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古代開國君主,為何在建國之初總喜歡屠殺功臣?事實原來是這樣

古代開國君主,為何在建國之初總喜歡屠殺功臣?事實原來是這樣

朱元璋是一個從草根逆襲,成為成功人士的典範,他從小家境貧寒,但是最後成了一國之君。他最後能坐上皇位,其實離不開一大幫人的支持,比如劉伯溫、徐達、常遇春、藍玉等人。但是最後這些人去了哪裡?很多人都被朱元璋以各種借口殺害了。朱元璋殺害這些多年來為他出生入死的肱骨之臣,雖說是為子孫鋪路,剷除隱患。但是絕情至此,也讓天下人寒心。歷史上的開國皇帝,像朱元璋一樣誅殺功臣的有許多,漢朝開國皇帝劉邦也是如此。其實這兩位皇帝從經歷上來說很相似,都是從一個底層之人爬到高位的。這兩位的逆襲,雖說和自身的人格魅力有關,但是最離不開的,還是一大批追隨者的功勞。

這些追隨者其實論起能力,不輸他們二人,且出身一般都高於二人。他們當初是因為許多不得已的原因,才屈居這兩位草莽英雄手下的。雖然最後他們在統一全國的戰爭中,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擋不住上位者對其的懷疑。當天下初定,百廢待興之時,這個時候的國家看似安定,其實也是暗涌流動。上位者會對這天下的安穩不放心,因為權力並不在他一人之手。當初在戰爭時期,為了籠絡手下,許多兵權分散在部下之手。如果這些手下也像當初的自己,舉兵反叛,那這個國家豈不是又要陷入新一輪的戰亂。自己戎馬半生,付出許多心血建立的國家,就會很快毀於一旦。難道每個朝代的功臣都是「狡兔死,走狗烹」的結局,其實並不是。

一個真正有能力的上位者,會牢牢掌握住自己的手下,並不懼怕他們造反。比如唐代的李世民,說他是所有帝王的楷模一點也不為過。雖說唐朝的開國皇帝是李淵,但是一大部分的國土是李世民帶領自己部下打下的。這些跟隨李世民的開國老臣,最後大多都得以善終,歸根結底就是李世民對部下絕對的信任,而且將帝王之術運用到極致。對這些部下用其長處,避其不足,讓這些部下雖然手握重權,也不敢存有異心。李世民是天生的帝王之才,對屬下的掌控無人能及,不過另一個開國皇帝,比起他遠遠不足,但也沒有濫殺功臣。宋朝的開國皇帝是趙匡胤,這個人能坐上皇位是因為手下給他披上了龍袍。

其實他的皇位比起劉邦和朱元璋二人來說,不但位置坐的不穩,而且名不正言不順。他率領部下統一了河山之後,也是常常夜不能寐。部下能給自己披上龍袍,或許也會給其他人披上龍袍。但是趙匡胤在天下初定的時候,並沒有因此而誅殺這些人。而是放低身份,在這些老臣面前哭訴自己的擔心,最後用一杯酒的代價收回了兵權。但是歷史上的開國皇帝,像劉邦朱元璋一樣誅殺開國功臣的比較多,他們害怕這些功勞過大的臣子成為自己和後代的威脅。這些人沒有李世民駕馭臣子的能力,也沒有趙匡胤仁德的心思,那些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人,就成了不自信皇帝的刀下亡魂。或許有些人會因為自己的功勞有其他心思,但是絕大部分的功臣是本分的。

如果想要做皇帝,那麼在當初天下未定的時候就可以趁機奪了皇位,何必等到別人的皇位都坐穩了,才行動呢?古代開國君主,為何在建國之初總喜歡屠殺功臣?這是因為這些陪著皇帝征戰四方,最終助其贏得天下的人,能力都是很強悍的。有的甚至比皇上的能力還出眾,底下有自己的部隊,有信仰自己的士兵。這樣的情況對皇上的地位肯定是有威脅的,作為上位者是不允許這樣的威脅存在的。有的看似沒有威脅,但是自己子孫弱小,怕後代壓制不住這些功臣,就替後代直接殺了這些人。是是非非留給後世評說,但是在當時,這些皇帝的做法其實還是為了國家的穩定。這也是身為一個帝王必備的手段,優柔寡斷是當不成一個開國君主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他是北宋大清官,公開在朝堂指責宋仁宗,死後21口棺材同時出殯
日本人斬殺法軍,法國要求處決20名兇手,看到此場景卻啞口無言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