四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後的第二位皇帝,康熙皇帝在清朝歷史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說他奠定了清朝發展的基石。

康熙在8歲時登基,從小就被稱為小皇帝,當時,權力是朝臣所把控的,但康熙皇帝拒絕這樣做,暗中重新奪回了權位,14歲親政,他任職62年,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為清朝的繁榮奠定了基礎,創造了「康乾盛世」,被一些學者譽為「千古一帝」。

為什麼康熙皇帝在擊敗侵略者後,交出了清朝的廣大領土?從我們目前的觀點來看,這項條約顯然破壞了我們的領土,為什麼有些學者認為這個《尼布楚條約》是清朝外交的勝利呢?

首先,我們要看清朝的國內情況,當時,清朝內部爆發了噶爾丹叛亂,噶爾丹是蒙古准格爾部的領導人,自從他上任以來,一直在戰鬥和擴張。1686年,他佔領了蒙古草原,勢力達到了頂峰,在那之後,他甚至打算與沙俄聯合起來反抗清朝。

在康熙皇帝看來,沙俄的入侵者沒有噶爾丹叛亂重要,沙俄侵略者無法動搖清朝的根基,但噶爾丹是有可能的。因此,康熙皇帝想利用這個機會與沙俄談判,給予沙俄一點好處,藉此機會迫使沙俄公開表示不會幫助噶爾丹。

清朝通過《尼布楚條約》和沙俄對這片沒有主的土地進行了瓜分,當然,康熙皇帝作出這一決定,實際上是因為領土主權意識薄弱,沒有堅持捍衛領土主權的概念。他們認為,放棄一小塊土地來交換整個北方的和平是非常划算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商周簡史 的精彩文章:

玄武門之變驚天動地,李世民有沒有篡改歷史?可能只改了一點
大臣說家裡有胡椒,皇帝就願意赴宴,古代胡椒就多珍貴?

TAG:商周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