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機器人成交通管理小能手 輔助執法還需注意這些問題

機器人成交通管理小能手 輔助執法還需注意這些問題

如今,我國的機器人發展已經在製造業領域取得了顯著成果,工業機器人市場的不斷擴大,工業換人速度的持續加快,有效帶動了生產環節的提效增速轉型。在此背景下,隨著經濟發展逐漸步入新常態,民眾對生活服務追求的持續提升,機器人在生活領域的應用趨勢也迎來加快。

其中,交通領域是機器人落地應用的一個重要場景。近年來,我國的交通發展由於受到城鎮化進程加快和城市人口增多的影響,可用資源已經不斷縮減,擁堵、違法、事故等現象的頻頻發生,讓道路交通狀況愈發嚴峻。為彌補道路基礎設施和警力資源的不足,我國採用機器人輔助交通執法,為城市「智慧交通」的實現增加了可能。

「機器人交警」頻頻亮相

目前,我國不少省市交通部門都在積極研發布局警用機器人,他們希望利用「機器換人」和「人機協作」來降低警員需求壓力,增強交通管理、執法能力,提升工作效率和執法質量。

北京在2016年就已率先應用「機器人交警」。三年前,一款名叫「小文」具備行走、視網膜勢識別、人機對話、導航等功能的機器人走上北京街頭,成為闖紅燈拍照、交通引導等任務的執行者,並在當年的12月份,以「全國首款走上街頭開展文明交通引導的機器人」的身份,成功入職北京通州區交通勸導員崗位。

2017年,湖北襄陽交警支隊也開始採用交通機器人。他們自主研發了一款叫「平安寶貝」的機器人產品,該產品具備手臂指揮、燈光提示、語音警示、安全宣傳等多種功能,上崗應用之後不僅實現了對行人交規遵守的實時提醒,也有效對相關違法行為進行記錄和處理。

除此以外,北京還曾應用過一款「移動式護欄巡邏機器人」,被譽為「執法神器」的它能夠在高速護欄上穿梭,對應急車道內的違法行為進行抓拍;溫州也採用過「智能動態交通違法審核機器人」,其坐鎮市交警支隊指揮中心,能夠獨自承擔20個警務人員的審核工作。

當前輔助執法有利有弊

面對越來越多的「機器人交警」,我國交通行業的發展可謂同時面臨著機遇和挑戰。

通過「機器換人」,機器人交警一方面確實解決了原來交通領域中警力資源不足的問題,另一方面也實現了對現有警力資源的合理調度。在人工智慧、大數據等技術的有力加持下,機器人交通比人工更好的承擔且完成了道路交通中的違法抓拍、記錄、審核等問題,讓人工能夠更多的去執行和處理,兩者分工合作促進了交通運維的有效升級。

但與此同時,機器人輔助執法也存在諸多問題。比如違規抓拍中涉及個人隱私,一旦機器人受到非法入侵容易造成隱私泄露;此外,機器人執法也缺乏反抗能力,如果保護不夠很容易遭受到人為破壞而造成功能失效;最後,機器人在執行任務過程中,也可能突然失控引發安全事故......

這些問題的存在和可能性不容忽視,因為不管是隱私還是安全問題,都會給交警部門和普通群眾帶來嚴重危害。同時,機器人在其他生活應用中已經被爆出了不少的隱私、安全問題,在交通領域更受關注和強調責任的情況下,機器人作為執法工具所存在的問題和隱患無疑更加令人擔憂。

應用成熟還需從兩點著手

那麼,面對可能的隱私和安全隱患,我國應該如何有效破除難題,推動交警機器人的成熟應用呢?筆者認為,首先我國交通部門和機器人企業要給予相關問題的高度重視,其次便是從技術和規範兩方面著手強化管理。

在技術方面,我國企業要加強技術研發創新和關鍵突破,確保警用機器人的功能性和實用性,同時不斷降低產品成本價格,加速產品規模化發展,有效開拓更廣闊的市場空間;在規範方面,則需要政府加強執法規範管理,通過相關產品標準、行業標準、法律法規的制定,從不同角度對機器人應用給予支持和保護。

機器人在交通領域協助執法,具有十分廣闊的應用前景,但只有在制度化、規範化的前提下,機器人執法才能發揮出積極的應用價值。因此,推動機器人在交通領域的加速落地,依靠技術升級和規範管理支持和、保障應用成熟,將是未來我國「智慧交通」發展的重要途徑。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工控中國 的精彩文章:

智能早新聞:華為5G風險可控、蘋果以舊換新延期……
讓子弟兵不再流淚 無人機擔負起掃雷重任

TAG:工控中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