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清有16萬道科舉考題,而四書五經只有17萬字,考官們如何命題?

明清有16萬道科舉考題,而四書五經只有17萬字,考官們如何命題?

上一次說到明清時期科舉考試採用八股文文體的種種好處,本文就著重說一說八股文存在哪些不足和弊端。八股文在於選撥少量的文官,卻誘使千千萬萬的讀書人成天鑽研這種複雜的文體。實際上,八股文既與政事無關,也不是一種文學創作,內容上空疏,說白了就是一種文字遊戲,耗費了無數士人的心血和光陰。

明清有16萬道科舉考題,而四書五經只有17萬字,考官們如何命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從命題的角度來說,由於八股文的命題規定必須出自「四書」、「五經」,而且答題必須以朱熹的《四書章句集注》等程朱理學的觀點為依據,並模仿古人語氣「代聖人立言」,考生不能闡述自己的觀點,禁錮了讀書人的思想,這是科舉用八股文取士的最大弊端。

八股文的命題從明朝開始,一直到清末才廢止。明朝鄉試、會試開科89次,清朝則為112次,明清兩朝加在一起共舉行了兩百多次的鄉試與會試,那麼,每一科鄉試需要多少道考題呢?

以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為例,全國有16個省級行政區單位舉行鄉試,以每個省三道「四書」文題,五道「五經」文題計算,全國鄉試八股文的命題總數就達到128道,這些題目都是不能相同的。如果將全國縣試、府試和院試、科試所命的試題加起來,估計在八百道以上,將這個總數乘以明清科舉鄉試與會試的次數,八股文題目則有近十六萬道。

明清有16萬道科舉考題,而四書五經只有17萬字,考官們如何命題?

這麼龐大的八股文題目必須要出自「四書」、「五經」上的幾個字、一段話或者幾段話。而「四書」、「五經」的內容和字數是有限的。據統計《論語》有15919字,《大學》1753字,《中庸》3568字,《孟子》150000字,「四書」總字數為十七萬多字。

「四書」和「五經」本來是題量巨大的題庫,剛開始命題時,主考官隨便摘出一段、一節、一句都可以作題目。但隨著時間的推移,科舉考試的次數越來越多,主考官想要與前面的考題不雷同,真是難於上青天,而且這個難度會隨著科舉考試的次數增加而不斷增加。

面對這一難題,朝廷在選派主考官時,往往將科舉考試中名列前茅的人作為重要候選人,因為這些人不僅是八股文的寫作高手,而且對八股文的命題情況也比較了解。但是,這並不能解決命題難的問題,面對字數有限的四書五經,以及朝廷命題不能重複的要求,主考官怎麼選呢?

明清有16萬道科舉考題,而四書五經只有17萬字,考官們如何命題?

儒家經書肯定不能篡改,那麼只有增加題目的長度,將四書五經中的某一句、某幾句,某一段、某幾段,某一節、某幾節,某一章、某幾章作為考試題目。這樣不僅需要考生對儒家經典有更深入、全面的理解,難度明顯增加。

僅僅是這樣還不夠,有的主考官還將四書五經中的字句以「自由組合」的方式命題,這種考題叫「截搭題」。截搭題在明代已經出現,不過尚不普遍,朝廷對這種題目也多次提出批評,明確要求主考官不要用這種方式命題。到清朝,截搭題則得到了朝廷的認可,允許主考官用這種方式命題。

明清有16萬道科舉考題,而四書五經只有17萬字,考官們如何命題?

還有一種題目,是將完整的句子截頭去尾,或將幾句內容互不關聯的話捏在一起,將本來不當連的地方連起來,不當斷的地方斷開,使題目顯得新奇、詭異、冷僻,這種題目被稱為「割裂題」。

鄉試、會試中若是考生們遇見了「截搭題」和「割裂題」,那些有才學的考生難免束手無策,即使有天大的本事也只能是聽天由命了。咸豐年間河南學政俞樾就曾命了三個著名的割裂題,分別為「君夫人陽貨欲」、「王速令出反」、「二三子何患無君我」。考生們看到這三個題目後,無不倒吸一口涼氣,提筆胡亂對答,寫什麼的都有。

明清有16萬道科舉考題,而四書五經只有17萬字,考官們如何命題?

正是這些匪夷所思的命題使得科舉考試更像是一種文字遊戲,八股文逐漸走向了窮途末路,已經達不到考查人才真實水平的目的,對於科舉考試選撥功能的發揮是一種損害。換句話說,就是讀書人一心埋首研讀八股文,結果卻成為了連最基本的文史知識都不懂的酸腐迂拙、不學無術的廢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都御史 的精彩文章:

太監干政朝廷大員牽連甚廣,乾隆深諳帝王心術處置結果令群臣嘆服
此人因酒量太大被康熙帝賜為進士,時人都稱他為「酒帝」

TAG:左都御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