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為什麼要讓孩子自己走路?

為什麼要讓孩子自己走路?

1歲半~2歲的孩子已經能會走會跑。可有些孩子能走路反而不像以前走不穩時那樣積極地要求自己走,卻常常要大人抱。有時大人手裡拿著東西,孩子卻堅持要大人抱。怎樣讓孩子自已走路呢?以下幾個辦法,你不妨試試。

比賽

孩子不願走時,媽媽可用比賽的辦法,激發孩子走路的興趣。如兩人站在同一條線上,當媽媽喊:「預備一跑!」的時候,孩子為了跑第一,會使出全身力氣使勁地向前跑,媽媽可與孩子商量一個地方為終點。為了鼓勵孩子向前跑,媽媽有時要故意落在孩子的後面,使孩子得「第一」

數數

帶孩子走路時,一路上數數路邊的樹,數數電線杆,或別的東西。

撿落葉或小石子

路面上時常有許多落葉或小石子,媽媽要讓孩子撿。孩子會有興趣地撿了一片又一片。當孩子手裡拿不下時,媽媽可以說: 「都扔了吧,前面的葉子更好。」撿石子時可讓孩子往前扔,媽媽也往前扔,看誰扔得遠,再跑到前面去找各自的石子。

以上方法可以交叉使用,這種類似遊戲的方法,既可以減輕大人的負擔,培養孩子從小吃苦耐勞的精神,又能增長孩子的知識。當然, 在孩子太累時,還是要抱或背他一程。在運用這此方法時要注意安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王國 的精彩文章:

影響寶寶生長發育的因素有哪些?
嬰兒牙齒的發育

TAG:歷史王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