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起為什麼不同意帶兵攻打邯鄲城?

白起為什麼不同意帶兵攻打邯鄲城?

長平之戰後,秦昭襄王曾經命令白起帶兵攻打趙國首都邯鄲城,但白起多次置秦昭襄王的命令於不顧,始終沒有遵從命令,最終被秦王賜死。那麼堂堂一代「殺神」為什麼沒有答應秦王的命令上戰場呢?


戰爭背景

這場令白起抗命並最終身亡的戰爭是邯鄲之戰,是由之前的長平之戰引起,兩者之間僅僅相隔一個月,但白起在這兩次戰爭中對於攻打邯鄲城的意見卻天差地別,長平之戰後白起一心想要攻打邯鄲,但在邯鄲之戰爆發後白起卻又拒絕出任主帥的命令。

長平之戰結束後,白起下令坑殺趙國四十萬降卒,並緊跟著兵分三路,自己主攻邯鄲城,此時趙國韓國緊急找來職業間諜蘇代,讓蘇代通過做秦國丞相范雎的工作使得秦王下令停止戰爭,以韓趙兩國割地求和結束。白起知道後雖然心中有怨,但還是遵從君命帶兵返回了秦國,哪知道已經答應割地的趙國變了主意,秦王感覺被耍了,再度發兵攻打邯鄲,爆發了邯鄲之戰,這之間相差一個月,那為什麼後來秦王讓他攻打邯鄲白起卻不幹了呢?


國際形勢的變化

當時長平之戰中,趙王曾經想要和秦國談和,秦國假意同意並大肆宣揚,使得其他諸侯以為秦趙兩國的戰爭很快就會結束,並沒有準備救援趙國,而趙國也並沒有去尋找外援。最終趙國因為在國際上沒有幫手變得孤立,而秦國又只是欺騙趙國,趙國被白起坑殺了四十萬兵卒。

邯鄲之戰爆發前,趙國為了抵抗秦國可能的進攻,已經結交其他諸侯國。趙國割讓六座城池給齊國,賜給楚國春申君一座封地,和魏國建立盟約,並且交好韓、燕兩國,此時的趙國在國際上幫手眾多,後來邯鄲城被圍,楚國、魏國大軍來援就是其趙國積極改善外交的結果。


秦軍狀態不同

長平之戰歷經近三年,秦軍雖然最終打敗了趙軍,但自身也有損失,此時的秦軍有兩種思想,一種就是秦國丞相的需要休整,另一種就是白起的一鼓作氣,趁著兵威正盛的時候再下趙國一城,甚至於像之前把楚國國都打下來那樣最好,這樣趙國以後就再也不可能對秦軍造成阻礙了,但此時秦王選擇了停戰休整,見好就收。按說這種做法也沒錯,是一種比較保險的做法,秦國也不會損失什麼。哪曾想原來答應割讓城池給秦國的趙國變卦了,秦王一生氣,又發兵攻打邯鄲城,此時已經是長平之戰後一個月了,秦軍的士氣在這一個月空檔里已經緩下來了,休整也沒有修整好,拖著疲憊之師去攻打敵國的首都,攻擊力自然要下好幾個檔,畢竟是一鼓作氣,再而衰。


趙國心態的改變

趙國在長平之戰中一戰損失四十萬,這在當時是最大的殲滅戰了,不只是趙國,恐怕六國都被白起的瘋狂做法嚇住了,此時的趙國沉浸在恐懼中,面對緊接著就要來攻打邯鄲城的白起,完全沒有準備的趙國恐怕無力抵擋,這時候趙國人心中普遍有恐懼,有毫無準備的慌亂,正是邯鄲城最虛弱的時候。

然而過了一個月就全變了,燕趙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不是說說而已。在這一個月里,趙國人已經從原來的恐懼轉變為一種仇恨,邯鄲也已經從趙國其他地方調來了一些軍隊,由廉頗領軍防守。趙國平民心中有恨,上層貴族也散財招攬兵士,積極準備抵抗,平原君趙勝更是將自己的妻妾編入軍隊,可以說邯鄲城不亂男女老幼,全部都做好了與邯鄲城共存亡的準備,短短的一個月,邯鄲城已經變了,軍心士氣完全不可同日而語。

長平之戰後白起不答應攻打邯鄲,是因為外交上趙國國際形勢已經變化,軍事上秦國士氣已泄,軍士已疲,趙國反而成為哀兵。白起判斷此時的秦軍已經無法攻破邯鄲城了,所以才會拒絕去打這必敗的一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天故史匯 的精彩文章:

古人書寫方式為什麼是從右往左呢?
寵老婆寵到被老婆害死,他這個皇帝還真是絕了!

TAG:天天故史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