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爛蘋果定律

爛蘋果定律

權力腐敗循著「爛蘋果」定律而發生:當一個權力系統中某一個人出現腐敗行為而沒有受到懲罰,即口袋中出現一個爛蘋果,這個「爛蘋果」沒有被淘汰出局,很快就會有其他「蘋果」受到傳習和鼓勵,他們的自我壓力會減少,也隨之出現腐敗行為,直到所有的「蘋果」———如同真的蘋果那樣———都腐爛並同口袋爛到一起。這就是為什麼一旦揭開權力系統的蓋子就會發現許多官員結成了腐敗網、他們爛到一起(費正清所謂「系統化的腐敗」是也)。

權力腐敗之所以會愈演愈烈,就是因為腐敗具有很強的傳染性。

爛蘋果定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按照心理學理論中驅力降低作用的原理,個人行為由一些基本的內驅力(如飢、渴等需求)激發並且是內在心理張力的結果。有機體通過滿足導致這種內驅力的基本需求來緩解內驅力。某些行為方式可以導致這一目標的達成,而另一些則不能。那些導致困境且不能滿足需求和緩解內驅力的行為方式必須擯棄。如果不是這樣———該有機體堅持重複做這種行為———就會毀滅自身。實驗心理學表明:在動物和自我導向的人類不斷摸索學習以求緩解內驅力的過程中,取得成功的最後一種行為方式傾向於在接下來的嘗試中被重複。

多次重複這種行為,並且刺激的情境反覆出現,便會形成一種習慣。權力場也是一樣,當政府官員有利用手中權力去獲取私人利益的慾望而又沒有對這種權力的有效制約和監督時,行使權力狀況的惡化就是必然的。這會對其他人樹立一種「成功」的範例,刺激他們去效法。

權力腐敗的普遍性是社會道德式微的結果,反過來也會進一步造成社會道德的淪喪,社會道德的淪喪又反過來減輕了人們對腐敗的道德壓力,出現良心結凍的心理現象。整個社會的逐利氛圍促使掌握權力的人抱有獲得高酬報的強烈慾望,當正當渠道無法滿足這種慾望時,他就可能通過不正當行使權力來獲得取個人私利。隨著腐敗現象的蔓延,官員的道德感會變得麻木。當非法利益的誘惑佔上風時,腐敗就到了「非整治不可的地步」。

在這個過程中,有些人仍然廉潔,但只要腐敗的風氣蔓延到一定程度,特別是掌握僚屬命運的崗位被腐敗者佔據的時候,就會出現「劣幣驅逐良幣」的現象———清廉者受壓抑,他們被排斥在權力的核心系統之外,成為「吃不開」的人。鄭觀應在《盛世危言》中摹寫了這一境況,謂貪官:

但能博上憲之歡心,得同官之要譽,則天變不足畏,人言不足恤,君恩不足念,民怨不足憂。做官十年而家富身肥,囊橐累累然數十萬斤在握矣。於是上司薦之曰幹員。同僚推之曰能吏,小民之受其魚肉者。雖病心疾首。鉗口側目。而無如何也。

清官正相反,「上官掎之,同寅笑之,眾庶疑之,必潰其成而後已。」

以上內容來自清華社《羞於稱博士》,原書為您呈現更多精彩。

爛蘋果定律

書名:羞於稱博士

作者:張建偉

出 版 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定價:¥39.8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問科普 的精彩文章:

在戰亂國-吸毒橋下的人間煉獄
追隨者注意事項

TAG:書問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