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武則天當女皇,是最大的失敗!

武則天當女皇,是最大的失敗!

你準備先看哪篇熱文:明朝那些事兒講的歷史是真的嗎|慕容復要恢復的大燕國有多奇葩|極簡中國游牧民族史|古代一兩銀子值多少錢|國外歷史書吹水的現象很嚴重|我們為什麼要放棄永生

配圖 乾陵 無字碑 局部

原創授權自

zhihu.com/question/19621822/answer/570620874

老王:今天只放這一篇文章,是因為實在寫的太好。

雖然是一家之言,但真是推理的讓老王信服。

01

武則天之所以成為女皇,是因為當太后失敗了。

原因完全可以用一句很時髦的句子來總結:

不怕神一樣的對手,就怕豬一樣的隊友。

大家覺得武則天當女皇很牛逼,很厲害,很威武。

其實,這恰恰是武則天一生最大的失敗。

陳浩南很威很霸氣,可幕後蔣先生才是大佬啊!

你一個大佬明明可以躲在幕後,結果被迫親自下場砍人,真不是什麼光彩的事。

中國古代女性執政不在少數,做事比武則天出格的比比皆是。

且不說呂后,就說北魏的馮太后。

她都不是皇帝的親媽,不但把皇帝控制得死死的,給拓跋家種了一大片綠綠的草原,還為草種和皇帝叫板。

她們幾乎所有人都躲在太后這個位置上舒舒服服地治自己的國,養自己的小白臉,還有皇帝對他們感(咬)恩(牙)戴(切)德(齒),過得不要太爽。

02

其實,古代大臣也不是傻子,古代皇帝也不是腦殘。

為啥他們防臣防兄防外戚,就是沒有防老婆?!

太后干政其實是中國皇帝制度一個應急措施,就像堤壩的儲水池一樣。

太后干政只是一個暫時的狀態。

中國是父權社會,太后說到底已經是皇帝家的女人,就是皇帝家的人,這天下還是皇帝家的。

而皇帝是她兒子。

太后再屌,還是得掛,最後還不是得把權力還給皇帝兒子。

大臣不一樣,兄弟叔伯不一樣,外戚更不一樣,他們要上位了,完全是變天啦!

而且皇帝年幼或者力弱的時候,只要不蠢到家,也會依賴母族制衡自己暫時沒辦法操控的朝野。

老媽再厲害,自己還是唯一繼承人。她總得死這件事,皇帝自己心裡還是有數的。

而太后通過乖順皇帝統治天下。

皇帝不乖,她還可以威脅他:你這樣,我就不要你了!收你堂哥/弟弟當長子!皇帝也會聽話的。

太后治國在皇帝的配合下,名正言順,大臣屁也不敢放。

這樣就能在相當長得時間裡,可以保證本朝皇權的穩定和持久。

只要皇帝不腦殘,不把胳膊肘往外拐(一般人也不會啊)。

這套太后 皇帝系統堪稱完美。

所以,武則天還是太后的時候,劉仁軌就曾經上書,勸諫武則天不可學呂后。

就說當時大家想武則天再折騰,呂后是個極致了吧。

03

可是武則天還是沒辦法繼續維護這套系統。

因為他們千算萬算,忘了算皇帝(李顯)真的是個腦殘!

他不但能拐,還能拐成72度角,完全不在掌控範圍,用自己有限的力量,還是把整個朝廷攪成了一團翔。

大家現在一提到李顯就覺得他老可憐了,又是被老婆欺負,又是被媽欺負,還要被女兒欺負。

大寫的一個慘!

可大家有沒有聽過一句話叫:

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現在回過頭看武則天的登基之路,你會發現有一個人是從章懷太子被廢開始一直跟到武則天生命結束,他就是李顯。

而李顯第一次當皇帝那短短的55天對於武則天至關重要。

在那以後,武則天的目標有了徹底的變化。

沒有長孫無忌,不會有皇后武氏。

沒有李顯和韋氏,不會有女皇武則天。

而要徹底剖析武則天為何會成為女皇,就必須要從廢章懷太子開始。

因為李治去世後朝廷一系列失控到武則天登基穩定時局都是從她竭力廢除章懷太子就埋下的結局。

04

正文終於開始了,本文將會分為三個章節:


一,章懷太子疑案

二,唐中宗的55日

三,六年武太后

那麼就開始啦!

05

第一章,強廢太子埋禍根。

首先,糾正大家一個觀點。

武則天其實對李顯很好,也很疼愛他。

因為他是武則天當皇后以後的第一個孩子。

在李顯不到一周歲,信佛的武則天就請高僧灌頂,號佛光子,立為周王。

《龍門石窟記》里也記載了一段。

西京海寺發僧惠簡,奉為皇帝(李治)皇后(武則天)太子(李弘)周王(李顯),敬造彌勒佛……殿下諸王,福延萬代。

李顯和太子一起是主角,雍王(李賢)和相王(李旦)被併入「殿下諸王」,徹底淪為配角。

李弘去世後,李賢當了太子,得到了高宗的支持,而武則天是支持李顯的。

在李賢被廢的時候,李顯雖然不會是主謀,至少也不是什麼可憐兮兮的小白兔。

雖然史書上沒有明確記載李顯具體做了什麼。

可是從他和李賢的關係,以及對待李賢子女的態度上,還是可以管中窺豹。

李顯和李賢年紀相仿,但並沒有感情親睦。

李顯也不是什麼老實人。

他和哥哥之間的競爭強烈得連大臣都能感到火花。

資治通鑒里就記載了一件事:

說有一次宮裡舉辦宴會,李顯和李賢各自帶了自己的舞團分成東西陣,要一起斗舞。

結果還沒開始,大臣郝處俊就出來說話了。

「二王春秋尚少,志趣未定,當推梨讓棗,相親如一。…恐其交爭勝負,譏誚失禮…」

意思就是:皇上,這兩王爺再斗下去會起火的,還是坐下吃水果,和諧社會吧!

李治的反應是啥呢。

上懼然曰:「卿遠識,非眾人所及也」。

懼然就是很害怕的樣子。

哎呦媽呀,幸虧你提醒我啊!

兩人同母所生,如果不是之前發生過摩擦,氣氛不太對,至於斗舞這種文體兩開花的好事都會讓他們老爹害怕嗎?

要知道那是一個天天打馬球打獵的時代,PK都是交流感情的一種方式。

如果這還不算什麼的話,還有一件事就非常微妙了。

《舊唐書.王勃傳》里說道,沛王李賢和英王李顯鬥雞,有勝有負(這兩人有完沒完)。當時是李賢門客王勃就拍馬屁寫了一篇《檄英王雞》文。唐高宗知道了,就覺得他挑撥李賢和李顯的感情,直接甩鍋給他,讓他從李賢府上滾蛋。

可見李賢和李顯之間的矛盾已經到了讓唐高宗很警惕的地步了。

這時,其實還不是太大的問題,頂多是以後少走親戚嘛,畢竟當時的太子是李弘。

可李弘死後,李賢當了太子後,這種矛盾就從走親戚升級到了國家繼承權的問題。

而李賢為了不重蹈李弘覆轍,竭力和武則天爭奪權力。

這其實也不能怪李賢,很多人當時就造謠說李賢不是武則天的親兒子,是她姐的孩子。

總之一句,你是撿來的。

我真的很想吐槽這事┐(『~`;)┌

臟唐亂宋不是沒根據的。

李治都敢娶自己後媽了,讓小姨子懷孕又有什麼值得掩蓋的?!

他爹讓寡居的弟媳婦懷孕,也沒藏著掩著,也沒讓她進自己後宮啊,到死都是純PY。

最後還是李治覺得不好意思,認了這個弟弟。

李治如果真的讓武則天的姐姐懷孕了,那麼結局就是:

愛咋咋地。

關武則天毛線事,她又不借腹。

大家不要被電視劇洗腦,覺得女人就是愛吃醋,愛撕逼,腦子除了宅斗就剩下了睡男人。

這種思維在後宮只能去倒馬桶。

實際上的後宮也是戰場,要打配合的,姐妹姑侄共侍一夫都是很常見的布局,這樣皇帝的床榻才不會有別人家的位置。

漢武帝的媽和他姨,趙飛燕和趙合德,還有孝庄和她姑和她姐等等都是如此。

只要不觸及自己的核心利益,後宮妃子反倒是喜歡這種配合。

武則天在前期,至少她當皇后前,都是非常樂意把姐姐往皇上床上推,減少其他妖艷賤貨的機會。

武則天不喜歡李賢和他的出生很有關係。

因為他出生的環境太特殊了。

李賢出生在永徽六年十二月,由京師前往昭陵的路上。

這一直是李賢是韓國夫人所生的有力證據,其實這恰恰是李賢是武則天所生的鐵證。

首先,當時武則天還是武昭儀,正在和長孫無忌以及王皇后爭奪最為關鍵的時候。

就在懷著李賢的時候,王皇后的舅父柳奭以皇后不得寵的理由,請辭,以此要挾李治。

不想李治二話不說地讓他求錘得錘,直接把他罷免了。

於是,拉開了李治和武則天組團刷長孫無忌主線劇情和王皇后副本的序幕。

到了十二月,已經是非常關鍵的時刻。

因為長孫無忌和李治撂了話:武則天她不配!

於是李治就得想辦法為武則天瘋狂打call,刷熱度,點好評,其中一個就是帶著武則天去昭陵敬告唐太宗媳婦換人啦(想想畫面太美:李治:爹,那啥,我換媳婦啦。就是你以前小老婆,現在是我大老婆。唐太宗:呃……好像也沒有立場可以教訓他。)。

李治在唐太宗那,給武則天一個正式的身份,加個V。

這麼關鍵的時候,武昭儀當然不能缺席,所以就算快臨盆了,也咬著牙去。

結果半道上,把孩子生下來了。

古代女人生孩子是一個腳踏入閻王殿(現在也是),就是各種準備就緒,環境完美,都不是啥好體驗。

而武昭儀是在路上把孩子生了。

即便是皇族,御醫都是準備好的,當時也沒診所啥的,前不著村後不著店,肯定沒有在長安宮殿里穩妥,可見武昭儀生李賢時的生產環境絕對是她生育體驗最糟糕的一次。

不是逼不得已,非做不可,哪個女人會把自己處在如此驚險的環境里。

如果李賢是韓國夫人的孩子。

她完全可以留在京城待產,安安靜靜地把孩子生下來,她又不需要加V,何必拿自己和孩子的命去冒險。

而武則天不一樣,在那樣騎虎難下的時刻,她不管不顧,只要有一口氣,她都要跟著李治去昭陵把這個V加上了。

十二月的大冬天,前往昭陵的路邊,當時武昭儀生李賢的痛苦和危險是可想而知的。

更別說她生完,身體說不定還是軟的,就跟著李治爬昭陵,祭拜唐太宗。

寫到這,我真的相當敬佩武皇,真不是一普通人類戰士。

我不知道那天有沒有下雪。

武則天在痛苦掙扎生產的時候,有沒有想過一步之遙的昭陵。

她有沒有想過自己如果死在了這次生產,所有努力付之東流。

她甚至都不能死在溫暖的皇宮裡,而是路邊,像一條野狗。

就算有御醫,有宮人為她創造可能創造的最好環境,可依舊沒辦法掩飾她,武昭儀,出身卑微,就像長孫無忌說的那樣,像一個鄉野村婦一樣把孩子生在路邊。

難道她真的就是天生賤命?

這樣糟糕的生產體驗,直接影響了武則天對李賢的感情。

現在大家可能不太理解這麼艱難生的孩子難道不應該更加疼愛嗎?

這是我們現代講究優生優育的情況下孩子數量少了,對孩子的感情特別珍惜。

但在古代多子多福,一個女人會生很多孩子。

她對孩子的感情一般是:誰讓我舒心,我喜歡哪個。

春秋鄭莊公姬寤生(現代文:姬難產),他不得母親喜愛就是因為他是難產,讓母親太受罪。

所以,武則天一直更喜歡自己當皇后以後生下的兒子李顯。

而李賢和武則天的感情也並不親睦。

這直接影響到了武則天對李賢的信任問題,也是她竭力廢除李賢的原因。

李賢在我看來,完全就是一個唐朝的鄭莊公。

只是他沒有鄭莊公的耐心,也比鄭莊公的運氣差一點。

他只是太子,不是皇帝。

他老爹又疑神疑鬼,他老媽更是嗜權如命。

武則天對李賢的感情和鄭莊公的母親武姜很像:

就是對這個兒子的心結(生產的痛苦)始終放不開,不喜歡不信任,而這種偏見和厭惡又讓她們作為母親那一面很愧疚,由此就會做賊心虛。

特別害怕兒子會不會有天報復自己曾經對他的不公。

李賢越出色,武則天的擔心就越重,漸漸就變成了一種恐懼。

真要殺掉這個兒子,武則天會很心痛。

可是讓他壯大,她又很害怕。

同時,李賢當太子後,發生了一件更讓武則天膽戰心驚的事。

那就是刺殺明崇儼。

很多人以為是李賢注《後漢書》里抨擊武則天重用外戚,惹得武則天不高興。

會這麼說的人肯定沒讀過《後漢書》章懷注,我讀了一點,沒讀下去,因為太學術。

首先,李賢是注釋《後漢書》,並不是修後漢書。

大量抨擊外戚干政的是范曄,他是南朝宋國人。

李賢是在他的基礎上針對後漢書進行注音(當時已經有今古音的問題),釋義,還有校對。

他選後漢書也不是針對武則天。

那是因為漢學是隋唐朝的顯學,就是一個很熱門的學科。

大家都擠破頭地學,導致當時修漢書的人非常多,剩給李賢的經典也不多了(這倒霉孩子,真是啥都趕不上)。

而范曄這本《後漢書》乾貨多,文筆好,受到了當時漢學大V一致打call。

所以李賢趁著這個熱度,就注了這本書。

因為治學是每一任太子/意圖當太子例行政治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形象工程。

李承乾注《漢書》,李泰主編《括地誌》,李弘就主編了《瑤山玉彩》。

第二,李賢在注《後漢書》的時候,武則天其實根本沒有啟用武姓家族。

她對家族的厭惡絕對不是開玩笑的。

武則天和武家的關係真是前世仇人形容都不為過。

武則天當了皇后,就封了武家一家老小爵位(不是官位),她母親榮國夫人就請武惟良他們喝酒顯擺:想當初,看今朝,此起彼伏啊啊啊啊啊!

要正常人就打哈哈兩句過去。

結果武惟良他們直接懟回去了。

不,你沒看錯!

他真的直接懟回去:惟良等幸以功臣子弟,早登宦籍,揣分量才,不求貴達,豈意以皇后之故,曲荷朝恩,夙夜憂懼,不為榮也。

大白話就是:我們當官享福是因為祖上有功業,你們那睡來的,我還榮不起呢!

擱誰誰能不生氣吧!

就是大實話,你也不能就這麼在公開場合說啊!何況還是在別人請你吃飯的酒席上。

武則天沒立馬掄起板凳抽他們,都算脾氣好的。

你覺得武則天對兒子狠,你是不知道她是怎麼對族兄的。

她毒殺了魏國夫人,讓武惟良和武懷運背鍋,直接誅殺。

這還不止,還要改他們姓,姓蝮,地上爬的毒蛇。

以後子子孫孫都叫地上毒蛇.某某。

這還不算完,懷孕的嫂子善氏被抓進掖庭,武則天讓管事沒事就鞭打她,而且每次都打到見到骨頭為止。

所以不撞南牆不回頭算什麼,不見骨頭不住手才是真的狠!

即便是最早被重用的武承嗣也是在光宅元年五月被啟用的。

原因,我會在第二塊一起說。

退一萬步,李賢選擇《後漢書》來注,就是為了影射外戚干政。

武則天不但不會生氣,她還會覺得這是對自己的支持。

因為她自己就編寫過《外戚誡》獻給李治表忠心。

所以,武則天並不是為了《後漢書》的注釋為難李賢。

而武則天和李賢的矛盾很像現在青春期男孩和母親的關係。

無非就是老媽老是嘮叨,兒子嫌棄老媽嘮叨。

你要說這些事能有多大,真不是。

可就是這些小事一點點積累出來的矛盾,再加上彼此的心結,最後一個大事件就會爆發。

李賢當太子的時候20歲,年紀雖然也不小了,可他比較貪玩。

這個問題,從他當王的時候已經能看出來,鬥雞斗舞,他都有份。

可是當他當了太子之後,這個問題就成了德行的問題。

就說一件事,儀鳳四年,東都洛陽發生饑荒,結果呢,李賢還在北門,史書記載是倡優雜伎,不惜於前,鼓吹繁聲,聞於外。

就是百姓在門外挨餓,你在門後唱跳。

當時的太子司儀郎韋承慶就上書勸諫:

太子這樣不行啊,你不怕仇富,也要為腎考慮一下。

這件事發生了以後,武則天做了什麼呢。

她二話不說甩給李賢兩本自己的暢銷作《少陽正范》和《孝子傳》,還經常督促他專心學習武學。

可是學了沒兩天,太子李賢又出事。

太子司儀郎又噗呲噗呲跑過來告狀。

太子搞同性戀啦!

對方還是一個戶奴,叫趙道生。

大家不要誤會覺得韋承慶是二五仔。

這是他的工作,他是一個職業二五仔。

當知道自己兒子出櫃的消息,你們可以想像武則天當時無語的心情。

大家不要以為唐朝很開放,他們對同性戀的接受程度也不高。

他們認為這是很嚴重的失德行為。

李世民也因為這個對李承乾不滿。

而作為母親的武則天心裡更是惱火。

你之前搞海天盛筵,我寫教材給你,讓好好學習。

結果,你學完了,搞上同性戀。

你這是打誰的臉?!

於是,她對李賢更加不滿,而且更加嚴厲。

而李賢心裡也很不高興。

我天天找事,還不是我媽逼的嗎?

雖然李賢是在注《後漢書》,可是他媽編得比他還多…

不說質量,就說數量也夠碾壓他幾個來回了。

武則天召集了大批文人學士,大量修書,先後撰成《玄覽》、《古今內范》、《青宮紀要》、《少陽正范》、《維城典訓》、《紫樞要錄》、《鳳樓新誡》、《孝子傳》、《列女傳》、《內范要略》、《樂書要錄》、《百僚新誡》、《兆人本業》、《臣軌》等等。

那些幫武則天寫書的人稱作「北門學士」。

當年李弘當太子的時候,因為武則天要借李弘的勢,常常帶著人和他一起編書,所以李弘編書的時候,陣勢是非常豪華的。

李賢當太子的時候,武則天已經是二聖之一了。

她用不上太子,就各編各的。

可實際情況是人人都去幫武則天寫書,李賢這邊就相當寒磣了。

他身邊除了宰相張大安,其餘基本是無名氏。

這就好比你好容易加了V,搞得很樂呵。

結果你媽空降,和你打對台。

而且她的圓桌嘉賓,各個都是1000K起跳,100K都是打下手的。

而你這邊最大的一個V就是一個100K,但過兩天就可能被封號,其餘的都是連頭像都沒有的疑似水軍。

還能再慘一點嗎?

武則天此時也有了自己的政治勢力,像裴炎,劉仁軌等等新進的大臣都是支持武則天的。

他們年輕,身上都有功業。

李賢雖然也有一些李家老臣比如郝處俊,李敬玄,張大安等等。

這些人真的是老臣,一個比一個老,就是一個夕陽紅團隊,有人還是武德年間得的進士。

武德年間…李治還沒出生呢!

真不知道李賢每次開會,看到滿堂都是白頭的爺爺輩,是啥心情。

這根本沒法玩了!

兩母子就一個帶著北門學士,一個帶著夕陽紅老年團,就在朝廷上鬥智斗寫書。

血洗大唐暢銷書榜單。

感覺那年洛陽的紙應該會便宜不少。

但誰都沒想到爆發點就是明崇儼被殺。

這事不僅讓武則天膽戰心驚,甚至震驚朝野也不為過。

接下來,我會和大家說說妖道明崇儼是怎麼捲入章懷太子被廢案。

說到明崇儼,不得不糾正大家一個觀點。

他不是受寵於武則天,他是受寵於唐高宗。

就說一點,武則天是佛教徒,明崇儼是道士。

而唐高宗本人則是一名道教徒,他曾經將《道德經》列入科舉考試科目中。

尤其他晚年的時候,身體非常糟糕的情況下,還三次前往道教名山嵩山祭天,直到他去世為止。

當然除了政治的原因,道教被奉為唐朝的國教,老子被認為是李唐王室的祖先外,更重要的是道士們一直堅持的修身養性,煉丹治病,的確是身體不好的李治所關切的。

明崇儼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乾封年間,被當地的官員推舉給唐高宗。

當時他名聲在外,說的就是他有一手可以治療百病的奇技。

明崇儼祖上是士族,父親也喜好這些道教法術,所以他頗得真傳。

明崇儼來到李治身邊後,真的讓李治的頭疼病好了。

唐高宗大悅,所以非常依賴他。

到了什麼程度呢?

《舊唐書.明崇儼傳》說了一件事:

潤州棲霞寺是明崇儼祖先的老房子。

李治特地為其定製碑文,並且親自書寫在石頭上。

這還不算,明崇儼對朝廷還有影響力。

舊唐書是這麼說的:崇儼每因謁見,輒假以神道,頗陳時政得失,帝深加允納。

就是說明崇儼每次進諫皇帝,都會假接討論道教的名義,講自己的政治觀點。

唐高宗是非常贊同,接納而且全部同意。

這個信任簡直了。

儀鳳二年,明崇儼擔任正諫大夫,還得到李治的特令,入閣(皇帝的宮殿)供奉。

這時明崇儼才三十歲!

格里高利·葉菲莫維奇·拉斯普京

其實像明崇儼這樣的案例在歷史上屢見不鮮,你看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全家都非常信任一個神父叫格里高利·葉菲莫維奇·拉斯普京。

拉斯普京後來也是權傾朝野。

他很有權謀嗎?

並沒有!

他很有學識嗎?

也還好。

甚至看照片,他也不是太看。

但是他可以治病,準確來說,他能治癒疼痛。

當時皇太子阿列克謝有血友病,經常生病,非常痛苦。

只有拉斯普京能讓他擺脫痛苦,恢復健康。

現在我們通過科學就能發現,其實拉斯普京很可能是運用了心理學中的催眠,以及一些類似鴉片的藥物讓太子暫時感覺舒服。

同樣被陷入邪教風波的朴槿惠。

2016年12月13日,韓國KBS釜山電視總局前局長崔熙泰(音)在社交網站上表示:「朴槿惠總統得了腎上腺功能低下症,據說這是一種難以治癒的不治之症。腎上腺是腎上面的一個小器官,不能發揮正常作用了,所以朴槿惠每天都被慢性疲勞折磨。」

即便是21世紀,已經有各種止痛藥的今天,還是有沒辦法解除的痛苦。

更何況是1300多年前的李治時代。

李治頭痛病犯的時候,歷史上說他是目不能視,疼得連眼睛都看不見了。

李治再厲害,他也是人,明崇儼能治好他的病,他真的就把他當神仙看。

別說官位,疼的時候,讓他把命給明崇儼都行。

把這層關係剝開來,你就會發現武則天寵明崇儼,是因為李治當時根本離不開明崇儼。

而不是歐陽修在《新唐書》中所說的「明崇儼以左道為武后所信」也不是司馬光在《資治通鑒》里說的「明崇儼以厭勝之術為天后所信」。

左道就是邪道。

「厭勝」意即「厭而勝之」,系用法術詛咒或祈禱以達到制勝所厭惡的人、物或魔怪的目的。

武則天要是信這玩意兒,早就跳大神去了,編哪門子書,還當什麼皇后。

天天捆小娃娃都得累死。

武則天對明崇儼是以禮相待,很信任他,但並沒有到唐高宗的地步。可和明崇儼年紀相仿的李賢就不幹了。

為什麼?

因為明崇儼的預言。

《新唐書》和《資治通鑒》都說了一件事。

明崇儼經常私底下和武后說「太子(李賢)不堪承繼,英王(李顯)貌類太宗」,又言「相王(李旦)相最貴」。

很微妙的是這個事說完不久,宮裡也傳出了太子並非武后所生的謠言。

這讓李賢非常不安。

首先明崇儼為什麼會這麼說?

真的就是面相嗎?

真的話,他真夠瞎的。

李顯和李世民唯一像的地方就是都姓李吧。

如果是外貌的話,更搞笑。

親眼見過唐太宗的李治和武則天都沒說啥。

你這才三十歲的人,能知道唐太宗長啥樣嗎?

再說,李旦也不貴啊!

被軟禁了那麼多年,老婆還給老媽殺了。

這叫貴?

不能說他當了皇帝就一切好棒棒了。

皇帝也有高中低待遇,李旦絕對是中等偏下,再慘一點就是亡國君了。

明大師,你看得一點也不準啊!

那麼明大師這個話是為了誰這麼說呢。

直接受益人就是李顯。

類太宗,這是一個多高的評價,即便是外貌,那也是非常好的評價。

雖然李旦相最貴,可是這個貴就可以有不同的解釋。

但李顯可以一衝太子位,在明崇儼的話里是很明顯的了。

對武則天而言,三個兒子都是自己生的,誰當皇帝,自己都是太后,沒差別。

當然以她過了好幾年還能在朝堂上對李顯河東獅吼的勁,估計她自己當時也覺得一時半會兒也不會被閻羅王約喝茶。

她當太后,就絕對不能像在李治手下當一號馬仔。

雖然是一號馬仔,可是馬仔還是馬仔,能翻身做主人當然最好。

李賢和她的矛盾,我之前也說了。

李顯一直是她比較喜歡的。

所以不排除明崇儼投其所好。

可是為什麼扯上李旦呢?

還說他相最貴。

如果是武則天安排明崇儼和自己自編自導自演的話,說李顯就行了。因為武則天再神機妙算,也不可能知道兒子後來會鬧這麼一出。

如果知道,她必定在李治去世前,就安排自家人入朝。

李顯身體還可以,也不像做了兩天皇帝就會下去見爺爺和爹的人。

那麼提及李旦完全沒必要,更別說還特別說一句相王相最貴。

這是讓武則天做選擇題嗎?

但如果是李顯收買了明崇儼呢?

武則天一直比較疼愛李顯,母子關係是相互的,所以他比其他兄弟更清楚母親的心思。

武則天並不想讓李賢當皇帝,那麼李顯和李旦如果想當皇帝,便可獲得母親的支持。

但這兩個人都得表示出願意和武則天合作的態度。

總不能武則天找李顯和李旦說:你哥神煩,我不要啦!你們誰想當皇帝,我就支持你!

這是謀逆!是要殺頭的!

這個時候,就像我之前說的,誰有這個動機和李賢競爭就很重要。

是一直存在感為零的幺兒李旦,還是和李賢從小爭到大的李顯。

李旦難度係數有點高,他要當皇帝得先殺了身強力壯的李賢,再幹掉備受疼愛的李顯,然後才是他。

李顯不一樣,他一直和李賢不對付,母親更喜歡的更是自己。

如果他收買了明崇儼替自己給母后表個態,願意合作。

那麼他肯定就不止說太子和自己那麼明顯,雖然李旦是忙內,也是同父同母的親弟弟。

相王相最貴,這是一種謙虛的說法,也表現出自己謙卑的態度。

其實這句話里還有另外一層意思,就是為什麼相王相最貴。

很可能就是李顯和武則天一種承諾,假如自己不幸殉職,相王為帝。你繼續是掌權的太后。

所以相王相最貴。

最重要的英王貌類太宗。就是英王有想做皇帝的意思啦。

武則天是何等人物?

這話一聽就明白啦。

就是英王李顯願意和自己合作。

武則天立刻懂了,就在宮裡散發謠言:李賢乃韓國夫人所生。

我為什麼懷疑是武則天傳的謠言。

因為《新唐書》和《資治通鑒》對宮中傳太子乃韓國夫人所生的謠言時間是比較確定的。

就是明崇儼和武則天說了這個預言前後。

《新唐書》認為是其後,《資治通鑒》認為是之前。

這完全就取決撰寫者的屁股坐在哪。

如果你相信李賢是武則天的孩子,那麼就是其後。

武則天獲得了政治上有力聯盟(李顯)後,就要對親兒子下手。

如果你偏向李賢是韓國夫人的孩子,那麼就是之前。

武則天怕太子得知真相對自己不利,所以聯合李顯,先下手為強。

我已經分析過,李賢絕對就是武則天的兒子。

所以我更傾向謠言是在明崇儼預言後開始的。

從政治鬥爭來說,這個謠言對武則天廢太子是百利無一害。

它從根本上否定李賢太子的合法性。

武則天甚至都不用找李賢的錯,說他不孝。

因為中國自古以來是立嫡立長,就是嫡子有優先繼承權。

如果李賢不是皇后所生,他就不是嫡子,他就沒資格當太子。

李賢不安就是不安在這點。

這個謠言出來,不是挑撥他們母子感情,而是一種宣戰。

就是要把李賢趕下太子位的攻堅戰的狼煙。

李賢對誰是自己親媽這點並沒有太多疑問,但親媽不要自己,要把自己趕下太子位,他心裡還是有點逼數的。

情急之下的李賢是不是真的動手殺了明崇儼,我深表質疑。

明崇儼的死亡時間和地點都非常明確:

儀鳳四年五月,被盜賊刺於東都。

事故的原因其實一開始很明確,是盜賊所為。

原因很簡單,還記得我上面提到過的儀鳳四年,東都鬧饑荒。

古代發生饑荒,就會有大量的流民。

這給當地的治安帶來了非常不好的影響。

明崇儼身為四品下的官員,又深得皇恩,排場自然不小,被盜賊盯上,其實並不是什麼稀奇事。

可是當時還有一種聲音就是太子所殺。

《舊唐書》里是這麼說的:

時語以為崇儼密與天后為厭勝之法,又私奏章懷太子不堪承繼大位,太子密知之,潛使人害之。優制贈侍中,謚曰庄,仍拜其子珪為秘書郎。

當時人認為明崇儼和武則天行巫術,又私底下向皇上說李賢不能當皇帝。太子秘密知道後,刺殺了明崇儼。

首先別人可能不知道,但已經擔任過監國的李賢不可能不知道李治的頭疼病,也明白明崇儼對老爸的重要性。

他如果不是自尋死路,不會去找明崇儼麻煩。

武則天更不會!

因為太冒險了。

刺殺大臣本來就是死罪,再加上這是李治的救命葯,她根本不敢碰。何況她已經和明崇儼有了默契,以後可以更好地拉攏李治,何必損了自己一張王牌。

這很可能真的只是一個意外。

歷史上的很多意外看似改變了歷史,其實不過是該發生的提早或者延遲,本質並沒有不同。

就像沒有失蹤的日本兵,日本依舊會侵華。

這個戰略是百年前已經訂下的日本國策。

同樣,武則天在確定李顯的站隊後,一定要除掉李賢,剩下只是進度條的長度。

歷史上一直強調武則天懼怕李賢的危險,從而提前下手。

但正如我之前對比武則天手中的文臣武將雖然無以對抗李治,但碾壓李賢是沒有問題的。

誰怕誰,還不一定呢?

為什麼身為太子的李賢手裡的人實在著急?

這一切都來自李治在朝廷上的平衡。

武則天的勢力不斷擴大,恰恰來自李治的支持。

李治對於太子的控制,遠遠超過武則天。

首先配給李賢的夕陽紅老年團已經很能說明問題。

其次,武則天其實並不是在李旦時才被禪讓,而是在李治時期已經被禪讓過一次了。

《新唐書》說道:時高宗多疾,欲遜位武后,處俊諫止。

當時是上元二年,公元675年,李弘剛剛去世。

李治就要退位,讓位給武則天/讓武則天攝政。

這聽上去也還行,如果孩子們年紀還小的……但事實上是李賢20歲,李顯19歲,李旦小點,13歲。

按照古人的年齡來看,李賢和李顯完全可以自己處理政事。

即便是攝政,也應該是他們呀。

更別說讓位,也是讓他們呀!

可他們完全沒在李治授權的考慮範圍內。

面對這麼有「誠意」的禪讓,耿直的大臣集體反對。

郝處俊站出來了:皇上,不行啊!讓位是不可以讓的,這輩子都不可以讓!要讓也要讓給兒子啊!

皇上:哦,那就當一切沒發生過!

說白了這就是太子弘去世後,李治對朝廷的一次試探,彼此給一個默契:太子去世,皇權依舊是穩定的,持久地在李治手裡。

有人說,這是武則天一次逼宮失敗,實際上已經手握實權,不是皇帝的皇帝。

此事發生第二年,李治立了李賢為太子,並命李敬玄當中書令(宰相職),而他是太子李賢的人。

武則天說什麼了嗎?

並沒有。

那她好歹把當初沒讓自己當上皇帝的郝處俊殺了泄氣。

不好意思,人家是壽終就寢。

這不是皇帝的皇帝當得是不是太失敗了?

事實上一直到死,李治都把權力牢牢地抓在手裡。

弘道元年,也就是李治去世那一年的三月,宰相李儀琰仗勢欺人,逼著舅舅讓墳地,讓李治知道了,立馬讓他滾蛋。

那大家可能很奇怪為什麼李治寧願扶持武則天,也不幫兒子?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為什麼丟原子彈那天,長崎是要有人呢?

面對從未發生過的事,任何準備都是徒勞。

當武則天登基稱帝是頭一個,是意外,但皇子謀反是宮裡已經演爛的情節。

李治見過太極宮的李淵,也看過東宮的李承乾,也接觸過武德殿的李泰,更加了解他的父皇李世民。

但他從來沒在哪本書里讀到過皇后當女皇,也別說見過。

李治對於權力的控制欲是極強的,以至於他的太子手裡的權力不堪一擊,面對危險毫無抵抗能力。

明崇儼的死對於李治是致命的打擊,他令大理寺及金吾衛協力嚴加承辦刺客和主謀者。

甚至在《大唐新語》這部小說集里都有說過這個案件在當時的轟動,三司會審,屈打成招的人數不勝數,連坐的人都是一片片的。

這當然有小說的藝術加工,但在當時的情況,找到一個殺害富有高官的饑民可不是那麼容易的。

就拿作案動機來說,去饑民里問問:你們誰想去搶一個高官的財物賣糧食,甚至不惜殺了他。

估計是人人都會舉手。

人人都可能,兇手就更難找了。

可這時武則天卻把懷疑的目光投到了太子身上。

並不是說他有多大動機,而是武則天以一個政治家的敏銳,感覺到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因為李賢此時已經有點撐不住了,按照現在的說法,他的心態有點崩。

他是人在家中坐,鍋們從天上來。

面對流言蜚語,還有母親的懷疑,李賢的心裡是非常難受的。

《舊唐書》說他是「每日憂惕,知必不保全」。

他在太清觀里曾作《寶慶樂》,通曉音律的李嗣真聽到都感慨:「這樣歡快的曲子里為何充滿著哀愁?」

這就像一個人如果唱《恭喜恭喜》能唱出《二泉映月》的效果,這人的心估計已經是一片死海了。

李賢此時內心就是那麼絕望的,宮裡傳來的謠言說自己不是母親親生的,宮外傳來的謠言說自己刺殺了父親的救命醫生。

沒有一件事是真的,卻把他陷入了真真切切的絕境。

接下來的事是對李賢的致命打擊:

武則天「遣人發太子陰事,詔薛元超、裴炎、高智周雜治之,獲甲數百首於東宮。」

武則天讓人秘密告發李賢是主謀,結果大家一搜發現了東宮藏了皂甲數百領。

《唐律》「諸私有禁兵器者,徙刑一年半……甲三領及弩五張,即處以絞刑」。

按照算術,李賢能被絞個一百遍,一百遍!

更何況他一個太子,大唐帝國首位繼承人,本身就有十率府對他進行保護,為何要私藏那麼多的皂甲?

這不得不讓人懷疑他很可能要謀逆!

也許你會想這是不是武則天陷害。

其實並不是,因為當時武則天的計謀是逼著李賢的男寵趙道生供認明崇儼是太子指使他殺死的。

只要這一點足以讓李治廢除太子。而這一點在隨後也得到了徹底的實施,但和私藏皂甲一事比起來,趙道生的故事一文不值。

李賢藏有皂甲,是人贓並獲,也是他自己承認的,並沒有什麼值得懷疑。

可能連武則天自己都沒想到李賢會和自己那麼「母子連心」,給自己挖了這麼大一個坑,對比之下,她準備的坑就是一個水泡子。

從數量來說,數百皂甲不足以謀逆,但足以防身。

明眼人都能看出來,這數百皂甲根本逼不了宮,更別說謀逆了。

可他犯法是事實,這就要看李治和武則天怎麼處置他了。

這就有一個商量的空間,李賢就有機會表示自己還可以搶救一下。

如果是武則天要陷害他,根本不可能給他這麼一個餘地,也不會用一個這麼尷尬的數量,直接塞個幾千皂甲,讓他辯無可辨,坐實他謀逆的罪名一了百了。

武則天是一個政治家,不會像後宮劇里演的,還給對方留條後路,好讓他日後復仇,拖個幾十集。

政治家對付政敵是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必定要斬草除根,永除後患,直接劇終。

從李賢的心態來說,其實也很好理解為什麼要冒著危險私藏這些皂甲。

自己的太子位岌岌可危,隨時可能被殺死,私藏這些皂甲也許危機時刻可以拼出一條活路。

如何處理李賢便成了李治和武則天擺在面前的難題。

《新唐書》是這麼寫的:上素愛太子,遲回欲宥之,天后曰:「為人子懷逆謀,天地所不容;大義滅親,何可赦也!」

甲子,廢太子賢為庶人,遣右監門中郎將令狐智通等送賢詣京師,幽於別所,黨與皆伏誅,仍焚其甲於天津橋南以示士民。

李治一直很喜歡李賢,想要赦免他,結果被武則天阻止了。

最後太子李賢依舊被廢為庶人。

這也是李治一直被後世詬病的原因,為什麼李治不阻止武則天?

此時要是李治強硬,李賢還是能夠搶救回來的。

其實此時無非是兩個選擇:保或不保。

那麼我們就看看這兩個選擇背後李治需要做的事情:

一,保住兒子。保住李賢可就不像電視里演的,保住就直接進入「我們是一家人,幸福快樂的一家人」的大團圓結局。

在這一場風波中,武則天和李賢等於是直接撕破臉了。

武則天也表明了態度絕對不會支持李賢,那麼就意味著李賢必定和母親有一場生死決鬥。

即便這次自己攔下了,以後肯定還會發生。現在只是廢除,等自己百年以後,他們兩爭,就是朝廷的動蕩。

如果堅持要保李賢,他就要代李賢打這場硬戰,把武則天除掉,把武則天所代表的新興平民勢力打壓下去,那麼必定意味著士族勢力的抬頭。

這是李治不願意看到的。

他花了一輩子時間就是要打壓士族,好容易看到成效,無論如何也不能毀於一旦。

二,不保兒子,聽武則天的,支持她選的人,也是自己兒子李顯。

李顯由武則天自己扶持。

即便他去世了,兒子可能會被武則天執政一段時間,那也是暫時的,最後還是會把權力還給兒子。

而武則天在扶持李顯的時候,無疑是對士族勢力的進一步打壓,這是李治所喜聞樂見的。

畢竟大家要明白從西魏到隋再到大唐,士族的力量一直貫穿著整個南北朝乃至隋唐。

所以經常會看到皇帝已經不是這家的皇帝,但大臣還是這家的大臣。當官當個十幾代的是常事。

於是打壓士族是從隋文帝開始一直貫徹到李治的終極目標。

李治給自己政治生涯的一個小目標就是徹底地實施科舉,打破士族的壟斷。

而支持武則天不僅是維護他的小目標,更是保證在他百年之後交接上不會發生太大的動亂。

所以李治思考了一下,扭頭對李賢說:

崽啊,爸爸是愛你的。一路走好!

李賢被流放。

這也解釋了在1972年出土的《章懷太子墓志銘》中,李賢的兒子李守禮是這麼形容父親的被廢的「豈謂禍構江充,釁生伊戾?愍懷貽謗,竟不自明?申生遇讒,寧期取雪?」

這裡分別用了三個典故:漢武帝戾太子劉據,晉惠帝憨懷太子司馬遹,晉獻公太子申生。

戾太子劉據是衛子夫和漢武帝的長子,在巫蠱之禍中被江充、韓說等人誣陷,因不能自明而起兵反抗誅殺江充等人,漢武帝誤信謊情,以為太子劉據謀反,遂發兵鎮壓,劉據兵敗逃亡,最終因拒絕被捕受辱而自殺。

司馬遹則是因為皇后賈南風不是他的親媽(賈南風生了四個女兒,就是生不齣兒子)。她恐即位後自己地位難保,便與賈謐等設計謀害,誣陷司馬遹謀反,囚於金墉城,後徙許昌宮,派黃門孫慮將其殺害。

申生是晉獻公與夫人齊姜所生之子,春秋時期晉國太子。齊姜死後,晉獻公在眾妾之中提拔自己喜歡的驪姬為夫人,並生下兒子奚齊。驪姬為使其子奚齊成為繼承人,隨後開始詆毀太子申生。公元前656年,最終在驪姬的多次陰謀陷害之下,太子申生在新城曲沃自縊而死。

很多人也說通過這個墓志銘說李賢不是武則天的兒子。

問題是後兩個典故還好說,劉據是衛子夫的兒子啊。

再說,賈南風和驪姬的情況都不一樣。

齊姜本身就是夫人,只是死了而已。

李賢的母親如果是韓國夫人,他本來就不應該是太子,他冤在何處?!

大家要搞清楚一個邏輯,李賢是因為母親是武則天,才做的太子。

不是因為他是李治的長子,或者唯一的兒子,做的太子。

李治的長子是李忠。

當年李治要立蕭淑妃的兒子李素節為太子,前提是王皇后沒有兒子。所以當王皇后收養李忠為養子後,李素節就徹底沒有機會。

除非他媽當皇后。

如果李賢是韓國夫人的兒子,他天然就沒有優先繼承權。

收養關係收回其實也不是很難的事情。

像李泰原本過繼給李元霸做兒子,李世民後悔了又把青雀抱回來了。而李世民原本把自己的兒子塞給李元吉做兒子,李治又把他認回來了。

如果武則天要搞走李賢,直接解除收養關係,並沒有多難。

再說,李治非常能生兒子,他除了和武則天生的四個兒子,還有四個。

他一共有八個兒子,四個女兒。

他其他的三個庶齣兒子都比李賢大。

如果李賢不是武則天的兒子,根本輪不到他做太子。

他被廢是理所當然的。

尤其和李賢最像的一個典故的確就是排在第一個的戾太子劉據。

首先,也是巫蠱,明崇儼的預言,其次,也是因為讒言,所以不安,武則天密告,最後也是自保,所以李賢才藏了皂甲,最後不能自清。

這三個典故的共同特點其實都是因為父親聽信了讒言,最後害得他們含冤而死。

所以在李賢和其子女看來,殺害他們父親的直接兇手其實是李治,並不是武則天。

同時,他們也反映了一個很重要的信息就是李賢是自殺的,並不是他殺。

我會在接下來的文細說。

其實李治是一個非常老練的政治家,如果你細讀歷史,你會發現此人的手段是相當高明。

李世民是一個善用陽謀的人,但李治是一個陽謀陰謀一起上的厲害角色。

尤其是廢王皇后這件事上,更加能反映出李治性格冷酷的一面和高超的政治手腕。

在太子被廢的餘波中,李治充分展現了他作為一個皇帝的冷酷。

李治大肆清理李賢的剩餘的黨派,既然要廢就要廢得徹底。

歷史上一直說是武則天清除李賢的勢力,事實上史書上一直寫的是「上」,就是皇上李治。

政治家就是政治家,對於輸家是毫不留情的。

太子洗馬劉納言曾進《俳諧集》被李治責備教壞我兒子,給流放。

這個過程中,還發生了一件人間慘案。

高政是太子賢的典膳丞,李治把他打發回家,讓他父親高真行自行訓責。

不想高政一進家門,迎來的是父親的佩刀,直接一刀割裂了他的喉嚨,緊接著他的伯父高審行一刀刺穿了他的腹部,最後他的堂哥高璇砍下他的頭顱,扔到了家門外的路邊。

他以為家是自己的避風港,不想是自己的葬身處。

高家表忠心的暴行連李治都震驚了,他極度厭惡他們的所作所為,將他們貶到遠方。

也許因為是高政的遭遇正是自己兒子的寫照,引起他心底少有不多的愧疚。

李賢原本是皇帝的愛子。

沒當太子前,李治是如此喜歡他,甚至親自指給李勣顯擺。

可當他成為了太子,就如同父皇手裡的棋子,可以隨意拋棄。

李賢沒有謀逆,天知地知,父知母知兄弟也知,可是所有人都為了自己的利益和權衡,把他給犧牲了出去。

不知道李賢在別所看著窗外,內心是何等的痛苦。

他自小沒有母親喜歡,但沒關係,至少父皇是愛自己的。

結果,如今父皇也不要他了。

就連他最為寵愛的戶奴也在最後一刻背叛他,污衊他。

此刻,他也許會羨慕李弘,至少他死的時候還能以皇帝葬。

而自己就像出生的時候一樣卑微。

他生在路邊,如同野草,最後也同野草,任人踐踏,在路上凄慘地死去。

永隆元年八月二十二日,太子李賢被廢為庶人。

翌日,即八月二十三日,英王李哲(李顯)被立為太子。

前後一天,這一對相差一歲的兄弟,一個從太子變成了庶人,一個人從王子變成了太子。

命運有時就是這麼奇妙。

開耀元年十一月,李賢被廢為庶人一年後,高宗下詔將他流放到巴州。此時他年僅二十八歲,是三個孩子的父親,依次是光順、守義和守禮。

因父親被黔緣故,他們隨同父親李賢一起被遠滴。

臨行的時候,李顯派使者去看他們,發現他們行李單薄,處境凄涼。

李顯此時是春風得意的,他效仿當年父親寬厚對待同樣是競爭對手的李泰,也寫下了一篇《請給庶人衣服表》上書請求帝後能夠給李賢一個更加寬厚的待遇。

從後來出土的墓志銘中,我們知道,李賢並沒有得到這個更加寬厚的待遇。

光宅元年二月,李賢死於巴州別宅,享年三十一歲。

李顯對李賢到底如何呢?

是真的純善,還是假意施捨?

這一點無疑最清楚的除了李賢,就是李賢的子女。

以下要澄清的是幾點,後人認為李賢的平反是李顯做的,其實不是。

首先,李賢的後代。

李賢長子光順天授年間因參與謀反被誅殺,次子守義在垂拱四年最先病死,三子守禮在武則天稱帝後被幽閉於洛陽宮中十餘年,直至聖歷年間才被放出來。

所以並不是李顯放了李守禮,而是武則天和兒子後代的和解。

相反,歷史著名的和親公主金城公主是李守禮的女兒,年僅九歲就被李顯送去吐蕃和親。

其次,李賢的謚號。

李賢的謚號現在為人所知的是章懷。

章懷二字都是很好的意思,文德遠耀曰章,慈仁短折曰懷。

但這個稱號是李旦給的,而不是李顯。

李顯是維持了武則天給李賢的謚號:悼,意為肆行勞祀、恐懼從處,年中早夭。

充分地表達了武則天對兒子與自己的決絕的痛恨。

而這個謚號在已出土的兩份墓志銘中都沒有被提及,可見李守禮並不接受父親這個謚號。

再次,李賢的官位。

李賢從庶人恢復為雍王,並不是李顯所為,也是武則天恢復的。

而李賢從雍王到太子的提升,也是李旦為自己二哥做的,也不是李顯。

最後,李賢的墓葬。

李顯唯一為李賢做的比較有價值的事是把他的棺柩從巴州移到了長安,陪葬在乾陵。

但對比他同樣死在武則天統治時期的子女,李賢的墓葬就格外寒酸,無論是墓葬的規格還是陪葬品遠不如自己的侄子懿德太子和侄女永泰公主。

李賢的子女對李顯的態度是如何呢?

在兩份墓志銘中,他們都不惜詞藻讚美皇帝李治甚至是皇太后武則天,但對於李顯只用了「當宸之帝」四個字,一筆帶過,可見一斑。

那麼現在問題來了,李賢到底是怎麼死的?

在墓志銘出土前,按照文獻,大家都異口同聲地說是武則天派丘神勣逼迫李賢自殺,甚至司馬光直接就說是丘神勣殺的。

但《章懷太子墓志銘》出土以後,可以發現其實李賢的死是有一個過程。

原文是這樣的:

永淳二年奉敕徙於巴州安置。土船餘俗,遙然巴宕之鄉;竹節遺黎,逷蠻寶之戌。賈生賦鵬,雖坦坏於化物;孝章愁疾,競延悲於促齡。以文明元年二月廿七日終於巴州之公館。

這裡有一個典故,就是賈生賦鵬。

西漢賈誼做長沙王太傅的第三年,有一隻鵩鳥(貓頭鷹)飛入房間,停在座位的旁邊。

貓頭鷹像鵑,舊時視為不吉祥之鳥。

賈誼因被貶居長沙,長沙低洼潮濕,常自哀傷,以為壽命不長,如今鵩鳥進宅,更使他傷感不已,於是作《鵩鳥賦》抒發憂憤不平的情緒,並以老莊的齊生死、等禍福的思想以自我解脫。

也就是說當年李賢前往巴州的時候,已經想著自己可能活不久了。

大家想想之前,他被廢之前的時候,就能彈《寶慶樂》彈出哀愁來。到了被流放的時候,他會有這樣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周圍又是蠻荒質地,心情非常的低落。

孝章愁疾,就是說李賢憂愁成疾,他當時已經病了。

丘神勣過來的時候,的確就是一個例行的檢查。

但這個檢查是很給流放的王子壓力的,後來李顯被流放,常常因為武則天派過來監視的使者要自殺。

真的是兄弟同命。

李顯被趕出去的時候還沒有李賢那麼抑鬱,他都要死要活的,更何況已經是有愁疾的李賢。

其次,按照時間來算,從長安到巴州,路途需要一個月以上。

李賢是二月二十七日去世,一個月以前,也就是丘神勣從長安出發的時候是一月下旬。

此時,李顯還沒被廢,他還沒跟武則天吵架。

武則天說要廢他的時候是二月六日,還有十多天。

李顯登基是正月一日,按照唐朝習慣,正月初一以後放三天假,就是初五上朝,處理政務。

那麼就會有官員下去通報,換新皇帝了。

傳到李賢這,大概就是二月十日左右。

而武則天讓人去監視李賢大概時間約為一月十三日左右。

就這十天不到還不足以讓李顯作大死。

武則天很可能是新皇帝登基後讓丘神勣觀察和監控前太子李賢,以防他有異動。

而李賢剛知道李顯登基不過十多天,就看到丘神勣來監視,越發覺得母親絕對饒不了自己,肯定回不去了,人生絕望,自殺身亡。

所以李守禮作為李賢當時唯一存活的子嗣會說:「競延悲於促齡。」

並不是誰殺了他。

李賢是抑鬱自殺。

李賢的死讓武則天非常憤怒,認為這是不孝,這是對她的抗議。

所以給他一個謚號:悼。

母子兩的心結一直到李賢死都沒有化解。

而李賢在巴州抑鬱成疾的時候,開耀二年正月,李顯的長子李重潤出生,高宗為了表達自己的喜悅,在李重潤滿月時,改年號為永淳,並且還破天荒地將這位襁褓中的孫子立為皇太孫。

第二年,李治去世,李顯繼承皇位。

也就是弘道二年正月一日,李顯以中宗即位,改元嗣聖。

李顯從當太子一直到當皇帝,在母親的扶持下過得相當滋潤,以至於給他一種錯覺,他登基之後可以為所欲為。

李賢遠在巴州,不知道他是否想起自己還是太子時,在擔驚受怕中曾經寫下這樣一首辭。

《黃台瓜辭》

種瓜黃台下,瓜熟子離離。

一摘使瓜好,再摘使瓜稀。

三摘尚自可,摘絕抱蔓歸。

這首小詩冥冥中成為了他們兄弟的讖語,用命運的車輪一一履行。

他不知道,李顯也不知道。

06

第二章 錯愛嬌兒一場空

李顯,出生於顯慶元年十一月乙丑的長安。

此時正是武則天當皇后才滿一年左右。

永徽六年,武則天有多苦逼,這一年她就有多得意。

不僅自己的大兒子李弘被立為了太子,父親被封為了周國公,她當皇后生下的第一個孩子還是兒子,更加證明了她才是天命所歸的皇后。

李顯的出生可以說是武則天最光輝的一次生育,並且被詳細地記錄下來,不過不是被史官們記的,是由大慈恩寺里的大和尚們,因為這次生育和玄奘緊緊相關。

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十卷中第九卷,記載了李顯出生前後的種種細節,甚至具體的生日時間和出生時辰。

冬十月中宮在難。歸依三寶。

請垂加祐。

冬天的十月,武皇后要生了,擔心自己會難產,便請求玄奘為自己祈福,佛祖保佑。

玄奘立刻為她誦經祈福,並且告訴她一切都會好起來的,而且你懷的是個男孩(真沒想到唐僧還能有B超功能)。

如果能平安生下,我就為他出家(當然不可能讓李顯還沒出生就做和尚,就是玄奘會收他為徒,為他向佛祖祈福的意思)。

武皇后很高興,十一月五日賞賜給玄奘用金縷做的袈裟一件和其他雜物數十件。

面對那麼貴重的禮物,玄奘很是惶恐,趕緊來到宮殿里謝恩。

此時大約是申時末,忽有一赤雀飛來止於御帳。

玄奘見了趕緊上表祝賀,說這是皇帝和皇后的賢德連羽族都被感動了,才會有此神跡。

羽族:黑人問號臉。

當時約莫下午五點左右,赤雀可能只是下來吃個晚飯。

這裡我插一句嘴,歷史上的玄奘大師遠遠沒有大家以為那麼清醒脫俗不造作。

事實上他是一個很通透的人,為人處事的高手,正所謂紅塵作風,扶搖直上,潛心治學,古剎名寺,都不耽誤。

皇帝李治聽了以後,心裡還來不及高興,這時宮裡就傳來喜訊說皇后已經平安生下孩子了。這

份資料里還描述了一番李顯剛出生的樣子「端正奇特。神光滿院。自庭燭天。」

我當時讀到這段,一度懷疑武則天這是生了個菲利普燈泡嗎?

整個院都亮了,還不是節能型燈泡。

李治本來就人逢喜事精神爽,幹掉了老舅,去掉了老婆,拿回了皇權,一記全壘打將關隴集團和士族勢力揍得一直在數星星。

他當時估計做夢都想誇誇自己真的好棒棒。

正當他愁著怎麼誇自己,玄奘這頭心有靈犀送來的羽族錦旗——赤雀,新老婆更是給他獻上了一枚華麗的勳章——自帶美顏特效的兒子。

如果顯慶元年十一月五日這天,李治要有什麼BGM的話,那應該是《今天是個好日子》。

對李治如此,對武則天更是如此。

他立刻讓玄奘給兒子祈福,號佛光王。

大家可能不知道玄奘當時在大唐佛教界的地位。

本來玄奘在出國前已經是得道的高僧,一堆和尚為他打call。

他回來以後,更是成了全民偶像,李世民和李治父子倆都勸他還俗跟著自己做大官。

可玄奘一心求佛,於是就在大慈恩寺里研究佛法。

可是哥不在江湖,江湖流傳著哥的傳說一千遍。

玄奘在佛教乃至整個大唐相當於現在一百個周天王在華語樂壇的地位。

尤其是武則天受母親影響,也是一名佛教徒,對玄奘的崇拜,不說是粉絲俱樂部的主席,第一排打call的位置里一定有她。

有玄奘為自己誦經祈福,武皇后感動得不要不要的,使勁刷禮物,把偶像都給嚇到了。

我超級愛星爺,如果星爺在產房外為我唱ONLY YOU,別說難產,就是生恐龍,我也表示:神,賜給我力量!

李顯生下來三天,玄奘又上書了,總而言之就是小皇子非常有福氣,說他是法王之子轉世,如今平安生下,就要還願了。

(吐槽一句,真是法王之子的話,估計法王也是給他氣得:滾去投胎,本王沒你這兒子)。

於是,李顯滿月的時候,十二月五日,高宗批准為佛光王剃度7人,並請玄奘為佛光王剃髮。

隨即,玄奘大慶佛光王滿月,進呈法服。

李顯就算是他的徒弟了。

我有時想想為啥李顯總能逢凶化吉,給扔到房陵都能平安歸位。

回來以後又把朝廷給攪混得一團星雲那麼亂,還能得人祭拜。

事後,史官爭相幫他甩鍋,洗白,演白蓮。

因為他真的被大師開過光啊!

以後也別轉發錦鯉了,乾脆轉發李顯,玄奘認證!

李顯的出生詮釋什麼叫贏在人生的起跑線?

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還有白龍馬要廢多大的勁才能做唐僧徒弟。李顯沒出生,已經被唐僧收為弟子了!

他從出生前一個月到滿月,簡直一場佛教的大型盛事。

前面一段時間不是有個印度首富嫁女兒,請了碧昂斯來唱歌嗎?

這和李顯比起來,簡直就是田舍翁。

現在西方世界誰有本事能請梵蒂岡教皇給自己舉辦一個月的彌撒慶祝出生?

所以,別說和李賢那個生在路邊的倒霉蛋比,就是和整個大唐王朝的皇子比,李顯的出生盛況也算是名列前茅的。

李顯這麼小的孩子當然不會懂這些,這所有的一切其實都是給武皇后的榮耀。

武則天看著給玄奘開過光的兒子李顯,內心是何等的激動,何等的自豪。

所以,她一直就更加疼愛李顯,你也就不難理解了吧。

這不是兒子,這是她的功勳章啊!

從我之前講李賢時,大家也可以看出來,少年乃至青年時的李顯並不是大家以為的那般懦弱膽怯,甚至自卑。

自小便得到聖僧加持的皇子,並列和太子一起接受祈福的皇子,要說他會自卑懦弱,你信嗎?

事實上,他還挺爭強好勝,甚至脾氣上來,還會很衝動。

就像神龍元年,張柬之勸已複位的李顯誅諸武時言:「主上昔為英王,時稱勇烈。」

說的就是青年時候的李顯,脾氣並不好。

這一點在他第一次當皇帝的時候,那和大臣直接對嗆的暴脾氣,

呵呵。

真是本事不大,脾氣不小。

李顯是李治的第七子,武則天的第三子,前頭有兩個,其實如果沒有意外輪不到他坐這個位置。

李顯比較好玩樂,讀書治學遠不如李賢和李弘。

其中一個事例,他當太子以後,李治請了著名隱士田游岩做太子洗馬。

後來老田因「在東宮無所規益」被右衛副率蔣儼「以書責之。」

這個責備肯定不是說這個老師不行,其實是說李顯讀書沒讀出成績,所以甩鍋老師教得不好。

別的不行,李顯對母親的服從還是非常徹底的。

就是在李弘去世那一年,也就是立李賢為太子的前一年,李顯的髮妻趙王妃被武則天殺害了。

關於李顯,很多人都知道他的皇后是韋氏。

但很少人知道他之前有一個髮妻是趙氏,又名和思皇后。

史書上記載的是因為武則天嫉妒李治對常樂公主好,而常樂公主是趙氏(周王妃)的母親,所以武則天遷怒於她女兒,殺了周王妃。

常樂公主是唐高祖的第七個女兒,也就是李治的姑姑。

她嫁給了趙瑰,也是唐朝左千牛將軍。

史書上,關於趙氏被殺記錄得很奇怪。

首先李治為什麼會對姑姑好,並不是他們感情有多好,而是因為李顯娶了她的女兒。

大家是兒女親家了,親上加親,所以關係好。

這有什麼問題嗎?

整個武則天厭惡趙氏的邏輯是這樣的。

武則天討厭趙氏——嫉妒常樂公主受寵——李顯娶了趙氏

武則天是更年期嗎?

我們來看看這是怎麼回事。

武則天殺兒媳婦,不是只殺了趙氏一個,她後來也殺了李旦的劉氏和竇氏。

這三個人有共同的特點,就是他們的父親或者祖父都是李家的女婿。

趙氏的母親是唐高祖的女兒常樂公主。

劉氏的祖父娶了平壽縣主。

竇氏的祖父也是娶了唐高祖的女兒襄陽公主。

他們都是李家的外戚。

武則天殺趙氏,就是她想徹底地掌控李顯的標誌,她不希望李顯的正妻是來自李家的支持者。

這個行為恰恰說明了她當時一心要扶李顯上位,自己當掌權的太后。

呂后其實也有過相同邏輯的舉動,就是她要劉盈娶姐姐的女兒張皇后。大家都覺得很奇怪,這是一個什麼樣的行為。

首先,皇后這個位置真的不像娘道女主似得天天喊著「我要生兒子」,一個皇家子宮。

事實上歷史上沒有生育的皇后也不在少數,但她們也成為了手握重權的太后,比如我之前說的馮太后,還有近代的慈安太后。

其次,皇后也不是什麼宮斗劇里演的那種動不動打胎的計生委大隊長。

她的威信不僅僅來自她在後宮等同天子的地位,管理一群七嘴八舌的女人,只是皇后工作內容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

很多時候,合格的皇后把賞罰立威做到位了,她幾乎不用管後宮女人,例如長孫皇后。

乾隆的孝賢純皇后的歷史記錄也沒有太多關於後宮的事,更多是她如何配合皇帝進行祭祀,梳理孝的形象等國家活動。

就像我之前說的,你是一個大佬,做的是管好你的陳浩南,不是帶著小弟去街頭砍人。

掉價!

事實上,皇后是一個有實權,並且能對天下產生巨大影響的官職,是中國封建社會官僚系統中最重要的官職之一。

古有外事五權,內事五枚。

就是皇帝主外,有五權,也就是治國五事。

《逸周書·五權》:「五權:一曰地,地以權民;二曰物,物以權官;三曰鄙,鄙以權庶;四曰刑,刑以權常;五曰食,食以權爵。」

內事五枚,是對應五權的監督和制衡。

權,從木從雚。

本義:黃花木。

因其堅硬、難以變形,被用於秤之桿、錘之柄、拄之杖。

枚,從木從攵。木,枝幹;攵,戒尺。本義:宮中之樹。

被用於監督、執杖王權的器具。

五枚其實就是支撐五事(五權)的財權總稱,取梅花標識,均由王族中母系執掌,取其「母儀天下、艸盛上出」的意思,協助以父係為主的王族、進行對五權的管理、平衡。

這是才是皇后最主要的工作。

皇帝皇后掌握天下最大的權力,彼此聯手,帶著群臣鬥智斗勇,共同治理天下,才是真正健康理想的封建朝廷運營狀態。

如貞觀之治中離不開長孫皇后的功勞。

所以皇后如此這麼重要的崗位,當然不能輕易交給別人,於是變成了幾乎每一屆封建政治鬥爭的重要位置。

呂后是要完全掌控朝廷,掌控劉盈,所以她不可能允許劉盈的皇后位置來自其他勢力家族,只能來自呂家。

武則天也是抱著這樣的想法,她不會允許她未來的傀儡皇帝的皇后是來自李家勢力的家族。

回頭看李弘,李弘的妻子是裴氏,裴居道的女兒,出身庶民,他祖上有當官,但不是士族。

裴居道這個人很有意思,因為他靠著祖上的官和女兒,當了左金吾將軍。

然後就沒然後了,直到武則天當太后執政後,蹭蹭地上位,做到了宰相職。

武則天當皇帝那一年,把他給殺了。

說明很早之前,裴居道已經是武則天的親信(支持她當太后,但不支持她當皇帝),李治甚至都不知道這件事。

也就是說李弘活著的時候,武則天已經漸漸地把握他的生活。

如果李弘不死,繼位當皇帝,他將面對的是前朝後宮都為母親武則天所控制。

李弘身體不好,與裴氏成親兩年沒有所出,目測可能是沒辦法生育。即便他當上皇帝,子承父,弟承兄,大概率也是李弘的弟弟繼承大統。

武則天為長遠打算,決定要扶持李顯,所以她第一步就殺了李顯出身李家支持者的正妻。

歷史上一直說武則天和李賢之間爭鬥是因為李賢和武則天爭權,其實並沒有。

武則天已經是二聖之一,他則是一個剛剛走馬上任的太子,屁股都沒坐熱,就去和二聖斗?

李賢是一個王子,不是腦殘。

即便他監國過程中,也沒做出什麼針對武則天的事。

可是在他當太子之前,武則天已經決定要除掉他了。

這就是兔子戴不戴帽子都會被揍原理。

李賢的妻子是房氏,父親是房仁裕,房玄齡的族兄,根正苗紅的李氏家族支持者。

她沒有死在武則天的手裡,因為沒必要。

武則天根本沒打算讓李賢即位,她也不可能是皇后。

武則天從頭到尾不相信這個兒子,因為她一直不喜歡他。

生他的痛苦和屈辱實在讓她對這個兒子始終沒辦法打從心眼裡接受。或者這麼說心高氣傲的武則天沒辦法接受她曾經卑賤地在路邊生孩子這個事實。

當時沒有貴族婦女會在路邊生孩子的。

她不接受這個過去,所以連帶著也沒辦法接受李賢。

所以歷史上沒有留下武則天疼愛李賢的記錄,更多是李治對李賢的好。

作為父親來說,李治也沒痛沒癢的,多一個兒子,他還是很高興的。說不定因為這段經歷,對李賢還有種特殊的感情。

我讀這段歷史,有時想,哪怕李賢出生在昭陵,他都不會遭遇如此不公。

就是在路邊,這個地點實在太讓武則天痛苦和難堪了。

你想想,你剛剛被人說卑賤,上不了檯面。

一轉頭,你就真的就像村婦一樣把孩子生路邊。

你氣不氣?

難過不難過?

委屈不委屈?

這孩子就是早一點出生,晚一點,都比這強。

李弘的妻子,她是精心挑選的。

李顯的妻子選錯了,她就把這個錯誤扭轉過來。

剩下的韋氏娘家根本不值一提,也是武則天放心的原因。

而李旦能夠娶劉氏和竇氏,恰恰說明了在李旦娶親的時候,武則天也沒想過讓他當皇帝。

李旦稱帝是一個意外。

李弘去世也是一個意外,否則李顯不可能這麼娶親。

武則天殺李顯的正妻趙氏,是一個必要的步驟,同時也是一個試探,就像她後來用同樣的辦法試探李旦。

李顯面對正妻被殺,他的反應是沒反應,然後給了自己的答案,就是明崇儼的貌類太宗,相王相最貴。

這是一個母子的默契。

我知道你想當太后,我願意全力支持你。

李顯對這個趙氏沒感情到什麼地步,就是他複位了恢復了趙氏皇后的稱號,但沒有招魂儀式,甚至都沒有去找她的屍骨,完全沒有讓她陪葬自己的想法。

這個年輕的夫人死得很慘,她是被困死了內侍省的女牢里,屍體腐爛才被發現。

這麼凄慘,李顯都不為所動。

後來李顯去世不久,韋氏作亂失敗,大家不想要韋氏與李顯合葬,就自發去找趙氏的墓地。

時間太久怎麼也找不到了,只能用衣物代替。

李顯作為趙氏的丈夫,他要不就是完全不在乎妻子的遺體所以不知道,要不就是知道但完全不想去找。

我不知道哪個可能性顯得李顯的人品更糟糕。

畢竟趙氏不是像竇氏和劉氏被秘密殺害,她是死在內侍省女牢里,當時武則天還是皇后,只要他有心怎麼可能不知道。

當時李顯十九歲,趙氏也差不多,可能更小些,十多歲的花季女孩無緣無故地死於非命。

武則天下得了狠手,為了保住皇后這個位置不被外人佔據,她是惡婆婆沒跑。

可是李顯才十九歲,一夜夫妻百日恩,自己的妻子就這樣被殺了。

年輕時,不懂事,沒辦法。

他再當皇帝後也沒想過找一下,給人一好點的墓地,由著自己的髮妻躺在不知名的地方繼續做孤魂野鬼。

最後還是李旦幫自己嫂子招的魂,陪的葬(第三部分,我會細細說李旦。我挺佩服他的,忍辱負重,心存善念,不改初心,司馬光說他寬厚,真沒錯)。

想想李顯在這件事的所作所為真是讓人心寒。

事實上他已經把這個妻子當成了一個投名狀,獻給武則天。

他這種完全服從的態度,才是他上位的最終原因。

所以他上位後的翻臉,才完全出乎了武則天的意料之外。

唐中宗李顯被廢除不過數日,有飛騎兵士十餘人於坊曲里小酒館裡飲酒。

這些日子裡可把他們折磨得夠嗆。

目睹了皇帝從登基到被廢不過四十日,他們也是經歷過腥風血雨的人。

酒足飯飽之後,其中一位忍不住把這幾日的鬱悶借著酒勁傾訴出來。

「早知入宮廢皇上無勛賞,不如事奉廬陵王。」

廬陵王就是數日前被廢的唐中宗李顯。

此話一出,得到了在場數位同僚的連連點頭。

是啊,誰當兵不圖個榮華富貴?

結果,酒席還未散去,一列禁軍已經將他們團團圍住。

他們酒勁還沒散去,人已經被扔進了羽林獄。

等待他們的將是無窮無盡的拷打,監獄裡充斥著血腥味和腐肉味,而這樣的味道還會充斥在接下來的二十一年。

這些飛騎士兵在不間斷的逼問拷打中,甚至沒有發現他們其中少了一個人。

這個人早就被授五品官位,在家裡撫摸著自己嶄新的淺緋小朵花綉紋官袍。

而在監獄裡無論是出於義氣還是忠心或是恐懼始終沒有開口出賣同伴的飛騎士兵紛紛被處以絞刑。

而那些說出秘密的人則是立刻被斬首。

而告密不僅是陞官的辦法,也是唯一能活著從監獄裡走出去的辦法。

幾乎持續在整個武則天時代的告密之風就從長安曲坊里一個小小下班小聚開始,從李顯被廢開始。

這就是著名的坊曲飛騎案。

首先和大家聊一下什麼是飛騎。

飛騎,唐代羽林軍軍士之名。

老王:實在是太長了…後續再放,喜歡請點「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教師王漢周 的精彩文章:

李信的後代個個牛逼,命運為何一直捉弄這個家族?
5張看後終身難忘的老照片

TAG:歷史教師王漢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