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宋人說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幾十萬匹好馬是大唐軍力天下無雙的基礎

宋人說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幾十萬匹好馬是大唐軍力天下無雙的基礎

中國古代從周朝起就把戰馬視為重要的戰略物資,「軍政莫急於馬」。漢武帝時最多養馬40萬匹,唐朝最多時養馬70萬匹,被稱為「秦漢以來,唐馬最盛」。這句話最早出處來自《新唐書》,這是北宋宋祁、歐陽修等人編撰的,充分體現了宋朝人對唐朝馬多的羨慕嫉妒恨。

宋人說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幾十萬匹好馬是大唐軍力天下無雙的基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5000匹馬起家的唐王朝,最多達到70.6萬匹】

唐朝最初起家的時候也是苦出身,從突厥得了2000匹戰馬,又在赤岸澤(陝西大荔縣)得到了隋馬3000匹,這是最初的全部戰馬班底。「大唐接周隋亂離之後,承天下征戰之弊,括殘燼僅得牝牡三千」。數字不一致,但基本上就是幾千匹這個數量級。

李淵、李世民的歷害之處就在於此,經過數年征戰,當李世民在武德六年征討王世充、竇建德得勝凱旋迴長安的時候,僅接受檢閱的披甲戰馬就有一萬騎。

唐王朝統一中原後,以這些戰馬為基礎,在西北隴右大力養馬,在千里之地設置了八坊四十八監,「自貞觀至麟德四十年間,馬至七十萬六千」。後來因為馬多地方狹窄,又把其中八個監牧遷徙到河曲地區。在安史之亂前,隴右和河西地區一直是唐王朝最重要的養馬基地。

宋人說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幾十萬匹好馬是大唐軍力天下無雙的基礎

這段時間,境外與胡人作戰也是重要的戰馬獲得渠道,僅貞觀十五年李績大勝薛延陀就斬首三千、繳獲戰馬1.5萬匹;唐玄宗開元二年名將薛訥大破吐蕃於渭州西界武階驛,斬首1.7萬級,繳獲馬匹7.7萬、牛羊4萬頭;

各方朝貢的胡人也經常把馬匹當作禮物,經常有各國送名馬、馬群的記錄,當然一匹兩匹名馬是白送的,幾千匹上萬匹就要花錢買了;另外貞觀十七年薛延陀向大唐求親,聘禮就是馬5萬匹、牛駝1萬、羊10萬。

宋人說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幾十萬匹好馬是大唐軍力天下無雙的基礎

(幾匹名馬只是玩物)

李治和武則天時期軍事方面遠遠不如太宗,尤其兩次征討吐蕃的重大失敗,加上與吐蕃在安西四鎮的反覆爭奪,大唐馬匹數量銳減,到唐玄宗李隆基初期已經下降到了24萬匹;

李隆基也非常重視馬政,包括任命親信王毛仲掌管內外閑廄,這人是個養馬好手,「牧養有法,雲錦成群」;又用官爵做報酬鼓勵百姓商人從胡人處買馬,價碼開到了三十匹馬給一個游擊將軍,這已經是從五品下的武散官高位了,應該很有誘惑力;

另外與後突厥在朔方西受降城進行互市,用金帛買馬。大唐那時已經不差錢了,但越是肯出高價,馬匹的價錢反而開始下降,而且「蕃馬益少,而漢軍益壯」。這是用經濟手段解決政治問題的典型例子,雖然短期之內經濟利益受損,但長久來看政治影響深遠。

宋人說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幾十萬匹好馬是大唐軍力天下無雙的基礎

(東漢絹袍,絹帛當時是硬通貨)

馬匹數量增加,並需要更好的生活環境,李隆基新開了河東、朔方一帶牧馬地,到處引進胡馬優秀品種,「馬乃益壯」,到了開元十三年大唐國家養馬數量又回升到43萬匹,其中僅隴右就有馬32.57萬匹。

國家養馬數量這麼多,加上私人牧場,以及在國家牧場搭便車的私馬,總數量應該遠遠超過國家登記入籍的馬匹數量。之前的隋文帝就曾經派屈突通去隴西牧場檢查,結果發現了2萬多匹沒登記上戶口的私馬,隋文帝大怒處罰了1500多人。唐朝情況也應該差不多,唐朝時期養馬數字是最高說法是87萬匹,應該是有一定依據的。

宋人說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幾十萬匹好馬是大唐軍力天下無雙的基礎

【唐王朝的國家養馬,騎兵和騎馬步兵】

唐王朝馬政最大特點是國家養馬,就如國企一般,雖然民間也有私馬存在,但不得衝擊官方養馬牧場,唐玄宗以皇帝詔書下令兩京周圍五百里之內不能設置私人牧場。這一方面是保護國家牧場,另一方面也避免京城附近有不受國家控制的馬群會帶來安全方面隱患。

大唐具體管理馬政的機構,我個人理解是中央的太僕寺和地方監牧兩級管理,後來又設置了閑廄使這個專門的管理機構,類似現在的某某工作領導小組,總之唐王朝對馬政管理還是很重視的。

具體管理人員選擇也很是慎重,除了剛才說的王毛仲,還有張萬歲、牛仙客等人,張萬歲被後來的宋仁宗稱為「恩信行乎下,故馬政修舉,後世稱為能吏」;牛仙客後來當上了宰相,雖然依附李林甫沒有什麼政績,但之前做地方官的時候還是個搞經濟的好手。

各個監牧飼養的馬匹都有獨門標記,有些比較簡單,就是「割耳鼻為記」,有些是文字,更多的彷彿甲骨文,在《唐會要》當中對六大類四十四種馬匹標記有詳細記載。

宋人說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幾十萬匹好馬是大唐軍力天下無雙的基礎

除了從周邊各異族引進良馬品種外,大唐也對馬匹進行篩選登記和雜交改良。

首先對所有的馬匹上戶口,「馬之駑、良,皆著籍,良馬稱左,駑馬稱右」,並每年秋天報送太僕寺。這種管理方式一直沿用下來,並影響了東亞日本等國的馬政。

引進的良馬品種有四十餘種,主要來自西域和蒙古高原,其中康國馬屬於大宛馬種,體型巨大;突厥馬最適合當戰馬,耐力和靈活性都很強,「突厥馬技藝絕倫,筋骨合度,其能致遠,田獵之用無比。」在此基礎上,大唐的馬匹經過不斷的優選和雜交,有大批優秀的戰馬才能保證初唐、盛唐的軍力天下無雙。

宋人說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幾十萬匹好馬是大唐軍力天下無雙的基礎

但即使如此,大唐軍隊也無法做到全部騎兵化。除了一部分精銳士兵是騎兵之外,其他的只能算是騎馬步兵。初唐採取府兵制,三百人一團,精通騎射的士兵稱為「越騎」,其他的是步兵,每10人一火,配馱馬6匹。需要用馬的士兵要花錢從國家那裡買馬,一匹二萬五千錢。

唐高宗時期蘇定方遠征西域,也只「選精卒一萬人、馬三千匹馳掩襲之,一日一夜行三百里」,馬匹只能保證30%的士兵;後來到了盛唐時期大唐才算真正富裕起來,除了標配的一火六馬之外,士兵們很多還有私馬,高仙芝遠征小勃律時率領萬人,「時步軍皆有私馬」,機動力極強,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就從安西都護府行軍到了現在的塔吉克。

總之,大唐即使靠近養馬地的西北、朔方等地,騎兵數量能夠達到總軍隊數量的30%、其他各地達到10%就算是豪華配置了,南方各鎮更是只是有些象徵性的騎兵部隊,應該不是馬匹數量的問題,更主要的是士兵騎射訓練方面的難度限制了騎兵數量。於是,大唐馬匹再多也只是提高步兵的機動力,並能夠在長期戰爭中保證補充馬匹損耗。

宋人說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幾十萬匹好馬是大唐軍力天下無雙的基礎

【安史之亂後唐王朝損失巨大,還失去了大多數養馬地】

安祿山起兵造反前從唐玄宗那裡爭取來了內外閑廄使這個職位,當上了大唐皇家養馬領導小組組長,利用權勢私下把好馬弄到了范陽,使安祿山叛軍的戰鬥力和機動力有了明顯的提升。

安史之亂爆發後,唐肅宗馬嵬驛兵變去了西北,在平涼「監牧公私馬得數萬匹,官軍益振」。但即使如此,馬匹總是不足,在準備收復兩京之前,準備「盡括公私馬以助軍」,有個不長眼的五品給事中說「無馬」,被貶到外地當地方官去了。

安祿山在河北一帶把馬匹控制的很嚴格,顏真卿起兵平叛,手下招募了數萬人,派了一萬二千人去救援河間,但只有「馬百匹」,被叛軍擊敗,主將被擒;同時顏杲卿在河北常山切斷了叛軍的後路,史思明急行軍回援,在顏杲卿還未準備好就到了常山郡城下,並擊敗了義軍。史思明只用了八天就從陝州趕到了常山,行軍路程應該超過一千里,這和叛軍好馬數量多是有關係的。

大唐方面總是缺馬,平叛過程中回紇的三千騎兵起到了不小的作用。九節度使圍攻安慶緒時,其中一路節度使王思禮一直跟著後來的唐代宗,繳獲較多,步卒三萬、馬軍八千,馬匹數量不算少。另一個節度使魯炅一直在西南方向防禦苦戰,繳獲不多,只帶了「步卒萬人,馬軍三百」,簡直窮死了。

宋人說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幾十萬匹好馬是大唐軍力天下無雙的基礎

安史之亂後,吐蕃佔據了隴右,切斷了中原與西域的聯繫,大唐失去了最大的一塊養馬地,馬匹損失當時就很大,又失去了西域馬匹的來源渠道。同時河北被藩鎮佔據,唐王朝中央政府已經失去了大部分養馬地。平定安史之亂的大功臣郭子儀享受的待遇是「月給一千五百人糧、馬二百匹草料」,我個人理解是郭子儀的護衛隊伍可以有1500人,但其中騎兵只有200。

之後的唐王朝馬匹主要從回紇購買,打著朝貢的旗號,用絹買馬,美其名曰「賜馬價絹」。價錢是一匹馬換絹四十匹,有不少一次性付給絹二十萬匹以上的記錄,每年購馬數量達到十萬匹這個數量級。也就是盛唐剛過大唐家底還算厚實,這個價錢也負擔得起,但也給國家經濟帶來了沉重的壓力。

到中晚唐時期周邊游牧民族逐漸興起了飲茶的習慣,唐王朝才又多了一種非常有競爭力的貿易物資,開創了中國古代歷史上中原政權和游牧民族茶馬貿易的先河。

宋人說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幾十萬匹好馬是大唐軍力天下無雙的基礎

唐憲宗元和中興,大唐國力有所恢復,多年征戰壓制了藩鎮,僅幽州、盧龍兩個節度使就分別獻馬1萬匹和1.5萬匹,這即使在初唐盛唐也不是個小數字。

唐憲宗時期主要養馬地還是在幽州河北,為了更加便於控制,就在湖北襄州谷城縣設立監牧養馬,「馬三千二百匹,廢百姓田四百餘頃」。中國農牧區交錯帶以西、以北地區適宜放牧,湖北當時人口已經比較密集,農業也比較發達,選擇這裡養馬只能算是無奈的辦法。後來唐文宗時期在地方官要求下廢棄,湖北監牧只存在了14年。

宋人說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幾十萬匹好馬是大唐軍力天下無雙的基礎

【唐王朝才是最富裕的朝代,買的起馬】

初唐、盛唐時期唐王朝軍事力量足夠壓制周邊國家,又有互市的開口,周邊游牧民族認為與大唐進行和平貿易是可以接受的,於是大唐這個時期屬於一種良性循環,經濟上承受得起,馬匹數量也有保證,更促進了大唐軍事力量的發展。

唐王朝中晚期雖然內部問題重重,但對周邊游牧民族仍然有軍事優勢,尤其是在吐蕃被削弱之後,因此通過貿易手段買馬也是可行的辦法;

宋人說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幾十萬匹好馬是大唐軍力天下無雙的基礎

與之相比,北宋軍事力量一直比周邊國家不佔上風,這些異族國家認為控制馬匹出口、定期用軍事手段從中原政權獲取財富是更為可行的致富手段,中原政權反而成為這些異族的提款機。所以宋王朝處在一個惡性循環,沒有強大的軍事力量做後盾,再富裕也只能是異族口中的肥肉。

從這個角度來看,說宋王朝最富庶的人看問題是不全面的,宋朝還沒富到能夠用錢壓死周邊國家的地步,而且是皇帝和官吏富裕,百姓和軍隊貧窮。北宋進口馬匹數量最多時候是3.49萬匹,南宋初期也在2萬匹左右,兩宋確實馬匹數量不如漢唐,但維持一支精銳騎兵部隊或者保證步兵機動能力是措措有餘的。

而且如果宋王朝能夠出得起足夠高的價錢,遼國人、西夏人、吐蕃人都會把更多的馬匹賣給宋朝的,就像後金能夠從明朝那裡高價買來戰略物資一樣。有了足夠的利益,總能找到背叛自己國家和種族的人。

宋人說秦漢以來唐馬最盛,幾十萬匹好馬是大唐軍力天下無雙的基礎

唐王朝直到滅亡也沒有人抱怨過缺馬,更沒有人把唐朝滅亡歸因於缺馬。自己犯的錯誤自己檢討,不能怪到牲口頭上。

用數學和工程的思維方式去解讀歷史,妄圖以古喻今。理工男讀歷史,歡迎關注和討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