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湖滄王氏與宋刻《三蘇先生文粹》

湖滄王氏與宋刻《三蘇先生文粹》

湖滄王氏與宋刻《三蘇先生文粹》

湖滄王氏與宋刻《三蘇先生文粹》

宋刻《三蘇先生文粹》(婺州東陽胡倉王宅桂堂本)

湖滄王氏與宋刻《三蘇先生文粹》

宋刻古本,因其具有極重要的文獻價值和極高的收藏價值,在海內外向有「一葉一金」之說。在兩宋時代,婺州東陽、義烏一帶也曾是重要的刻書之地,不過由於年歲久遠、保存不易,流傳至今的婺本宋槧真品已屬鳳毛麟角。葛洪的《蟠室老人文集》殘篇(現藏南京圖書館),因系土改時從東陽本地散出,且清代又有重刻聚珍版流行,在東陽已經頗有聲望。可是在現存宋本之中,本縣所刊的另一種《三蘇先生文粹》,雖然具有極高的文化史意義,卻因長期流落在外且深藏書樓,一直未在東陽本地受到重視,故筆者略作介紹一二如下。

圖版所示的即為宋本《三蘇先生文粹》,舊藏江南四大藏書樓之一的常熟瞿氏鐵琴銅劍樓,今歸中國國家圖書館。按國圖目錄介紹,此本全七十卷二十四冊,每葉14行,行26字,白口,四周雙邊。此本全帙傳存,傅增湘曾評價「字體俊整,鐫工精湛」,屬典型浙刻風格,2009年頒布的第二批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將之列於其中,可見其珍貴价值。

近代著名版本學家葉德輝在他的名作《書林清話》(觀古堂1911年刻本)卷三《宋私宅家族刻書》中提到:「婺州東陽胡倉王宅桂堂。刻《三蘇文粹》七十卷,見《瞿目》。雲目錄後有真書圖記,雲婺州東陽胡倉王宅桂堂刊行。」這裡所說瞿目,是指鐵琴銅劍樓主瞿鏞《鐵琴銅劍樓藏書目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該書卷二十二《總集類》對此書刊行年代曾作考證:「《三蘇文粹》七十卷,宋刊本。不著纂輯姓氏,前有標目,無序跋。目後有真書墨圖記云:『婺州東陽胡倉王宅桂堂刊行』,與《歐陽文粹》版式相同,當是同時所刊。每半葉十九(四)行,行二十六字。『敬』、『殷』、『匡』、『恆』、『貞』、『征』、『讓』、『樹』、『桓』、『構』、『慎』字皆缺筆,而『惇』字不缺,光宗前刻本也。」

根據瞿鏞所辨書中避諱到「慎」字,即避南宋孝宗趙眘之同音名諱,且此書所記刻工之中有不少人活躍在高、孝兩朝(見阿部隆一《宋元版刻工名表》,載《阿部隆一遺稿集》,日本東京汲古書院,1985),可斷定為南宋前期孝宗時代(1163~1189)的本子。

湖滄王氏與宋刻《三蘇先生文粹》

書牌「婺州東陽胡倉王宅桂堂刊行」中的「胡倉」,在整個金華府也屬較為特殊的地名,查本縣名「胡倉」者只有同音的「湖滄」一個,因此推測,「胡倉」到「湖滄」的變化應該是出於本族人對該地名的雅化。關於這個問題,可以通過周邊宗族族譜的早期女性配偶者記錄多用「胡倉王氏」來得以確認,如《泰里蔣氏宗譜》的宋代娶嫁記錄中可見有「慶七,名天濟」者,「娶湖倉王氏,元符庚辰生,乾道癸巳卒」;又如在《東陽許氏宗譜》中也可見到宋代「胡倉王氏,紹興甲寅生,嘉定辛未卒」的女性娶嫁記錄,這些記載均印證今「湖滄」即為南宋前期「胡倉」。

另外,據書中刻工所記可知,參與該書刊刻的工匠不少於26人,宿白先生曾指出這部刻本僱傭刻工多達20餘人的特點,無論是私刻抑或坊刻,其規模之大都值得注意。所以必須留意南宋孝宗時代湖滄王氏的財力。據《湖滄王氏宗譜》(清同治五年刻本,上海圖書館藏,該譜創製於南宋寶祐三年)記載:「耀六,諱公范,字師卿,號玉山,仕將仕郎。……其居室田稅滿一千六百石,富有如非天植者歟,詳見《趙公記》。生於靖康丙午,卒於慶元庚申。……娶蔣氏,泰里人,合葬本里玉山庵。」從財力與生卒年代來推測,現存該本很可能是這位富豪王公范所為。案:《泰里蔣氏宗譜》確載:「慶六,名天環」者,「生於建中靖國辛巳,……一女適湖倉將仕郎王公范」。可與《湖滄王氏宗譜》中族人「王公范」的人物記載相印證。

陸遊曾在《老學庵筆記》中提到:「建炎以來,尚蘇氏文章,學者翕然從之,而蜀士尤盛。亦有語曰:蘇文熟,吃羊肉;蘇文生,吃菜羹。」可見南宋以來蘇洵、蘇軾、蘇轍父子的文章廣為流行,已經成為社會風尚。此本為一密行小字巾箱本,當是便於懷挾、時時研讀之本。此書之流傳,不僅可證湖滄之悠久歷史與深厚人文積澱,亦為吾鄉對中國文化傳承之一大貢獻。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善本古籍 的精彩文章:

日本文獻里的中國
清代藏書家熊賜履

TAG:善本古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