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徐光啟的孫女——許甘第大,一個樂善好施的清貧女人

徐光啟的孫女——許甘第大,一個樂善好施的清貧女人

明代著名科學家徐光啟,在崇禎年間任職禮部尚書、文淵閣大學士、內閣次輔。

一生致力於從事天文、數學、曆法、水利等方面的科研工作。

徐光啟不僅才華橫溢,而且為官清廉,人品極佳。

做為朝中高官,徐光啟固守清貧,不事奢靡,生活簡樸,一生不蓄妾媵。

徐光啟之子徐驥在回憶自己的父親時說:「慶弔(同吊)燕(通宴)會,不隨俗浮靡,力返於朴;服食儉約,不殊寒士。」

徐光啟在給家人的書信中,常常勉勵子孫勤儉持家,潔身自好,其可貴的家風深深影響了其子孫後代。

許甘第大

徐光啟的第二個孫女徐氏,一生勤儉持家,樂善好施,深受世人稱頌。

徐氏,上海縣法華匯(今屬上海徐家匯)人,生於萬曆二十五年(公元1607年),是個虔誠的天主教徒,洗名為許甘第大。

教會人讚譽許甘第大:「虔誠敬主,勤修聖德」。

許甘第大十六歲時,嫁給了松江世家子弟許遠度,故教會史書上稱其為許太夫人、許母徐太太夫人。

許甘第大婚後勸化丈夫及家人,虔誠崇信天主教。

清朝手繪天主教堂

許甘第大教子有方,其子許纘曾在順治六年(1649年)考中進士,曾任職雲南按察使。許纘曾善工詩,著有《寶綸堂集》、《滇行紀程》等著作。

許甘第大樂善好施,經常資助一些清貧的傳教士,對一些貧苦的百姓傾囊相助。

許甘第大其實並不富裕,她施捨給別人的錢財都是她和女兒、教友刺繡做女紅,一針一線掙來的。

許甘第大委託義大利傳教士潘國光,將刺繡所得白銀,轉贈給全國各地二十五個耶穌會的傳教士。

清康熙五年(1666年),「康熙曆獄」(亦稱「湯若望案」)發生後,各地傳教士聚集廣州,許甘第大贈銀三百兩,資助傳教士維持生活。

許甘地大還捐資建造教堂,培訓一些女教徒和穩婆,收養許多棄嬰,可謂功德無量。

康熙十九年(1680年),許甘地大辭世,享年七十二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漢周讀書 的精彩文章:

這個駙馬很囂張!女兒被家暴,朱棣卻拿女婿沒辦法
紫禁城沒有煙囪,冬天如何取暖?古人的匠心獨運令人佩服

TAG:漢周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