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科研評價要突出「唯原創性」標準

科研評價要突出「唯原創性」標準


  來源:中國科學報


  2018年10月以來,國家開始大力破「四唯」「五唯」(唯論文、唯職稱、唯學歷、唯獎項以及唯帽子)。新時代科研評價當立「唯原創性」為標準。


  什麼是「原創性」?如何評價「原創性」?英國針對大學的「卓越科研評價框架」關於科研成果原創性評價標準,具有參考、借鑒意義。

  科學社會學家默頓提出,原創性是科學的最高價值。科學作為一種社會制度,將原創性視為最高價值。他將原創性納入科學的五種精神氣質之中,即公有主義、普遍主義、無偏私性、原創性和懷疑主義。正是通過原創性科研成果,人類知識才得以不斷增長。從科學家轉型為科學社會學家的齊曼提出,所謂原創性,就是給人類知識寶庫「添新磚」「加新瓦」。比如,提出新科學問題,探索新研究方法,獲得新數據,提出新理論、新解釋,或者是以上的組合。可以說,原創性是科學的精氣神。


  英國針對大學的「卓越科研評價框架」(以下簡稱REF),對科研成果的原創性提出相對可操作的界定,即原創性,指的是某個科研成果在多大程度上對某個科研領域的理解和知識作出了創新和重要的貢獻。具體來說,一個具有原創性的科研成果指的是,作出新的實證發現,或發現新材料,以及對這些新發現或新材料作出新解釋;解決新問題或複雜難題;開發出創新性的研究方法、方法論和分析儀器設備;拓展出富有想像力和創造性的研究視野;提出新論證或/和新表述、新解釋或/和新洞見;獲得或採集到新的數據;或/和對社會政策和實踐提出新理論、新分析或新表述。


  英國對大學科研成果的評價,除了堅持原創性標準之外,還提出要兼顧對科研成果的「意義性」和「嚴謹性」進行評價。所謂「意義性」,指的是某項科研成果在多大程度上對人類知識、學術思想或對社會政策和實踐產生影響,或者對它們具有多大的影響潛力。也就是說,要全面評價科技創新成果的科學價值、技術價值、經濟價值、社會價值、文化價值。


  所謂「嚴謹性」,指的是某項科研成果是否充分體現學術嚴謹性、體現學術誠信科研倫理,使用的概念、分析方法、數據資料、理論和方法論是否確鑿可信。比如,NgAgo基因編輯技術、人類胚胎的編輯技術等所謂科研成果,違背了科研誠信和倫理,因而不符合「嚴謹性」評價標準。

  英國REF對科研成果採取「專家同行評議」和「分類評價」。REF將科研成果劃分為四大類學科進行評價。第一類:物質科學、工程和數學;第二類:醫學、健康和生命科學;第三類:社會科學;第四類:人文與藝術。REF把科研成果的原創性(以及科研成果的意義性、嚴謹性),劃分為四個層次,分別是四星、三星、二星、一星。


  以物質科學、工程和數學大類為例,對科研成果原創性(含科研成果的意義性、嚴謹性)層次的評價標準為:


  如果某項科研成果具有或潛在具有下列某些特徵,可評定為四星級:開闢新科研議程,導致其他科學家跟隨、跟蹤或跟風;引領世界科研,走在國際前沿;對提出新思維、新技藝、新結果具有很強的新穎性;對科研主題和議程具有重大影響;提出新範式或嶄新的概念;對社會政策或實踐產生重大影響;對生產過程、工藝流程和管理產生重大影響;對用戶產生重大影響。


  如果某項科研成果具有或潛在具有下列某些特徵,可評定為三星級:在國際層面,對某科研領域作出重要貢獻;對某領域的知識、思想和方法作出重要貢獻,並將產生持續的影響;對社會政策和實踐產生重要影響;對生產過程、工藝流程和管理產生重要影響;對用戶產生重要影響。


  如果某項科研成果具有或潛在具有下列某些特徵,可評定為二星級:產生有用的知識,對某領域有一定影響;作出漸進性貢獻,比如為已有理論和範式「添磚加瓦」;對社會政策或實踐產生一定影響;對生產過程、工藝流程和管理產生一定影響;對用戶產生一定影響。

  如果某項科研成果具有或潛在具有下列某些特徵,可評定為一星級:科研成果有用,但對本領域影響較小;對社會政策或實踐影響較小;對生產過程、工藝流程和管理的影響較小;對用戶的影響較小。


  如果某個科研成果質量等,遠遠低於上述標準,則打入「忽略不計」行列。


  個人認為,科研成果的原創性,大體可以劃分為,頂級層次:在人類歷史上開天闢地;國際一流層次:在國際上頂天立地;國際二流層次:國際認可;國際三流層次:國內認可。還有很多科研成果缺乏原創性,可「忽略不計」。


  REF規定,對大學科研成果評價,不得看影響因子,慎看被引用數。REF在新的大學評估指南中說:「任何評估組(即四大類學科主評估組以及下屬34個小學科評估小組),對科研成果進行評估,不得考慮發表該成果的期刊影響因子,不得考慮期刊檔次和級別。」若干小學科評估小組明確表示:科研成果評價中,徹底不看引用數,比如 「工程」評估小組;社會科學大類中,除「經濟學和計量經濟學」評估小組之外的所有其他小組。「藝術與人文」大類,一律不看引用數。對那些看被引用數的評估小組,REF提示說:「被引用數僅僅是輔助參考指標,必須以專家同行評議作為主要評估方式。」


  在新時代,我國高校和研究機構在評職稱、建立「准聘—長聘」制度、授予各種「帽子」以及科研評獎時,應逐步轉換評價標準和評價思維,淡化影響因子等量化指標,將科研成果的原創性作為最高評價準則。另外,科研評價必須高度重視「首發權」(priority)。在科學研究中,只有第一,沒有第二。正如默頓指出:「如何讓原創性成果得到社會承認,讓原創性成果的優先權實至名歸,是一個重大問題。」我國科學家應充分利用國內中英文期刊獲取科研成果的「首發權」。

  (作者系清華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哈勃望遠鏡:旅行者2號,你"漏過"了海王星最小衛星
宇稱不守恆說了啥?楊振寧和李政道的發現有多大意義

TAG:新浪科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