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唯一載入正史的乞丐,被光緒帝親賜黃馬褂,死後萬人送葬哭聲震天

唯一載入正史的乞丐,被光緒帝親賜黃馬褂,死後萬人送葬哭聲震天

各位朋友晚上好!子淵之前為大家介紹過許多帝王將相的傳奇故事,引發了讀者的強烈興趣。其實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也有一些小人物閃耀著別樣的光芒,甚至也能流芳百世,比如晚清山東乞丐武訓,不僅在生前廣受讚譽,死後還有五萬人主動為其送葬,更是唯一載入正史之中的乞丐。

武訓紀念館前的武訓半身像

武訓,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生於山東堂邑縣,自幼家境貧困,而且又七歲喪父,因此無錢求學,只能在村中地主家做佣幫工以果腹。誰知無賴地主利用武訓不識字的弱點,做假賬敷衍他,在武訓討要工錢時反倒還誣陷其撒謊詐騙,命家丁將其毒打一頓,扔出門外,武訓對此又氣又惱,不久便病倒於床。

找地主討要工錢的武訓(晉劇)

病好之後,武訓痛定思痛,覺得自己被他人肆意欺負的根源就是未能接受良好教育,於是他萌生了興辦義學的念頭。道光二十九年(公元1849年),二十一歲的武訓開始了他的辦學計劃。為籌措辦學資金,武訓在鄰近各村表演過扛鼎、大刀破頭等雜耍,但賺不了什麼錢,於是武訓就捧著破碗四處乞討。有時候武訓從大戶人家撿到遺棄衣物,他從來不穿,而是立馬洗乾淨拿去變賣,換成銀錢後以資助鄉學建設。至於他自己,則長期吃著糠咽菜或者撿拾剩菜剩飯,不肯多花一分錢。在行乞過程中,武訓也曾也在山東、河北、河南、江蘇等地當過收麥工或背煤工等小工,其目的都是為了攢錢。

《武訓傳》劇照

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年近半百的武訓經過數十載「乞討」,已經積累起一筆數目可觀財富,完全可以建立私塾來幫助窮困兒童學習。於是武訓回到老家堂邑縣,建起當地第一所義學,名為「崇賢義塾」。義學建成後,武訓親自前往當地舉人家中,跪請舉人老爺們任教,鄉中舉人和秀才聽聞武訓的事迹後,紛紛答應抽時間到義塾免費任教。

清代私塾場景復原

師資問題得以解決後,武訓接下來要解決的就是生源問題,他規定「崇賢義塾」原則上只招收貧寒人家子女,不僅免去學生所有學費,還提供免費膳宿。由於當地農戶農事繁忙,很多人捨不得讓孩子脫產讀書,義塾開辦首屆只招收到50名學生。但這並沒有讓武訓氣餒,他專註於學校管理,對學生非常盡責,時常於夜間前往義塾巡視,察看學生有無異狀。對那些用心教導學生的老師,武訓甚至會叩跪致謝;看到學生貪玩,武訓則諄諄勸勉。師生受到其感召,更加努力上進,私塾風氣之純正一時響徹鄉里。

之後,武訓又利用剩餘錢財陸續開辦館陶縣義學、臨清縣義學等三所義學。義學還未建成之時,武訓美名就已傳至京城,光緒帝聞此甚為感動,欽賜其「樂善好施」匾額,並嘉賞黃馬褂一件,這可是歷朝歷代的乞丐們都未曾獲得過的殊榮。可以說,武訓歷盡一生辦學的壯舉,終於得到了全社會的認可。

明黃紗地團龍紋黃馬褂

光緒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武訓因病逝世,眾人遵其遺囑將他葬於崇賢義塾東面的荒地之中。出殯當日,齊魯多地官紳集體為這位傳奇乞丐送葬,鄉民自發送殯者更是多達數萬人。下葬之時,五萬民眾哭聲震天、山河落淚。民國時期,國民政府為普及初等教育,多次掀起學習武訓精神行動。建國後,人民政府也特意製作電影《武訓傳》以宣傳武訓事迹。武訓雖逝,但其立志辦學、普及教育的精神長存世人心中。

參考資料:

《興學義丐——武訓》《武訓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觀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本是清流領袖,卻曾上奏誅殺李鴻章,做一事保住上萬公里國土
貂蟬被曹操送給關羽後,為何次日便選擇自盡?悲劇結局源於性格

TAG:趣觀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