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孩子如何成功?和你想的一樣,又不太一樣

孩子如何成功?和你想的一樣,又不太一樣

比起往孩子的頭腦里塞信息,性格養成更重要;高壓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更難集中注意力,難以從挫敗中恢復,好消息是,愛可以給孩子成長的力量。

《性格的力量:勇氣、好奇心、樂觀精神與孩子的未來》(How Children Succeed: Grit, Curiosity, and the Hidden Power of Character)(以下簡稱「性格的力量」)是一本好書,而且有中文版。

初看書名,以為這是一本教父母如何養育出「成功」孩子的書。其實,正如書名所表達的那樣,這本書的重點在於揭示性格對孩子成長的巨大作用。結論也很清晰,對長期成功而言,性格或者說品質比智力因素更重要。

性格決定成功,聽著很雞湯,不過這可不是營銷號用高壓鍋煲的,本書的結論基於嚴肅的科學試驗和權威研究。

《性格的力量》的作者Paul Tough是一位記者,長期為《紐約時報雜誌》、《紐約客》、《大西洋月刊》等媒體撰稿,專註於兒童、教育、貧困和政治領域的話題。他的這本《性格的力量》在紐約時報暢銷書榜上停留了一年多時間,在亞馬遜上也廣受好評。

這是作者,很帥有沒有

由於反響很好,作者又在2016年出版了《幫孩子走向成功:什麼辦法奏效、為什麼》(Helping Children Succeed: What Works and Why)。 這兩本書像一個系列,前者指出了性格對成功的重要性,後者則著重講述如何去培養這些性格。

由於兩本書有內在聯繫,本來想一次都分享出來,結果越寫越發現好東西太多,有必要分個上下篇,所以先說第一本。

01

比起智力,性格才是關鍵

1990年代後期,芝加哥大學經濟學教授Heckman,對普通教育發展項目(General Educat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GED)做了研究和重新評估。

GED是一個允許退學的高中生通過參加考試直接獲得高中文憑的項目,建立在高中文憑證明的只是認知技能這個理論基礎上。這個項目讓很多少數族裔和貧困家庭出身的孩子獲得了高中文憑,一度很受好評。

然而Heckman對通過GED項目獲得高中文憑的學生的人生軌跡進行跟蹤研究,發現他們中只有極少數人完成了本科教育。

Heckman認為,這是因為高中學習的不僅是知識,更是通過三年時光讓心理素質得到鍛煉,以獲得重要的品質,比如毅力、計劃性、延遲滿足。

這些上了較少課程卻同樣得到高中文憑的學生是很聰明,但是因為缺少了這些特質的鍛煉,導致無法完成本科學習。

在當下這個父母對育兒無比焦慮的時代,孩子接受教育的年齡越來越小。出於對智力的迷信,家長們恨不得讓孩子從剛出生開始,就接受各種智力開發或者技能學習,對標準化考試也投入巨大成本去準備。

圖片來源:pexels

然而在過去的十多年裡,越來越多的經濟學家、教育專家、心理學家和神經科學家發現,在兒童成長的最初幾年裡,往他們的頭腦里塞進去多少信息並不重要

反之,大人要做的是幫助他們發展出一些性格特質,包括堅毅、自控力、 好奇心、樂觀、懂得感恩、熱情/激情。這些特質才是對一個人一生的成功而言意義非凡的部分。

這裡強調「一生的成功」(life-long success),是相對於短期、階段性的成功而言的。在Heckman的研究里,拿到高中文憑可以看作是短期成功,而後續更好的職業和人生髮展,才是長期成功。

02

持續高壓,兒童早期發展傷害最大的因素

我們常用無憂無慮來形容童年其實是很有道理的,反過來,壓力重重甚至有創傷的童年,可能會讓一塊金子變成黯淡的鉛塊。大量的科學研究表明,童年對孩子傷害最大的因素是持續壓力

兩位研究人員,Kaiser醫院預防醫學部主任Vincent Felitti 和疾控中心(CDC)流行病學家Robert Anda,合作完成了 童年逆境經歷(Adverse Childhood Experience ,ACE)的研究。

從1995年開始,兩位研究者對來Kaiser做身體檢查的病人進行問卷調查,一共完成了17000多份問卷, 完成率70%。

他們發現,童年創傷經歷與成年之後的健康、行為問題,有著非常高的相關性。ACE分數更高的人,更有可能有不良生活習慣,對煙酒藥物上癮,以及更早的性生活,更容易抑鬱,甚至更多嘗試自殺。也許因為生活方式不健康,他們有更高几率身患糖尿病、心臟病和癌症。

儘管ACE研究只是描述現象,並沒有解釋形成機制,但是在過去幾年裡,科學家們已經達成了共識,童年的困境對身體和大腦的傷害,是通過一種關鍵的方式形成,這就是壓力(stress)。

我們的身體,通過一套叫做下視丘-腦垂腺-腎上腺軸 (好複雜,我們就記住叫HPA axis就好)的回饋控制系統來管理壓力。

神經科學家Robert Sapolsky解釋說,這套人類壓力對應系統是讓我們應對短暫而急迫的壓力時用的,比如我們的祖先在非洲大草原上突然遇到獅子。但是現代社會裡,人們面對的壓力卻往往是長期的、持續的,比如房貸啊,升職啊,於是這套系統就不但不好用,而且會對我們造成傷害了。

當這套系統在嬰兒和童年時期負荷過重,就會造成各種長期傷害。有意思的是,並非壓力本身把事情弄糟,而是我們的身體對壓力的反應,會損耗身體各個部分。在高壓環境下長大的孩子更難集中注意力,難以從挫敗中反彈,難以很好地聽從指令,而這些都會影響他們在學校的表現。

聽著很絕望是不是,但這個問題的解決方案卻挺簡單。科學家發現,來自父母或者照料人的愛和溫暖,可以有效抵禦惡劣環境帶來的壞影響。

這話聽起來沒什麼知識含量,但卻是建立在科學之上的。其中最著名的研究,來自McGill 大學的Michael Meaney教授的小鼠舔舐和理毛(LG)實驗。

小鼠實驗 | 圖片來源:discovermagzine

研究者將喜歡舔舐小鼠並給小鼠理毛的媽媽,和花很少時間給小鼠舔舐和理毛的媽媽分類。等到小鼠生長到22天,再把他們和母親分開。一直到小鼠成年後,大約100天大的時候,研究者給小鼠們做了一系列行為分析,他們發現:

那些經常被媽媽舔舐和理毛的老鼠,好奇心更強,更願意冒險,更大膽,也更喜歡社交,更少攻擊性,更多自控力,更健康和長壽。並且,理毛(LG)來自於其他照料者時,效果也一樣。

更進一步,Meaney發現這種養育行為竟然可以造成可以被觀察到的基因表達的變化。通過基因測序,他們可以定位到LG造成了基因組裡哪一部分發生了變化,而這正是控制成年小鼠處理壓力的部分。

Meaney並沒有停止實驗,他試圖在人類身上驗證這個發現,於是進行了一個大膽的嘗試。他們分析了一些自殺身亡者的腦組織切片,其中一些人童年受過創傷,而另一些人沒有。

研究者發現,受過創傷的自殺者,其基因里和小鼠一樣的部分發生了變化,只不過和小鼠的理毛相反的是,他們的這種變化關閉了健康的壓力對應機制。

和小鼠對媽媽理毛行為相對應的,是人類寶寶對媽媽的依戀(attachment)。高質量的養育,尤其是來自母親的愛,像小鼠媽媽的舔舐和理毛一樣,對孩子因為受到壓力而遭遇的傷害是一種強大的緩衝。

父母在嬰兒生命的最初幾個月及時全面的回應,會讓孩子在長大一點以後更加獨立和無懼。溫暖、敏感的家庭照顧,為孩子探索世界提供了一個安全基地。

圖片來源:pexels

需要說明的是,不要認為孩子從小一點壓力都無法承受,雖然作者強調壓力對孩子有巨大的傷害,但這是長期的強烈的壓力,比如長期被忽略,目睹家暴發生,家裡有酗酒的成人等,而不是日常的小挫折,這些是成長必經的。

03

如何成功,7個關鍵性格特質

兩個研究者還在紐約的兩所學校,開展了一個性格塑造的大型項目。這兩個學校,一個是位於紐約South Bronx區的公立學校KIPP Infinity,學生幾乎全部來自低收入家庭。另一個學校,是學費昂貴的私立中學Riverdale。

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學校,從考試分數和學生去向上來看,都表現優異。KIPP更是幾年前創造了轟動一時的奇蹟。

然而,這兩個學校的校長卻都發現,雖然他們的學生是很好的考試者,卻普遍缺乏一些性格特質,比如樂觀,堅毅和抗壓性。所以當他們進入大學以後面對挫折,常常會選擇放棄。

這個項目的研究者與賓夕法尼亞大學心理學博士後Angela Duckworth(也是後來的暢銷書Grit的作者)合作,整理出了一個性格清單,清單上列出7個開頭提到的關鍵性格特質,即堅毅, 自律,熱愛,社交技能,樂觀,感恩,好奇

於是,KIPP開始對學生進行性格特質評估,一年四次。他們相信,性格特質同樣適用於成長性思維。但是Riverdale的校長拒絕這項評估,因為他清楚,一旦有考核性質的方式出現,這些富裕家庭的家長便會把這當成一種考試,使用應對考試的方式,比如請家教、做習題來獲得高分,這就和他的與願望相反了。

評估發現,Riverdale學校這些富孩子,哪怕佔盡了各種優勢,卻缺失了一項重要的機遇,那就是失敗的經歷。

挫折對於性格塑造的不可或缺,已經有越來越多的研究和實踐者指出,美國中產或者富裕家庭的孩子越來越脆弱,失去動力,無法自立,因為從小被家庭保護的太好,被直升機父母控制得太緊。這些年輕人看上去出身名校,家境優越,但是卻無比脆弱,不敢冒險,一旦遇到挫折,很容易一蹶不振。

作者用了一個橫掃美國國際象棋比賽的隊伍舉例。這個隊伍來自於布魯克林的貧困公立學校,完全不是人們想像中那種會在國際象棋比賽上獲獎的隊伍。他們的勝利和教練Elisabeth Spiegel的方法分不開。

Spiegel 對隊員們做的最重要的一步,是幫助他們學習管理失敗。無論你有多厲害,下象棋都可能會輸在非常低級的錯誤上。人們面對這樣的失敗,經常會用兩種錯誤的態度去面對,一是假裝不在乎,卻不願意再繼續嘗試,另一個則是覺得自己很糟糕,對自我評價變低。

Spiegel所做的,是在比賽結束後,無論輸贏,都要和隊員們一個個重下這盤棋,復盤所有的步驟,討論每一步,批評他們的蠢招,有時甚至用刺耳的語言。但是,重點在於,她也讓孩子們知道她之所以這樣批評他們,是因為對他們有很高期待,她真的在乎他們,也對他們變得更強有信心。在一次次失敗以及對失敗的分析鍛煉之下,這些孩子的心理素質和技術變得愈加強大

所以和富孩子比起來,窮孩子總算還有一個重要的優勢,就像KIPP的負責人認為的一樣,和Riverdale的學生比起來,當他們的學生從大學畢業的時候,他們擁有的不僅僅是一個學歷,更寶貴的是,他們擁有從山腳下一步一步艱難爬到山頂的經歷。

小樂感想

閱罷合上書頁才感慨,作者的野心遠大於寫出一本育兒書。貫穿兩本書的一個核心問題,其實是如何幫助貧困家庭的孩子習得好的性格特質,從而實現向上的社會流動。

一定程度上,這兩本書和Robert Putnam的名著《我們的孩子》(Our Kids)更接近。但是需要說抱歉的是,在這篇讀書筆記里,更側重普遍適用的兒童發展心理學的內容,而較少陳述貧困兒童成長的問題

讀別人的故事時,再回到這篇讀書筆記一開始提出的一個詞,成功。成功是個很微妙的東西,當你看著懷中懵懂嬌弱的小身體時,覺得它太過遙遠和壓迫,但誰會拒絕成功呢。從這個意義上講,《性格的力量》可能適用所有類型的家庭,不論是富裕、過得去還是貧窮。

圖片來源:pexels

其實我們自己也聽說,情商和智商同樣重要,或者更重要,童年時期習慣和興趣的培養比技能的獲得更重要。然而落實到實踐中,總還是有點不踏實,擔心沒能充分開發他們的智商,錯過了任何一個學習知識的機會。

而這本書就是給我們豐富的實證和實驗證據,讓我們對這樣的說法吃一顆定心丸。

無論是面對小寶寶,還是大孩子,讓我們把關注點多放在性格,習慣上,少放在考試分數,智力性測試上。前者才是對長期發展更重要的因素。

職場媽媽請不要焦慮和自責,如果家中有長輩平時照顧,請放心他們會和我們一樣關愛孩子,給孩子及時的回應。我們只要在周末或者假期給予高質量的陪伴就好。有溫暖的穩定的照顧者,寶寶們會安然度過嬰兒時期,枝繁葉茂地奔入童年。

不要剝奪孩子經歷失敗的權利,在安全的前提下,盡量少的介入保護。越早有挫折,越早學習面對失敗,長大了以後也會越從容的處理挫敗。

這並不是說家長完全放手,而是要參與孩子失敗之後的階段,分析行為,整理情緒。和孩子一起處理失敗的時候需要坦誠直言,也要表達我們的愛和信任。

這一點其實並不需要等到孩子長大了再開始。很多嬰兒或者學步兒各方面能力尚未發展,但心中卻有大大的自我,常常會產生巨大的挫敗感,這也是學步兒情緒容易崩潰的原因之一。

我們可以有意識的在和他們互動的時候,看到並理解他們的挫敗感,謹記失敗是機遇,珍惜這些機會,引導,陪伴和鼓勵他們面對和解決問題,而不是指責他們不懂事,容易急,跟我們鬧。這樣說,其實是我們不懂他們。

排版:Ruiying

文章來源:本文經授權轉載自公眾號「成長合作社」,轉載請聯繫原賬號。

歡迎個人轉發到朋友圈

微信: SquirrelClub

微博:科學松鼠會

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喜歡記得點「在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松鼠會 的精彩文章:

100年後地球,升溫12℃=毀滅
過去發生的改變了歷史進程的7個意外事件

TAG:科學松鼠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