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堅持公益普惠,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資源

堅持公益普惠,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資源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指出:「要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幼兒園,只要符合安全標準、收費合理、家長放心,政府都要支持。」這是對黨的十九大提出的「辦好學前教育」的進一步部署。日前,記者就如何學習貫徹落實政府工作報告精神,採訪了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理事長、南京師範大學教授虞永平和中國學前教育研究會副理事長、廣西師範大學教授侯莉敏。

既要實現普及普惠,也要確保質量

記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學前教育改革發展非常重視,提出了明確要求,怎麼理解政府工作報告對學前教育工作的部署?

虞永平:李克強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明確要求,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儘力而為,量力而行,堅持保障基本民生,推動解決重點民生問題。從學前教育的角度看,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要求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強調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高度關注了學前教育這一重大民生問題,直指學前教育當前存在的問題,彰顯了黨中央、國務院解決「入園難」「入園貴」問題的堅強決心。學習貫徹好這一要求,我們應這樣理解報告對學前教育工作的部署:

一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就要堅持學前教育公益普惠的基本方向。當前,要大力發展公辦園,鼓勵社會力量舉辦民辦園,積極扶持民辦園提供普惠性服務,滿足人民群眾對學前教育的剛性需求,切實提高他們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從目前來看,最重要的任務是要凝神聚力擴大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確保到2020年實現黨中央、國務院確定的普及普惠目標,即全國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到85%,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在園幼兒佔比)達到80%。

二是發展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就是既要實現普及普惠,也要確保質量,要把普惠性學前教育辦成人民群眾就近方便、安全優質、滿意放心的學前教育。發展普惠性學前教育與追求優質是同一個過程的兩個方面。在努力實現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這一目標的過程中,無論是公辦園還是普惠性民辦園,政府都要通過加大扶持和監督指導力度,解決好他們的辦園條件、教師配備、衛生安全、保教質量等問題。

三是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供給,就是要千方百計增加資源,滿足人民群眾的入園需求。去年11月,黨中央、國務院下發的《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對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提出了明確的要求。今年1月,國辦又下發了《關於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幼兒園治理工作的通知》,部署開展城鎮小區配套園治理工作,這是落實《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多渠道擴大學前教育資源供給,緩解城鎮普惠性資源不足,解決由於「全面二孩」政策實施、城鎮化加快和人口流動陡增的入園壓力而採取的重大舉措。落實好這次治理工作,通過新建、補建、擴建、移交、回收、置換、購置等多種方式,回歸小區配套幼兒園的公共服務屬性,讓居住區都能依法依規配建幼兒園,讓老百姓的孩子在家門口接受優質普惠學前教育,是擴大城鎮普惠性資源最經濟有效的辦法,符合民心,深得民意,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落實好。

侯莉敏:堅持學前教育公益普惠方向的基本屬性,讓絕大多數的幼兒能夠享受普惠性的學前教育服務,體現了政府的責任擔當,也是社會主義優越性的具體體現。在老百姓「有園上」「上得起」的同時,「上好園」必將成為進一步的目標,因此,強調質量成為普惠性幼兒園的發展取向。

政府對各類幼兒園支持方式各有不同

記者:有人認為既然政府對公辦園和民辦園都要支持,那麼支持的方式和力度也應該是一樣的,可以這麼理解嗎?

虞永平:國家對公辦園和民辦園的支持政策是一貫的、明確的,但支持方式和力度不一樣。第一,從辦園性質看,公辦園是利用財政性資金或國有資產舉辦的幼兒園,按照非義務教育成本分擔的原則,政府負有相應的保障幼兒園穩定發展和可持續運轉的責任,要不斷地加大對人財物等方面的保障力度。民辦園是國家機構以外的社會組織或個人利用非國家財政性資金舉辦的幼兒園,舉辦者對幼兒園的運轉和可持續發展負全面責任,政府依照民辦教育促進法對民辦園予以稅收優惠及多方面支持。第二,政府對不同類型、不同性質幼兒園的支持方式是不一樣的。對於公辦園,是保工資、保安全、保運轉、保發展;對普惠性民辦園,是通過購買服務、綜合獎補、減免租金、派駐公辦教師、培訓教師、教研指導等方式予以扶持;對其他民辦園,主要採取稅收優惠、培訓教師、教研指導等多種方式給予支持。第三,從工作重心看,目前最需要政府支持的是普惠性幼兒園,特別是農村、偏遠貧困地區和「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的普惠性幼兒園。

收費合理需要一定的制度和機制來保障

記者: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談到,無論是公辦還是民辦幼兒園,都要「符合安全標準、收費合理、家長放心」,您認為達到這些要求的幼兒園應該什麼樣?

侯莉敏:從安全形度看,幼兒園的房屋、設施設備等方面應符合國家和地方的相關安全管理規定,有完善的衛生保健、膳食管理、就寢值守、幼兒接送交接、活動組織等方面的安全防護和檢查制度,提供安全適宜的教育環境。

從收費的角度看,所謂收費合理,一是收費標準應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群眾支付能力相協調。我國還處在社會主義的初級階段,有入園需求的年輕家長,經濟能力有限,難以承受過高的保教費用。據專家對東部某省份近700位家長的調查顯示,約93%的家長希望將幼兒送入普惠性幼兒園。國際研究表明,保教收費佔家庭可支配收入的10%是可負擔的,超過20%則是難以承受的。二是幼兒園的成本構成應是科學合理的。國際研究表明,在辦園成本中人員支出應是最大的,不低於70%才能保證質量。目前,一些幼兒園教師工資佔比不高,卻將大量的成本用於華而不實的建築設施、違反兒童身心發展規律的所謂「特色課程」「國際課程」以及價格昂貴但功能單一的玩具等方面;還有的幼兒園給教師的工資很低,給孩子提供的設施設備和玩教具也很少,根據這樣的成本結構確定的收費標準,無論高低,都是不合理的。三是收費合理需要一定的制度和機制來保障。對公辦園來講,要健全收費標準的定價機制和調整機制;對普惠性民辦園來講,要健全成本核算制度和財務監管制度,政府完善認定標準和扶持政策,加大扶持力度。四是收費水平直接影響兒童的受教育機會。按照價格法,學前教育是重要的公益事業,幼兒園是稀缺資源,政府應對幼兒園的收費水平進行合理調控,幼兒園收費過高將使學前教育的排他性增強,尤其是那些中低收入群體很難讓子女接受到有質量的學前教育,高收費在導致「入園貴」的同時,也將引發新的「入園難」,進而影響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從家長放心的角度看,幼兒園應依法依規辦園,取得辦園許可,有安全、適宜的教育環境,有一支有資質、充滿愛心、專業化的教師隊伍,老百姓能夠就近上、上得起、有質量。政府應加強監管,確保孩子在幼兒園快樂健康成長。

虞永平:無論是公辦園還是普惠性民辦園都應建立在成本核算的基礎上,考慮廣大人民群眾的支付水平,確定政府與家庭的分擔比例。公辦園和普惠性民辦園的成本不是以硬體奢華為基礎的,而是硬體和軟體雙達標,追求有質量的教育,是面向大多數群眾的,可承受、可支付。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20日第3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流浪地球造句大賽」火了!有請班上的語文課代表
留學生過春節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