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為什麼說倫敦的「城市性」大於「英國性」,倫敦又有著怎樣的性格

為什麼說倫敦的「城市性」大於「英國性」,倫敦又有著怎樣的性格

上次我們說完了《倫敦傳》這本書的寫作方式,這次來看看作者筆下的倫敦城究竟有著怎樣的特質和風情。

為什麼說倫敦的「城市性」大於「英國性」,倫敦又有著怎樣的性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雖然作者在書中彙集了林林總總的素材,看起來讓人有些眼花繚亂,但我們還是可以從中看出倫敦有這麼幾個明顯的特質:首先,倫敦的「城市性」大於「英國性」;其次,倫敦這座城市兼具了複雜性和包容性;最後也是最重要的,戲劇性和文學感融入倫敦的毛細血管,構建了倫敦城的基本特性。

為什麼說倫敦的「城市性」大於「英國性」,倫敦又有著怎樣的性格

為什麼說倫敦的城市性大於英國性呢?作為英國的絕對政治中心,倫敦所固有的英國性當然是鮮明的。早在公元13世紀,倫敦街頭的糾紛就是王國權力鬥爭的縮影。不過,同時作者也在書中指出,當時倫敦幾乎長期跟英格蘭國王亨利三世處於對峙狀態。城中凡有野心之人,都分為上等人與平民兩派,一派是社區寡頭統治的商界巨子,另一派是日漸感受到自身權利的手藝人和小生意人的代表。

為什麼說倫敦的「城市性」大於「英國性」,倫敦又有著怎樣的性格

商界巨子往往屬於保王派,而平民則直覺地支持跟國王公開衝突的分封貴族諸侯。周期性發作的諸侯爭戰,使得歷史上的倫敦一直都處在政治的漩渦中,因而倫敦與政治意義上的英國之間的關係始終是複雜而微妙的。

為什麼說倫敦的「城市性」大於「英國性」,倫敦又有著怎樣的性格

這種複雜性到了現代社會又呈現出另一種意義。在《倫敦傳》的第七十三章,作者詳細梳理了倫敦作為一座移民城市,自古以來是如何成為超越國界的「萬國之城」的。雖然歷史上,比如15世紀50年代,倫敦也有過短暫的對移民問題的猶疑,那時來自義大利的商人和銀行家因為放高利貸而受到譴責,但這場糾紛很快結束,只留下一些流言,作為倫敦人對商業上兩面三刀特別敏感的證明。

為什麼說倫敦的「城市性」大於「英國性」,倫敦又有著怎樣的性格

此後,無論是16世紀受天主教迫害的胡格諾教徒前來尋求庇護,還是猶太人、愛爾蘭人、非洲人以及亞裔群體的移民潮,雖然風波不斷,但總體上在倫敦並沒有激起普遍的、難以調和的矛盾。

作者樂觀地認為,新移民的活力反過來把能量帶回了這座城市,一座多種多樣、成分混雜的倫敦的存在,有助於對英國風格的概念或者性質賦予新的定義。因此,在倫敦的城市性和英國性之間,《倫敦傳》的作者毫不猶豫地倒向了前者。

為什麼說倫敦的「城市性」大於「英國性」,倫敦又有著怎樣的性格

在這本書的大部分篇章里,倫敦所呈現的各種特質,更像是作為一個獨立於英國的狹義民族性之外的存在。這一點,我們也可以通過2016年倫敦在英國的脫歐公投中持堅定的反對立場得到驗證。

為什麼說倫敦的「城市性」大於「英國性」,倫敦又有著怎樣的性格

倫敦是寬闊的,遊盪在這座城中之城裡,你很難想像還有什麼它覆蓋不到的城市經驗,所以,當我們看到作者在書中描摹的那些古怪而孤獨的倫敦佬時,會發現這樣的生存狀態也完全可能發生在東京或者上海,只不過,倫敦人似乎喜歡在審美上搞得更極致一點,他們更具有黑色幽默的天分。

為什麼說倫敦的「城市性」大於「英國性」,倫敦又有著怎樣的性格

比如作者就描述了一個倫敦男人,他用防腐劑保存去世的原配,陳列在客廳里;他讓死去的原配穿黑色,活著的續弦穿白色,嚴禁交換。這種更像是戲台上的荒誕場景,就上演在一個普通倫敦人的家裡,生與死,快樂與痛苦,柔情與殘忍,就這樣奇妙地交織在了一起。怎麼樣,是不是頗有幾分黑色幽默的感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六百八學歷史 的精彩文章:

槍械欣賞系列,百看不厭老左輪,一個個真是槍界型男
輕武器美圖,槍械的美,只有男人懂得欣賞

TAG:六百八學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