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孟飛:《風險承擔對中國商業銀行效率的影響研究》有什麼研究意義?

劉孟飛:《風險承擔對中國商業銀行效率的影響研究》有什麼研究意義?

理論意義

控制風險與提高效率是銀行業永恆的兩大主題,然而,在現有商業銀行效率研究中,大多隱含了每家銀行均面臨相同程度風險的假設,或假定商業銀行風險中性,作為風險中介的商業銀行其在經營運作中所顯現的高風險性未能引起研究者的足夠重視,無論是在商業銀行規模經濟和範圍經濟的研究中,還是在技術效率和配置效率的研究中,效率與風險的關係研究未能得到充分發展。事實上,隨著各銀行組織型態、主要業務功能、經營風格以及管理策略的不同,同一時期不同銀行在其日常業務開展中所面臨和承擔的金融風險存在很大差異。非風險中性的管理者往往用承受更高風險的方式追求更大的收益,或者用減少收益的方式降低銀行的風險,因此,研究銀行效率時沒有考慮風險將對研究結果造成較大的偏誤,從而降低研究的價值。Winsten(1957)曾指出,應區別不同要素投入所產生的作用來衡量效率,認為衡量總投入—總產出組合的總效率對於管理者而言並不具有管理上的意義,也為其無法反應出實際的問題所在,應針對特定的問題進行調整,進而找出真正改善的方法。Heffernan(2005)認為,銀行作為一個整體,其經營目標應當是尋求股東所投資股本的經風險調整後的彙報最大化,銀行利潤取決於風險管理的水平。我國學者張磊(2007)也提出,商業銀行作為風險中介,分散和承擔金融風險的行為構成了其主要經營活動,風險因素在商業銀行經營運作過程中,以多種形式作用於商業銀行的資本或資產,因此,必須將風險因素納入到商業銀行的經營績效評價中。儘管銀行風險對效率的影響在學術界已經達成廣泛的共識,然而有關的實證研究成果卻十分匱乏。基於此,首先,本文從理論上闡明商業銀行風險與經營績效的邏輯關係,從而說明銀行效率測算中考慮風險約束因素的理論和現實意義;其次,通過實證分析,探討在不同的風險因素約束下,銀行效率與全要素生產率表現情況,並對有無風險約束下的商業銀行效率表現進行比較分析;再次,借鑒哈佛學派的結構—行為—績效模型、產權理論、修正的SCP分析範式、委託—代理理論以及現代公司治理理論框架,深入分析風險約束下的商業銀行效率內在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理;最後,提出銀行業風險改善和效率提升策略。本文將不同類別的風險因素納入效率評價模型,使得結論更加接近實際,從而為銀行業經營者和政府監督機構在風險管理決策制定和效率評估中提供參考。

現實意義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商業銀行業務開始相互交叉並逐步形成了全方位的競爭格局,隨著民營銀行的建立、中小股份制商業銀行的興起、外資銀行的湧入、非銀行金融機構的發展、金融競爭愈演愈烈。截至2011年底,我國銀行業金融機構包括2家政策性銀行及國家開發銀行、1家郵政儲蓄銀行、5家大型商業銀行、12家股份制商業銀行、144家城市商業銀行、190家農村合作銀行、212家農村商業銀行、635家村鎮銀行、4家金融資產管理公司、2265家農村信用社、40家外資法人金融機構、14家汽車金融公司、4家貨幣經紀公司、4家消費金融公司、18家金融租賃公司、127家企業集團財務公司、10家貸款公司、66家信託公司以及46家農村資金互助社。銀行業金融機構境內本外幣資產總額113.3萬億元,比年初增加18萬億元,增長幅度達18.9%,銀行業資產占我國全部金融機構資產的90%以上[ 資料來源:2011年中國金融年鑒。]。

目前,我國商業銀行處於進一步改革的攻堅時期,商業銀行改革的成敗,關鍵在於其經營績效水平是否能夠得到顯著提高,並直接影響到中國社會經濟的發展。同時,隨著中國加入WTO5年過渡期滿後,對全面開放金融市場承諾的兌現,外資金融機構已經大量湧入中國市場,商業銀行對經營績效的追逐、其所處運營環境的變化和業務轉型壓力的驅動使得銀行業競爭愈演愈烈,銀行機構面臨的風險壓力也越來越大。中國的商業銀行面臨「內憂外患」,迫使商業銀行不得不通過放大經營風險以獲取更大的利潤空間,由此造成商業銀行長期隱藏的多種風險開始顯現,突出表現為不良貸款居高不下、風險性資產增加。

從我國銀行業監管的角度來看,銀監會推行資本充足率管理後,國內銀行業開始逐步確立剛性的資本約束機制。銀監會鼓勵商業銀行積極改進風險管理,採取風險敏感性高的資本計量方法,要求大型商業銀行應從2010年底開始實施內部評級法等高級風險管理手段。監管部門通過研究風險管理的最新理念、借鑒國外的經驗教訓,可以增強履行自身的監管職責,科學指導商業銀行開展全面風險管理工作,為提高銀行業核心競爭力提供有效的外部監管環境。

能否有效地對銀行業面臨的主要風險和效率進行科學有效的衡量與管理直接關係到其生存和發展,特別是,在中國這樣一個以銀行業為絕對核心的金融系統當中具有突出的現實意義。

節選自劉孟飛《風險承擔對中國商業銀行效率的影響研究》緒論

本書是一部專門研究「風險承擔對中國商業銀行效率的影響」理論專著,內容共由8章組成,即:緒論,相關文獻綜述,中國商業銀行效率問題的理論分析框架,中國商業銀行系統性風險的估計,系統性風險約束下中國商業銀行成本、利潤效率研究,非系統性風險約束下的中國商業銀行技術效率於全要素生產率增長研究,非系統性風險約束下的中國商業銀行效率影響因素研究,結論與展望。以風險理論、產業組織理論、公司治理理論、產權理論、委託代理理論、金融經濟學、宏觀經濟學、管制經濟學等為依據,在對相關文獻和中國銀行業的改革發展歷程及其現狀進行梳理和總結的基礎上,從風險約束、市場結構、治理機制以及其他因素等多個層面系統地研究了商業銀行效率的影響因素及其作用機理。

作者簡介

劉孟飛,博士,陝西師範大學國際商學院副教授,主要從事商業銀行效率研究,已發表相關論文數十篇,出版教材、專著三部。

目錄

第一章緒論(1)

1 1研究背景與問題的提出(1)

1 1 1國際背景(1)

1 1 2國內背景(3)

1 2研究意義(7)

1 2 1理論意義(7)

1 2 2現實意義(9)

1 3概念界定(10)

1 3 1效率(10)

1 3 2風險(13)

1 4研究樣本和研究方法(19)

1 4 1研究樣本(19)

1 4 2研究方法(21)

1 5研究內容與技術路線(22)

1 5 1研究內容(22)

1 5 2技術路線(24)

1 6主要創新點(24)

第二章相關文獻綜述(27)

2 1銀行效率度量方法研究(27)

2 1 1財務指標分析(27)

2 1 2前沿分析方法(29)

2 2銀行效率的影響因素研究(37)

2 2 1國外研究(37)

2 2 2國內研究(41)

2 3風險與銀行效率的相關性研究(46)

2 3 1國外研究(46)

2 3 2國內研究(52)

2 4現有研究評價(56)

2 5本章小結(57)

第三章中國商業銀行效率問題的理論分析框架(58)

3 1風險與銀行效率的理論關係(58)

3 3 1基於預期效用及風險偏好理論的分析(58)

3 3 2基於資產定價理論的分析(60)

3 2市場結構、競爭與商業銀行效率(61)

3 2 1結構—行為—績效模型(61)

3 2 2相對效率假說(65)

3 3產權、公司治理與商業銀行效率(66)

3 3 1產權理論與修正的SCP範式(66)

3 3 2代理理論與公司治理(69)

3 4商業銀行效率的其他影響因素分析(74)

3 4 1宏觀經濟環境與銀行效率(74)

3 4 2金融監管與銀行效率(75)

3 4 3金融創新與銀行效率(76)

3 5本章小結(77)

第四章中國商業銀行系統性風險的估計(79)

4 1銀行系統性風險的估計方法(79)

4 1 1估計方法的比較與選擇(79)

4 1 2套利定價理論(APT)與單因子模型(82)

4 1 3多因子模型(83)

4 2風險因子選取與模型設定(83)

4 2 1風險因子選取(83)

4 2 2模型設定(84)

4 3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85)

4 4估計結果與分析(87)

4 4 1風險因子估計結果(87)

4 4 2樣本銀行總風險值及其分解(88)

4 4 3不同類型銀行的風險水平比較(92)

4 5本章小結(95)

第五章系統性風險約束下中國商業銀行成本、利潤效率研究(97)

5 1研究方法(97)

5 1 1基本的SFA模型(97)

5 1 2Battese和Coelli(1995)模型(98)

5 1 3成本、利潤效率模型(99)

5 2模型設定(100)

5 3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102)

5 4隨機前沿模型估計結果與分析(105)

5 4 1隨機前沿成本模型估計結果與分析(105)

5 4 2隨機前沿利潤模型估計結果與分析(116)

5 5本章小結(125)

第六章非系統性風險約束下的中國商業銀行技術效率與全要素

生產率增長研究(127)

6 1研究方法(127)

6 1 1隨機前沿生產模型(129)

6 1 2TFP增長率的分解模型(130)

6 2模型設定(132)

6 3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133)

6 4估計結果與分析(138)

6 4 1非系統性風險約束下的商業銀行技術效率估計結果與分析

(138)

6 4 2非系統性風險約束下的商業銀行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及其

分解結果與分析(157)

6 5本章小結(166)

第七章非系統性風險約束下的中國商業銀行效率影響因素研究(169)

7 1研究設計(169)

7 1 1指標選取與數據來源(169)

7 1 2模型設定與估計方法(177)

7 2商業銀行技術效率影響因素的估計結果與分析(179)

7 2 1模型估計結果與分析(179)

7 2 2模型穩健性檢驗(186)

7 3商業銀行全要素生產率增長影響因素的估計結果與分析(188)

7 3 1模型選擇(188)

7 3 2模型估計結果與分析(188)

7 3 3模型穩健性檢驗(193)

7 4本章小結(196)

第八章 結論與展望(197)

8 1主要結論(197)

8 2政策建議(199)

8 3本研究的創新之處(203)

8 4有待進一步研究的問題(205)

參考文獻(207)

附錄(24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