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大學老師對教學的態度是怎樣的?

大學老師對教學的態度是怎樣的?

大學教師的本職工作是教書育人,教師教學則是育人的關鍵環節。要提升教學質量或許應當首先了解大學教師對教學的看法,例如,他們喜歡教學嗎?工作上有哪些不如意之處?本文擷取泰晤士高等教育網站對教師教學態度的調查結論,或為國內高校提升教學質量提供參考。

2018年6月2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在四川成都召開新時代全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會上強調本科教育要回歸本分,要引導教師熱愛教學、傾心教學、研究教學,以提升教學質量,確保人才培養成效。了解教師對教學工作的感受,或許是引導教師致力教學的有效途徑。

對此,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網站(Times Higher Education,以下簡稱「THE」)於2016年開展了大學教學調查,分析了約1150名大學教職員工(其中教師佔比90%)對教學工作的看法,包括教學帶來的喜和憂。多數受訪者(85%)來自英國本地的130所大學,同時也包括北美洲、澳洲、歐洲和亞洲等不同地區的大學教師。

THE於2017年發布調查報告,本文選取了若干有代表性的結論,或許值得國內高校參考。

熱愛教學是教師的天性

總體來看,近九成(88%)教師把教學本身作為工作幸福感的來源。此外,教師的科研熱情同樣高漲,41%的教師認為教學和科研的價值相同,而厚此薄彼的教師比例均在30%左右。

同時,39%的教師認為教學是最能體現教師價值的工作,持這一觀點的大學管理者人數比例更高,佔到了48%,比持否定態度的人數高了15個百分點。

教師在教學上花費的時間似乎也高於其他工作花費的時間。51%的教師承認,相比科研和管理工作,教學需要投入更多的時間。「教學是和學生交流的一種方式,在此過程中,意想不到的樂趣會悄然而至。」英國中部一所大型大學的教授這樣回應。

「與往年的調查對比來看,教學仍然是教師工作的重頭戲,也是教師職業幸福感的源泉。在塑造大學教師角色的過程中,教學和科研是缺一不可的。」英國巴斯大學教授、THE大學教學調查的設計者之一伊安尼斯·加百利說道。

這一觀點在調查結果中得以驗證。83%的教師表示,科研經歷常常會給課堂教學帶來靈感。「大學教師同時也是學者、科研工作者。專業領域的研究突破和透徹見解常常能改進課程質量,提升教學效果。」一位教師這樣看待教學和科研的關係。

與此同時,多數學生卻並不同意教師科研能提升教學質量。「根據我們2016年的調查,只有35%的學生認為教學和科研是相輔相成的,或許教師應該充分展示科研給教學帶來的益處,消解教師和學生的理解偏差。」英國高等教育政策研究院主任尼克·希爾曼說道。該研究院自2006年起開展學生態度調查。

優質教學需要時間打磨

雖然多數大學教師把教學和科研的重要程度相提並論,但不少人卻懷疑學校是否同等對待這兩項工作。55%的教師認為自己所在的學校重科研、輕教學,只有三成左右的教師認為教學處於學校的更高地位。

當談到教學與晉陞的關係時,教師對教學重要性的擔憂愈加明顯,接近一半教師認為優秀的教學能力並不能帶來職位的提升。「儘管學校做了大量的教學評價工作,但似乎並沒有在教師晉陞時得以體現。」希爾曼這樣說道。

除此之外,教師對教學工作的不滿意還體現在時間安排上。一所英國大學醫學院院長這樣闡述:「從經驗來看,一個小時的課堂教學需要三個小時的準備時間,實際上,教師遠遠沒有這麼多的時間備課。」認為備課時間充足的教師只有34%,而缺少備課時間的教師比例達到了51%。「這一結果值得大學思考,學生家長交了高額的學費,他們的子女理應獲得精心準備的課堂教學。」巴斯大學加百利教授這樣說。

除了備課時間捉襟見肘之外,教學相關的管理事務過多也會影響教師教學的狀態。72%的教師持這一觀點。以作業批改為例,教師現在需要從網路平台下載學生作業,檢查是否有抄襲嫌疑,評分,寫評語,還要發送複本給另一位教師進行審閱。

完成這一工作所需的時間、精力不容小覷。「處理作業的時間遠遠大於評分所需。」加百利教授說。隨著信息化技術在大學的普及,對於歲數較大的教師來說,熟練使用教學相關軟體本身就需要不小的時間成本。

學習要端正態度

教學離不開學生的參與,教師對學生的看法如何呢?調查發現,85%的教師覺得教學工作得到了學生的尊重。同時,76%的教師表示,學生會通過提問、討論、書面反饋等形式參與到教學之中。

然而,在教學獲得學生認可的同時,教師對學生學習態度和學習能力憂心忡忡。超半數教師發現學生並沒有認真完成布置的閱讀任務,只有24%的教師認為學生課前準備充分。

教師普遍反映現在的學生為了考試而學習,很少有學生認真閱讀教師推薦的書籍,「學生看得最多的是教師的PPT課件,我的學生大多不會研讀完整的卷宗,理解判決背後的邏輯原理,他們只看概要。」一位法律系教師無奈地表示。

不過,面對問題,一些教師反求諸己,質疑自己的教學方式,「我們把所有的知識塞進PPT課件展示給學生看。以前教師會現場手寫課件內容,雖然知識點涵蓋有限,卻更利於學生理解、掌握。」一位在羅素大學集團成員校工作的教師這樣看待問題。

抄襲舞弊也在困擾教師,60%的教師承認自己抓到過學生考試作弊。而學生學術不端的最大問題可能在於懲處力度不足以起到威懾作用,「學生在宿舍吸煙觸發報警器的後果都比徹頭徹尾的作弊行為來得嚴重,這是我親眼看見的。」加百利教授無奈地說道。

教學標準需要保障

從調查結果來看,教師並不同意學校降低課程難度,同時,接近半數的教師認為學校對學生的評價標準也沒有降低。不過,仍然有三成左右的教師覺得學校放寬了評價標準,一些教師對此憂心忡忡。「我們實實在在地發現,這一代的註冊護士不具備批判性的閱讀能力,寫作更是沒有章法。然而她們卻能獲得學位。」一位護理學教師說道。

在學生的分數評判上,學校似乎沒有給教師施加太多壓力。相對較少的教師(佔比23%)表示,學校的管理人員讓他們在評分上寬鬆一點。不過,有14%左右的教師發現,學校單方面提高了學生的成績,並沒有與教師商量溝通。

值得注意的是,學校的一些做法在無形中助長了分數「虛高」的趨勢,「學校的審查風氣愈加嚴重。例如,任何一門課程的首次考試通過率不足90%,授課教師需要向學校考試委員會進行解釋說明。」一位教師表示。

如此一來,教師為了避免麻煩,常常會放寬標準以提高學生的考試分數。與此同時,在學校強調學生滿意度的背景之下,來自學生的壓力似乎也迫使教師作出讓步。

根據調查結果,68%的教師表示,學生要是覺得分數低於自己的預期,他們就會抱怨。「要是不知道打高分還是給低分,那就選高分吧。處理學生的異議只會增加教師的負擔,沒有任何好處。」一位教師無奈地表示。

主要參考文獻:

Grove, Jack. "THE Teaching Survey 2017: results and analysis". Times Higher Education . Feb 16, 2017. Web.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