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是否有顆「同理心」很重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從幾歲開始?

孩子是否有顆「同理心」很重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從幾歲開始?

場景一:周末下午,小M和媽媽在家,媽媽因為感冒生病躺在床上休息,可是小M卻一直哭鬧著要媽媽帶他去遊樂園玩,怎麼勸他也不聽,一直哭鬧,媽媽沒辦法只能拖著病體陪著他出去玩。

場景二:小L和同學一起在操場上打球,但是後來卻因為一個籃球而爭吵起來,兩個人都抓著籃球不放,在爭球的過程中,同學一時沒有站穩摔倒了,大聲哭了起來。而小L卻因為得到了球而高興,自己一個人在旁邊若無其事地玩球。

場景三:天氣晴朗,小J和爸爸一起去遛狗,狗狗很歡快的在路上跑著,但是一不小心,撞上了路旁的石柱,嗚嗚地哀嚎。小J沒有去關心狗狗有沒有受傷,反而是捂著肚子哈哈大笑,並對爸爸說:「狗狗也太搞笑了,哈哈哈哈,撞柱子上了。」

孩子是否有顆「同理心」很重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從幾歲開始?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作為父母,千萬不要以為這是小事,簡單認為孩子還小不懂事,等長大了自然就會好,以上場景中的孩子其實是缺乏同理心的表現,如果得不到合適的引導,將來在人際交往和社會適應方面可能會出現更多的問題。

同理心指站在對方立場設身處地思考的一種方式,即於人際交往過程中,能夠體會他人的情緒和想法、理解他人的立場和感受,並站在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主要體現在情緒自控、換位思考、傾聽能力以及表達尊重等與情商相關的方面。同理心是關懷等利他行為的基礎,也是平等交流的認知前提。

孩子是否有顆「同理心」很重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從幾歲開始?

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從幾歲開始呢?

對此問題,兒童心理學家曾有不同的意見,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兒童要到6~7歲以後才能發展較好的同理心,因為在此之前兒童缺乏發展同理心的認知能力,因為他們都是處於自我中心階段。

但是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的心理學家高普尼克和她的學生卻發現,18個月的孩子已經有了明確的同理心,這個研究很有意思。

她們讓一個大學生在孩子面前故意裝出很喜歡吃西蘭花的樣子,然後這個成人伸手向孩子要東西吃,這時,孩子面前有兩盤食物,一盤是大部分孩子不喜歡吃的西蘭花,另一盤是大部分孩子都喜歡吃的小魚餅乾。結果15個月的孩子都把自己喜歡吃的小魚餅乾給對方,因為他們從自己的喜好來推測他人的喜好,認為對方應該和自己一樣喜歡吃小魚餅乾。

孩子是否有顆「同理心」很重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從幾歲開始?

而18個月的孩子則給對方西蘭花,因為他們知道對方喜歡吃的和自己喜歡吃的不一樣,所以,心理學家得出結論:15個月的孩子還是以自我中心,從自己的角度思考別人的需要,而到了18個月的孩子就能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別人的需要,這樣的實驗結果提醒我們,對孩子的同理心訓練一歲以後就可以開始。

怎樣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呢?

一,讓孩子理解自己的感受

理解和感受自己是理解感受別人的前提,當孩子小的時候,孩子只是本能地產生情緒和發泄情緒,而不會主動去想自己在什麼狀態,這時,父母可以用語言來幫助孩子去認識自己的情緒。

最常用的方法是命名孩子的情緒,例如當孩子生氣的時候,媽媽可以一面安撫孩子一面說:「媽媽知道寶寶生氣了,寶寶生氣了。」這樣的語言有兩方面的作用,首先讓孩子感到媽媽感受到了他的感受,這樣孩子就會產生安全感,情緒也會得到平緩。

其次,這樣做在幫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緒可以用「生氣」這個詞表達出來。當下次孩子再有類似的情緒時,媽媽就可以鼓勵孩子用語言表達命名自己的情緒。

孩子是否有顆「同理心」很重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從幾歲開始?

圖片源於網路

「寶寶怎麼了?」「寶寶是生氣了嗎?」在情緒中的孩子能用語言交流,這是一個了不起的能力,當有一天你的孩子一面生氣一面告訴你:「媽媽,我很生氣。」你心裡就要充滿喜樂了。

二,學會聆聽,感受孩子的感受

在日常生活中,良好的親子溝通是培養孩子同理心的最自然最有效的方法。

《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是指導父母和孩子溝通的經典之作,裡面有很多生動的例子。

其中下面這則案例:

當年幼的女兒發現自己的寵物小烏龜死了,非常傷心,和父親有了下列對話。

孩子:我的小烏龜死了,今天早上它還好好的。

父親:不要這麼傷心,寶貝。

孩子傷心地哭了。

父親:不要哭,不過是一隻小烏龜嘛,我明天再去給你買一隻來。

孩子哭道:我不要另外一隻!

父親:不許不講道理。

在上述對話中父親的第一句話「不要這麼傷心,寶貝」,看上去是在安慰孩子,實質上是在否認孩子的情緒。這種缺乏同理心的溝通最後產生情緒的對立,讓孩子更加受傷,《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兩位作者建議的正確方法如下。

孩子是否有顆「同理心」很重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從幾歲開始?

孩子:我的小烏龜死了,今天早上它還好好的。

父親:噢,不會吧?太讓人震驚了!

孩子:它是我的好朋友。

父親:失去朋友是很痛心的。

孩子:我還教它怎麼玩把戲呢。

父親:你們在一起玩得很高興。

孩子:我每天喂它。

父親:你對那隻小烏龜真的是很有感情,它即使離開你,也不想看到你這麼傷心,所以你要開心,它也會開心的!

孩子是否有顆「同理心」很重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從幾歲開始?

在這樣的對話中,父親的每一個表達都是以先接受孩子的情緒作為前提,也有心理學家把這樣的父母語言稱作「接納性語言」,通過這樣的接納性語言,父母不僅可以進入孩子的世界,也能讓孩子因為自己被接納而感受到父母的愛。

三,幫助孩子換位思考

換位思考是惻隱之心的認知前提,而惻隱之心又是仁愛倫理的基礎,所以換位思考的能力不僅影響情商也關乎道德。

在生活中,父母要常常幫助年幼的孩子解讀別人的情緒, 當孩子到了5~6歲,可以開始認知要求更高的換位思考,讓孩子明白不同的人對同一件事情可以有不同的感受。例如媽媽可以和孩子討論這樣的情形:「一天早上下雨了,哥哥很不高興,但是妹妹很高興,這是為什麼啊?」有時候可以培養孩子意識到對立的情緒有時同時存在一個人身上。

四,善於發現保護孩子的同理心

同理心意識強的孩子能夠察覺別人的困難,並能產能同情的情感,父母應該加以保護,孩子的想像力豐富,對周圍的一切,包括沒有生命的東西都會表示同情,甚至玩具狗掉在地上,孩子也會一邊幫它揉一邊說:「摔疼了嗎?我幫你揉一揉」,同理心是愛的萌芽,是一種很珍貴的感情,父母要保護好,不要用冷言冷語去打擊孩子的同理心,也不要笑話他,哪怕是善意的。

同時也要教育孩不要為別人帶來痛苦,要學會關心別人,可以讓孩子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比如安慰生病的親人,和自己一起玩的小夥伴摔倒了,要學會關心並且安慰小夥伴,將自己的玩具與夥伴分享等,父母也要經常給孩子講助人為樂的故事,同時父母更要身體力行,給孩子做個好榜樣。

通過角色遊戲的方式,讓孩子扮演病人、醫生、爸爸、媽媽等角色,體驗生病時的痛苦,體會醫生給別人治好病的快樂,感受媽媽做家務的辛苦,從而懂得要熱愛、關心自己的爸爸媽媽,去同情、幫助有困難的人。

五,父母做好言傳身教

孩子年齡小的時候,模仿性強,具有高度的可塑性,而父母是孩子最早模仿的對象,要積極培養孩子文明禮貌的行為習慣。

我們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場景,很多父母看到孩子摔倒了,特別是家有老人帶孩子的,為了哄孩子不哭就會非常誇張地責怪「桌子太壞絆倒寶寶」、「地板不好磕疼寶寶」,每當孩子因此破涕為笑時,父母都會沾沾自喜,這招雖然暫時讓寶寶止住了哭鬧,但是把絆倒的原因全歸於板凳的錯,而不是孩子自己也有錯,這樣的場景也是父母培養孩子同理心的機會,孩子碰疼了會哭鬧,媽媽可以幫助孩子揉揉碰疼的地方,告訴孩子,「媽媽知道你很疼」,同理他的感受,他會感到自己被理解, 再通過親吻或擁抱的方式來安撫孩子, 這樣孩子會潛移默化的從你這個行為中可以學到如何去同理別人的情緒,再繼續加以引導一下孩子,去同理一下小板凳,說「你碰疼了,那小板凳會不會疼呢?要不要你也給小板凳揉一揉呢?」 通過這件被小板凳絆倒的小事中,孩子以後在和小朋友玩耍時,也會很好的和別人相處。

父母有同理心,往往會保護好孩子的同理心,而父母沒有同理心,就很難養出有同理心的孩子。

孩子是否有顆「同理心」很重要,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從幾歲開始?

我們從孩子們的交往中就會發現,有的孩子很受歡迎,因為他們總是能事事為對方考慮到,而且能得到一些能夠推心置腹的好朋友。

而有的孩子卻總是找不到朋友,哪怕他總是有很多零花錢或者好的玩具,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往往跟孩子的同理心缺乏有關,其實孩子天生就有這種能力,只是有時候被父母給破壞了。

有的父母為了孩子不被欺負,能做一個聰明人,每天不耐其煩地教孩子怎麼去衡量利弊,把一堆人生的大道理灌輸給孩子。

培養一個有同理心的孩子,要拿出多點耐心和愛心,先從傾聽孩子的心聲開始,再在溝通中引導,沒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涵妮媽媽育兒經 的精彩文章:

春天戶外遊戲集錦,孩子們都要玩瘋了!!
這些運動雖熱門,在娃3歲前做未必是好事

TAG:涵妮媽媽育兒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