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Angelababy上國際封面,這行文真的不是嘲諷嗎?

Angelababy上國際封面,這行文真的不是嘲諷嗎?

轉載或者合作請聯繫

mszhangziyan@foxmail.com

上周,Angelababy上美版《Vogue》封面,讓國內網友炸開了鍋。

時尚博主心碎道:這個世界太瘋狂~耗子都給貓當伴娘,齊德龍~齊東強~齊德龍東強……

引發爭議的美國版Vogue四月刊,請來14個國家的女明星演《Global Talent》主題,你告訴我Angelababy哪裡能代表Global Telent?

除了Angelababy,其他女星有這幾個。

斯嘉麗·約翰遜不用說了,代表作《迷失東京》《帶珍珠耳環的少女》《復仇者聯盟》系列,演技有獎項有、人氣和商業度也有。

拿angelababy的帶珍珠耳環的少女cos圖和她的劇照對比下,感受到了吊打!

裴斗娜,韓國實力派,拿過青龍最佳女新、百想影后。2012年,出演科幻巨作《雲圖》。(這個電影我們中國的周迅也有出演的。)

印度的Deepika Padukone,多次拿下印度奧斯卡影后。

法國的 Lea Seydoux,不同角色中無縫切換,可文藝女神,可彪悍能打,出演了《碟中諜4》、《 007:幽靈黨 》

十幾位女明星的資料刷下來,發現幾乎每一個的實績都很驚人!除了Angelababy。

她的代表作.……是世紀婚禮,還是《奔跑吧兄弟》?

抑或是瞪眼演技法?

還是大滿貫野心?

她還搞垮過百花獎。

仔細一看美版《Vogue》的行文,感覺到了深深的嘲諷。第一篇文章是寫了14個女藝人,每個人一小段話,其他人講的都是作品啊,思想啊什麼的,到Angelababy這裡先說了說天使寶貝是藝名,又說忘了Instagram密碼,再說她微博粉絲多。

就這一段話,我們來品一品。

當我見到Angelababy(這一長串名字是她自己的發明)的時候,她正在為自己忘了Instagram密碼而懊惱。「哦不,」我說。「那你什麼都不能發的話,你的粉絲怎麼辦呢?」(Angelababy在ins上有690萬粉絲)。被稱為「中國金·卡戴珊」的女人笑著嘆了口氣,有些謙虛又漫不經心地說:「我在中國還有其他社交媒體可用,所以沒關係。」她解釋她還有個微博賬號(微博在中國可以暢通無阻地使用),她拿著手機給我看了看她的微博粉絲數:9800萬。

說Angelababy相當於中國的金·卡戴珊,金·卡戴珊是誰?真人秀名人 網紅,傳說中的famous for nothing,不知道為啥就有名了。對於卡戴珊來說,以上所有標籤都可當做自己的成就,混出名還能賺錢夫復何求。

但我們的天使大寶貝兒,《Vogue》形容為亞洲最有名的面孔,身份為演員、歌手、女企業家。

又演戲又唱歌,然而她的地位等於中國的卡戴珊。

卡戴珊可能會表示不服哦。

此外Vogue網站還有一篇關於Angelababy生活方式的文章。

貼圖還將她和唐嫣弄混了,現在改過來了。

這篇文章又寫了啥呢,主要內容是如下:她是中國的金·卡戴珊、她社交網路上粉絲很多、她怎麼化妝、她有好多Dior禮服。她當了媽媽之後對時尚的態度發生了一點點點變化,她是什麼穿衣風格。

「中國的金·卡戴珊」這個概念,早在Angelababy結婚時就有外媒提出了。那年《福布斯》是這樣報道的:婚禮花費可比歐洲皇室、她是中國的金·卡戴珊,但結婚花了美國同行三倍的錢……

(以上內容是英文網頁自動翻譯的結果,可能有一點怪,但大致沒什麼錯誤我就直接用了。)

——————————

在藝人宣傳上打國際牌,看起來蠻高大上的,但因為語言隔閡和傳播環境不同,也很容易出現一些「看起來很厲害實際上麻麻地」的情況。

像2017年2月范冰冰登上《時代周刊》封面,工作室官微主要突出的是范冰冰是中國對全球電影市場影響的切入口,文中盛讚范冰冰漂亮這種。

然而翻一下原文就會發現,第一,工作室發的圖片稍微修了一點點。做圖是《時代周刊》原片,右圖是翻工作室發布的。

第二,那篇文章對范冰冰的外貌描寫似乎不是「盛讚」的意味。

「伸長脖子,眼睛睜圓,好像一隻狐猴。」

「就像一個時刻準備自拍的卡通公主。」

還有個海外知名度評價:「國外幾乎沒有人聽說過范冰冰的名字。」

那篇文章重點其實不是范冰冰,是把范冰冰作為一個切口開始講中國電影。有興趣看原文的朋友就會發現《時代周刊》的稿子對中國電影也是嘲諷力全開。對此有人認為這是外媒對中國電影市場日益壯大的一種酸葡萄心理,也有網友認為中國電影存在質量參差不齊的情況,還有資本亂象、內容管理機制,是有可改進之處,聽一些其他聲音也未嘗不可。

我曾把報道部分中文翻譯內容貼上微博,有網友提出,對范冰冰的外貌形容過於刻薄,似有種族歧視之嫌。

不管怎麼說,當時范冰冰工作室對於登上《時代周刊》封面這件事其實是只截取了部分來傳播的。

范冰冰也是第一位登上《紅秀GRAZIA》義大利母版封面的華人女星,走帶貨路線的,看起來是品牌保送生。

這本雜誌的封面說她是「中國的莫妮卡·貝魯奇」,這估計中國觀眾也不想同意。

不過另一方面,范冰冰在紅毯亮相上得到的外媒好評倒著實是不少。搜索「fanbingbing best dress」可以看到很多著裝類評論,英文原文也都是誇讚。

李冰冰初闖國際時,曾經有過「登上紐約時報」的戰績,中文報道如下。

紐約時報那篇原文我當時就去看了,感受是有點敷衍。

一是內容很空洞,可能外媒實在不會寫中國女星的時候,就來一句她微博粉絲好多。

二是文章評論里對李冰冰沒什麼認同。有一條評論吐槽文章里的讚美全是廢話,還諷刺李冰冰不夠格上獨立精神獎。(但張口就來說她買了參加頒獎禮資格屬於造謠了。)

還有評論說中國微博里名人的殭屍粉多李冰冰也不例外的,不過被另一個網友質疑了。

《雪花秘扇》那一輪,李冰冰主要是跟鄧文迪做朋友再勇闖國際,片子不好看,刷臉效果也就一般。(複習一個知識點:本片原定章子怡出演,但章子怡潑墨門後換成李冰冰了。)

但是後面的李冰冰有《變形金剛4》及《巨齒鯊》(女主角),算是全球範圍內都能賣的商業片,一搜關於李冰冰的外媒報道反而好多了,內容都是就電影論電影,講講拍攝過程,言之有物。

這幾年流量明星在國內紅得發紫,有些外媒也會碰上需要報道中國流量的時候。

鹿晗就被外媒評價為「中國的Justin Bieber」,被搬運到微博上引發血雨腥風。

正方辯友表示鹿晗比Justin Bieber清白。

反方辯友表示這一比喻就是黑了Justin Bieber。

有人提出,粉絲會把這個比喻當成誇讚嗎?

粉絲怎麼想我是不知道了,但我知道吳亦凡主動認領,自己是中國的Justin Bieber。

都是加拿大人嘛,他們倆還熱聊過。

而吳亦凡被外媒報道的時候就相當有內容了,無需對比他相當於美國的誰,直接上大新聞:吳亦凡(Kris Wu)在美國的iTunes銷售額「以欺詐手段」獲得,不會計入排行榜。

以上這些呢,最起碼在國內都有一線人氣,但你可能想不到,劉芸還有一大成就:登上《時代周刊》封面。

「中國第三位登上《時代周刊》的藝人劉芸!!」前面是章子怡和李宇春。

「成熟、端莊、美麗,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的女星,劉芸。」

吹得這麼厲害,但劉芸上的這個封面,基本上是把她當素人來用的。這組2007年的報道聚焦的是中國「80後」,那時80後還都20多歲,被稱為「me一代」,行文內容是描寫中國年輕人的生活和思想狀態。文中只有短短几句話提到了劉芸,重點也不能說是誇讚她。

——————————

出口轉內銷的傳播總是有很多信息偏差,那誰在外國雜誌和外國媒體報道里真的是「為國爭光」呢?

答案當然還是國內外都有作品實績的演員們。

在Angelababy登封面之前,美國版《Vogue》含金量很高。根據「Vogue貼吧」11年的網友統計,上過美版《vogue》的華人女星是少之又少,並且,她們都只是在內頁登場。

最早是1996年,美版《vogue》電影專題的內頁中介紹了鞏俐是「亞洲的超級巨星」,還探討了鞏俐未來是否會來西方工作拍片。

鞏俐第二次出現在美版《Vogue》內頁則是2005年,因為電影《藝伎回憶錄》,下文將提到。

在第五代電影轟轟烈烈走向世界的90年代,鞏俐是當時西方最為印象深刻的東方臉龐之一。她被西方看作是「中國第五代電影的代言人」,不僅登上一些時尚、電影類雜誌,還有《時代周刊》國際版、德國《明鏡周刊》等新聞雜誌封面,且都是該雜誌中首位登封的華人非政要人物。

下一個國際巨星就是章子怡了,章子怡也是迄今為止登上美版《Vogue》最多的中國女演員。

章子怡事業剛開始就有多部有國際認知度的作品,包括《卧虎藏龍》《英雄》《十面埋伏》《尖峰時刻2》等,2004年10月,她首次出現在美國版《Vogue》內頁,《Vogue》稱她是揭開解讀發展中新中國幕簾的關鍵人物之一。

一年後,章子怡主演好萊塢A級製作、《藝伎回憶錄》成為好萊塢頒獎季大熱,章子怡憑此片入圍金球獎影后,還成為了奧斯卡終身評委。

也就是因為《藝伎回憶錄》,鞏俐章子怡都在美版《Vogue》內頁出現,攝影大師Paolo Roversi為兩人掌鏡,東方詩意、迷離與油畫質感相融合。

2008年是北京奧運年,章子怡作為中國的20歲代表人物參與美版《Vogue》的專題拍攝,這是她第三次登上美版《Vogue》 內頁。

章子怡在本世紀初闖蕩好萊塢時,戰績可稱彪炳,她上的雜誌也是其作品影響力的證明。

2002年,章子怡和托比·馬奎爾上了美版GQ封面。

2005年,章子怡登上了每年《Vanity Fair》最為重磅的一張封面——每年頒獎季推出的好萊塢特刊。同框的烏瑪·瑟曼、凱特·布蘭切特、凱特·溫斯萊特、斯嘉莉·約翰遜。

章子怡還登上了美國知名的流行文化刊物《Interview》的封面,與Jon Bon Jovi、侃爺、安妮海瑟薇同框,內頁是章子怡與娜塔麗波特曼對談,章子怡也算是真正打入好萊塢,擔得起《時代周刊》送給她那句評價:「章子怡是中國送給好萊塢的禮物。」

至於外媒採訪和外媒榜單,對於章子怡來說也是家常便飯了。

(《華爾街日報》採訪)

這種國際影響力到現在依然存在,章子怡這幾年的八卦,外媒也是跟進報道的。

她接受汪峰求婚時多家媒體進行了報道,那時汪峰在外媒報道中還沒有姓名。

(翻譯截圖via@英國那些事兒)

前幾天章子怡上真人秀說到感情曾遭家庭反對,BBC又報了。

繼鞏俐和章子怡之後,再一次登上《Vogue》的華人女星則是湯唯。

2007年10月,湯唯作為李安導演電影《色戒》女主角,簡單留下了一張在紐約中心公園拍攝的照片,文字內容也基本上是介紹電影。

湯唯當時在好萊塢受到一些關注,《interview》很喜歡她的氣質,還不小心拉踩了章子怡噗。但湯唯後來事業停擺了3年。

因為《晚秋》,韓國人特別喜歡湯唯,她在青龍獎亮相大受好評。

她跟韓國導演金泰勇結婚時,韓網也是一片沸騰。

兩個冰冰在國際上發力是在2010年以後,這一點在美版《Vogue》上也有體現。

2011年李冰冰和全智賢一起登上美版《Vogue》封面。

還有配合劇中造型的寫真,不過這張效果一般。掌鏡的是知名攝影師Annie Leibovitz(她拍過小李和天鵝的照片)。

同年9月,范冰冰也刷到了美版《Vogue》內頁。她和模特Karlie Kloss一起亮相。

中國的文藝女神們則會在歐洲更受歡迎。

2000年,張曼玉就因為《花樣年華》受邀為法國版《Vogue》拍攝了一組大片。曼神長時間居住在英國,也上過不少英國雜誌。

周迅則曾因時尚功力被法國版《Vogue》稱為是中國的Kate Moss。

法國著名新聞周刊《Le Point》兩次讓周迅成為封面人物。特別是2009年,《Le Point》的年度特別策劃用長達80頁的篇幅去重新審視中國,也是選她為封面,視她為新中國一代的代表,可見對她的偏愛。

電影節常客舒淇則在2007年因為《天堂口》登過義大利版《Vogue》

「登外媒含金量」這件事,跟「獎項含金量」是一樣的,含金量因過往的精心篩選而體現,也會因為準入門檻突變而「注水化」。

獎項如果頒給不合適的人會變成「水獎」,封面找不合適的人拍也會變成「水封」。

封面用了一個明星,行文又不走心,看起來也更尷尬了——如果是不認同的的人,為什麼還要採訪和展示?這算對內容負責嗎?

不管是上國內外什麼媒體刊物,「有作品」三個字,始終是硬道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蘿嚴肅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有血有肉的國產女主角,越來越少了?
渣男天團都是演技派!

TAG:蘿嚴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