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如何學會忍讓,「忍」有五層含義,您知道嗎?

如何學會忍讓,「忍」有五層含義,您知道嗎?

如何學會忍讓,「忍」有五層含義,您知道嗎?

我們中華民族歷來有「堅韌」的性格特徵,通俗點說,就是能忍。古人云「忍常人難忍之忍,為常人難為之事」。認為每一個人立身處世,都得或多或少學會忍讓,那樣才不至於在生活中處處碰壁,只有忍辱負重,才能最終成功。

在佛教理義中,也有「忍」的說法。諸如世俗人的委曲求全,其實在佛教里也有體現。但佛教的忍還不僅如此,在世俗中的「忍」上,還發展成好幾個層次,他們認為,學佛之人,第一就是要學會「忍」,在忍字上做好了,學佛修為也就越趨精進。

那麼,佛教的「忍」,有哪些內容呢?我認為,至少有五種之多,根據修為的深淺順序,他們可以這麼表示:生忍、力忍、緣忍、觀忍、慈忍。

生忍:生忍是什麼?也就是「活生生地忍」。世俗人在逆境之中,佛門人在惡緣之下,有時候是無力躲避的,這就是一種無奈的苦痛。儘管這種忍耐非常痛苦,即使能做到,卻還是「被迫」做出的選擇,是退無可退的底線。所以讓人有心如刀割之痛,俗話說「忍字頭上一把刀」,其實說的就是「生忍」;

力忍:所謂「力」,就是用力。這裡使用的力量,不僅僅是自己的一身之力,還包括各種方便法門。比如惡果加身時,借口宣佛號來生慧定性,用佛號的力量來壓制內心的嗔忿不平,這些都是藉助外界之力。

較之於「生忍」的束手無策感,力忍稍微好了一層,至少已經有了「還手之力」,所以將它排在第二層;

緣忍:所謂「緣忍」,那就是佛教因緣之義。比如遇到惡緣逆境,學佛之人用十二因緣的智慧以觀照周身,以便發現惡緣逆境之因由。而發現因由,並非為了解脫因由,而是認同因緣果報,那樣就能坦然面對逆境,悟到償債果報,也就了無嗔忿之心。

因為最後的坦然,來源於「因緣」之悟於修行,所以,比之「力忍」的方便法門,在修為上要更勝一籌了;

觀忍:緣忍之坦然接受逆境,是用十二因緣的智慧觀照,而觀忍則是用空觀智慧來觀察四大體空。於是便知萬法俱空,勿論一己之身心。我既為空,則無論什麼逆境都是虛幻的,既然是虛幻的逆境惡緣,怎麼能干擾到「我」心之修為呢?

我相能空,逆境所空,萬法皆空,內型坦蕩清明,這等加持觀照,能了斷一切嗔忿,故比緣忍要更為難得;

慈忍:這是「忍」的最高境界。也就是當逆境惡緣加身之際,具像菩薩一般,不僅了無嗔忿之心,慈悲心菩提心反而由此而生,對惡緣的起者生憐生憫,能認識其愚痴可救。因而萌生一切方便教化之心法,以便他幡然悔悟。

慈忍是最難得的菩提心,也是大慈大悲之心,所以稱之為慈忍,也是「忍」的最高境界。而慈忍的修為是非常難得的,需要克服並渡過好幾個難關。

首先就是「為常人難為之事」,別人做不到的,我能做到,這才有進入慈忍之門的可能;其次是「舍一切可舍之事」,眼前心裡,唯有慈悲,身外之物,了無牽掛,自然無執著、無悲喜;最後就是「忍常人難忍之忍」,任何惡緣逆境,無論多麼兇險苦惱,別人不能忍受的,我卻安然如山,甚至甘之如飴,這才是真正修道到慈忍的層次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天來讀古文章 的精彩文章:

TAG:每天來讀古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