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寧願犧牲395萬人,希特勒為何死打蘇聯,而不登陸英國?

寧願犧牲395萬人,希特勒為何死打蘇聯,而不登陸英國?

作為軸心國主力,二戰時期的德國實力強大,東西雙線開戰,整個歐洲都沒有對手。然而,如果仔細觀察德軍的動向,我們可以發現德國在東西線上的戰略有明顯區別,東線德軍拚命進攻蘇聯,陣亡數達到了395萬人,而西線德軍始終沒有展開強行登陸英國的計劃,只是鞏固他們在西歐控制的地盤。

那麼問題就來了,德國既然實力這麼強,為何寧願犧牲395萬人死打蘇聯,也不願登陸英國作戰呢?

第一,人種問題。眾所周知,希特勒是一個十分看重人種的人,或者可以稱為種族主義。在他眼中,德國人與英國人都是雅利安人種,屬於高等種族,所以希特勒心裡對英國是有所親近的,即便是二戰爆發之後,希特勒仍然希望與英國進行和談,一起統治歐洲。

反之,蘇聯人屬於斯拉夫人,在希特勒看來就是蠻子,沒有好感。面對有好感和無好感的兩個國家,希特勒自然選擇了攻打後者。

第二,實力考量。英國是傳統老牌強國,雖然沒落了,但底蘊擺在那裡,實力還是不容小覷。德國曾做過一項調查,他們認為即使強行登陸打下了英國,德軍自身也會傷亡慘重,未來十年內都無法發動大規模的對外戰爭了。

戰爭的時機轉瞬即逝,想要實現登陸戰,德國至少要先控制制海權與制空權,但不列顛空戰已經證明德國空軍沒有能力奪取制空權,海軍實力也不太夠,所以德國並沒有良好的登陸時機。

再說蘇聯,雖然蘇聯的體量更大,但在希特勒看來就是外強中乾。30年代初,蘇聯爆發大清洗運動,很多能征善戰的軍官慘死,而後來上位的要麼只會拍馬屁,要麼只會刻板遵守紀律,不懂變通,蘇軍的指揮能力其實早已大打折扣。

另一方面,德國與蘇聯同在歐洲大陸,裝甲兵團可以直接進攻,也為蘇德戰爭的爆發提供便利。

最後,資源問題。英國是一個島國,漁業資源豐富,但其他資源不太夠。對於德國來說,其最需要的是海量的礦產和石油資源,這些英國給不了,反倒是蘇聯蘊藏著大量工業資源。

攻打蘇聯,德國可以以戰養戰,用蘇聯的資源催動國內工業發展,而攻打英國得不償失。

兩相對比之下,希特勒發現英國實在沒有什麼值得攻打的優點,自然不願意強行登陸作戰,並最終選擇了發動巴巴羅薩戰役,向蘇聯發動戰爭。

延伸閱讀

1948年蘇軍老照片,轟炸機團24小時戰備狀態,隨時準備開戰

伊拉克製造的手槍,薩達姆親自命名,被美軍繳獲後帶回美國

二戰日軍瘋狂腦洞,滿載排水9.8萬噸戰列艦,配510毫米主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楊周路38號 的精彩文章:

槍中勞斯萊斯,槍身雕花、黃金刻字、寶石鑲嵌,一支只賣47萬
二戰德國最特殊部隊,編製是空軍,做的卻是陸軍的活,還能配坦克

TAG:楊周路38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