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中科院植物所發現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新機制

中科院植物所發現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新機制

日前,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劉永秀帶領的團隊同德國馬普植物育種所、弗萊堡大學的科研人員合作,揭示了乙烯調控種子休眠形成的新機制,對開展優化育種、減少作物種子穗發芽提供了新的理論基礎。相關成果於3月6日發表在國際學術期刊《植物細胞》上。

以往研究表明,種子休眠受多種植物激素調節,除廣泛報道的脫落酸和赤霉素外,乙烯也在種子休眠調控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但對其分子機制知之較少。在本研究中,科研人員利用圖位克隆技術證實,擬南芥的一個種子休眠突變體rdo3是由乙烯受體ETR1突變功能缺失引起的。在該突變體中,乙烯響應因子ERF12表達上調,其表達的蛋白ERF12可以結合種子休眠關鍵因子的啟動子,並通過招募抑制因子抑制其表達,進而負調控種子休眠。

穗發芽是指農作物種子在收穫前由於潮濕天氣誘發的在母體植株上發芽的現象,嚴重影響農作物的產量及加工食品品質,是一種世界性的災害。防止穗發芽發生的有效途徑是使種子成熟後保持適度的休眠,使其既不會發生穗發芽現象,又不至於因休眠過深影響田間出芽率。

(來源:《植物細胞》 劉永秀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今日科學 的精彩文章:

北京市今年全產業鏈布局人工智慧
乘客機上猝死案:不和稀泥的判決更公平

TAG:今日科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