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陸三強:大師已去,再無先生

陸三強:大師已去,再無先生

大師是指在學問和藝術上有很深的造詣、被大家所尊崇的人。

「先生」的字面的意思是表示出生比自己早、年齡比自己大的人,以此外延為有一定地位、學識、資格的人。古漢語「先生」一詞是對有學問者的尊稱,並非所有人都可稱為先生,現在日語、韓語等仍然保留這種用法。

黃永年先生就是有學問而為大家尊崇的人,我們對他所用的就是這種特殊的尊稱。

做黃永年先生的學生是三十年前的事了。

我是「文革」後恢復高考的第四屆大學生。那時候百廢待興,改革開放剛剛開始,人才奇缺,大學生是天之驕子!曾經有過輝煌的五屆同堂。一九八四年夏,主管學生工作的副系主任裴讓先生用他那天水口音跟我談話:現在正是國家用人之際,想教學有你的學教,想搞行政有你的行政干,想從事科研有你的科研做。由於崇尚學問,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留校。畢業方案一宣布:教育部陝西師範大學。老師告訴我具體是古籍整理研究所。那會兒我懵懵懂懂,真不知道自己想幹啥,也不知道自己能幹啥,完全不懂得職業設計,整個就是聽從組織安排了,連古籍整理是幹什麼的都不知道。倒是一班的許彥政同學知道,還給我看一本教育部古籍整理工作文件彙編。上面有各高校古籍所機構設置和負責人,有陝西師範大學古籍整理研究所,還看到有史念海、高元白、霍松林、黃永年等人的名字。

前排右起:毛雙民、傅璇琮、史念海、黃永年、賈憲保

後排右起:趙望秦、胡寶華、孫永如、唐亦工、陸三強

到人事處報了到,我才知道學校的古籍整理研究所經教育部批複已於一九八三年就成立了。目前所長霍松林,編製在中文系,兩位副所長黃永年、周煒,編製分別在唐史研究所和科研處,只有我一個正式編製人員。到科研處找周煒副處長報了到,他讓我回家過暑假,開學再來。新學期開始後,周煒老師給了我三把辦公樓三層三間辦公室的鑰匙,並說改日帶我去見霍老師、黃老師。手握三個辦公室的鑰匙,把房子打掃了又打掃,在興奮、忐忑中期待著去見人生中「我的第一個上級」。

秋日的一個下午,周煒老師帶我去見霍老師,霍老師雖沒給我們上過課,但他曾任副系主任,在唐詩討論會上見過,簡單介紹後我們即離開了。接著帶我去見黃老師,還說他要考我。心中十分緊張,對古籍整理毫無概念,不知如何應考。跟著周老師來到黃先生家,周老師對黃先生介紹說:這是剛留校到所里的小陸。我趕緊說:黃老師好!他們二人說了幾句公事,周老師就回處里辦公了。先生靠在藤圈椅上,面帶微笑看著我,感覺並不像想像的那樣嚴厲和學究。我端坐在門邊的椅子上,腦子裡快速過電影,回放著放假前在對門宿舍看的許彥政那本古籍整理文件彙編的內容,想著不知先生會考問我什麼。大概看出了我的緊張,先生用他那江陰口音的普通話問我:中學在哪裡讀的,家裡有些什麼人,中文系都開些什麼課呀,讀過哪些書之類的。這時我心中的石頭才落了地,一下輕鬆了,就隨便聊開了。七七八八地說了我都學了哪些課程,讀過哪些作品。一開始我侃侃而談,先生也邊聽邊問。當我津津樂道文學作品的思想性和藝術性時,先生皺起了眉頭,大不以為然。隨即講述了民國時中文系或叫國文系如何講課、怎樣詩史互證解決實際問題。那時文史相通,陳寅恪、繆鉞先生都是同時應聘中文系歷史系,或一年在中文系,一年在歷史系。大概看我腦子也還算清楚,不是只看「三老」的所謂通史,還讀過些正經史料,知道些史實和掌故。便說:從現在起你就是我的學生了,以後我開的課你都來聽,就稱呼我黃先生吧!

打這兒起,我便入了黃門,成了黃先生的學生,跟黃先生工作、學習、聽課,一跟就是八年,直到一九九二年到出版社從事編輯出版工作。八年中有六年坐黃先生對面,和黃先生朝夕相處。我或者與黃先生談天說地,或者聽黃先生講課,而黃先生或者指導我讀書,或者給我改文章。離開了古籍所,先生仍然認我這個學生,項目繼續做、文章接著給改,先生出的書仍一本本送……

幾十年來我始終是先生的學生,但最終也沒能繼承先生的衣缽。遇良師不學,這成了我人生的一大遺憾!

在我眼中:

先生一個嚴厲的人……眼裡揉不得沙子。看不慣的事一定要說要管!學校辦公樓走廊和廁所的長明燈是每天必關的,學生食堂門口長流水的水龍頭也是必關的,這些都是要批評的!學校發的文件中把「副校長」「副教授」的「副」列印成「付」,也會找到校長辦公室去教育一番的。

先生是一個有情趣的人……熱愛生活。喜歡鋼筆、打火機、手錶,喜歡吃西餐、巧克力,喜歡貓。那幾年師大院子里老鼠多,先生怕家裡善本書被老鼠嗑了,一直想養貓。韓茂莉帶來一隻剛出生不久黃色波斯貓,先生非常高興,直說他的書可以不怕老鼠了。那貓本事極大,經常沿著高高的書櫃頂端躥來躥去,一九八六年是農曆丙寅年,先生就給貓起名寅寅。她一直陪伴了先生很多年。後來還有一隻花的嬌嬌是她的「孫女」,也陪先生到最後。波斯貓毛長而厚,到了夏天,又長又厚的毛總是打結,而且生虱子。貓身上長了虱子,還往先生身上蹭,弄得他不勝其擾。先生是一愛乾淨整潔的人,怎能讓愛貓難受著?於是為此頗為操心,又是買葯,又是託人買一種防虱的項圈,還要經常給貓洗澡。有一次跟我說:這個洋種貓,野性十足哦,蠻勁極大,為她洗澡,她不幹,獠牙會把手咬個窟窿!我聽了大為擔心,可看先生的表情,雖說「恨恨」地咬牙切齒,其實流露出十分的疼愛和喜歡!從此以後,過不多久,我就去先生家幫著給貓洗澡。老人家一邊在旁邊走來走去,一邊告訴我們干這干那,有時還想親自下手。我負責抓住貓爪,使其不能亂動,壽成師兄施洗。洗完後要用浴巾包上吸干貓身上的水分,還要用吹風機把毛毛吹乾吹開。洗一次澡,就像一次戰鬥!後來這洋貓越長越大,蠻勁也越來越大,給她洗澡有時還得再加上李成甲同學才能一起完成。這貓沒事就在沙發上練習捕鼠,眼睛瞪著前方的假想敵,前爪在沙發上往後刨幾下,便奮力向前衝去,把家裡的沙發麵抓得都是窟窿眼。大家不勝其苦,我搞不清先生卻為何那麼喜歡貓,也許我是那種寡情少趣的人吧!有一年冬天,先生早上來晚了,卻興奮地講,寅寅生小貓了。原來寅寅那幾日晚上總是卧在先生腳底的被子上睡覺,搞得先生都不敢亂翻身,怕影響了這位「孕婦」。那天早上竟然生在被子上了,一窩五隻小貓!先生不但沒有生氣,反而趕快幫她收拾,給小貓找可以安身的地方。真是有情趣!

先生是一個記憶力超強的人……一生博覽群書、博聞強記。看書過目不忘,從不抄卡片,史料全在心中,用時一翻書就能找到。但不要以為先生只看正經學術書,當代小說也照樣看。所里訂的報刊由他去取,就為了先睹為快。《當代》《收穫》《十月》都看,張賢亮的《綠化樹》、莫言的《紅高粱》,老人家都看過,而且有自己的看法。先生經常告訴我們:你們晚上要是睡不著覺,放一本《史記》或者《通鑒》在枕頭旁邊,睡著看嘛。你看,說得有多輕鬆!有時先生感冒了,不能堅持辦公,就找本有趣的書回去邊休息邊看。你不要以為是什麼好玩兒的小說、散文,都是你我認為的嚴肅書。那時所里剛買了些港台書,一次先生說下午不來,在家休息,讓我到資料室為他取一本聯經版的胡頌平編著的十卷本《胡適之先生年譜長編初稿》,要最後一本。還告訴我,從後往前看的好處:越近的事情越熟悉、越清楚、越容易看。第二天先生來了就給我講胡適先生的往事,頭頭是道,這樣的書也能當小說看,真是讓我開眼了!和我聊起二十世紀五十年代前期在上海、蘇州舊書肆上見到的善本書,遇到哪個師傅,細述每個書店的每一種書,包括書店來歷、位置、經營特色以及書名、版本、品相、冊數、價格乃至擺列狀況。二十多年前的事,彷彿就在眼前。胡夢琪寫畢業論文,研究吳梅村,遇到一條史料,不知何處去查。先生告訴她樓上資料室哪個架子上有本什麼書,大致在後半部分有。胡夢琪上去查,不一會兒下來,竟然找到了。這都是我親歷的事情,絕非神話!

先生是一個寂寞的人……晚年無人可以切磋、無人可以聊天,眼神里流露出寂寞而無奈。他告訴我:老了,夜裡睡不著,想找點什麼書來翻翻,可是,現在這些書和文章,水平能達到陳寅恪先生那樣的好像也沒有。老朋友一個個走了,周紹良、啟功先生相繼去世,遇到問題無人可以請教、無人可以聊天了。於是,我請他再給我吟唱唐詩,吟李商隱的詩,吟白居易的詩,就像當年在辦公室和我聊唐詩時吟唱的,低回婉轉、吳音喃喃,很美妙,像仙曲。我便經常買一些好玩兒的書給他送去,諸如重新出版的唐瑜的《二流堂紀事》、夏衍的增訂本《懶尋舊夢錄》等,以解寂寞。

先生是一個精神和理念與前輩學者相通的人,雖受的是新式教育,但骨子裡更接近老學者,打通文史,兼及古今。

先生是最後的通人學者,堪稱大師!

大師已去,再無先生!

先生去世之後,門生故舊、喜愛先生學問的人寫了大量回憶先生生平、闡述先生學問、評價先生學術貢獻的文章,我便隨手加以收集和整理。今年是先生誕辰九十周年,作為學生,理當為先生做點兒什麼。於是就想編一部反映先生學術思想,總結先生學術成就,論述先生學術風格,評價先生學術影響,以及記載有關先生個人經歷、人品、嘉言懿行的文集。

這就是呈現在讀者面前的《樹新義室學記:黃永年的生平與學術》,所收文章,依據內容,略作分類:第一部分是先生自述小傳、治學經驗及學術總結,第二、三部分是對先生的回憶和追述文字,第四部分記載了先生的逸聞趣事,第五部分總結先生的學術貢獻,第六部分是先生主要著作的書評,第七部分雜憶先生的訪書藏書,最後附錄先生的生平簡譜和著述簡目。《學記》收錄了學生對先生為人為學的回憶,其中大都親受其教,也有少數並未受教於他或未曾謀面,但都認真讀過他的書,對他有所間接了解。先生自述學術歷程,同儕和門生故舊以切身體會來表達對先生治學和生活情景的回憶,不僅使我們對其學術精神感同身受,還能更深刻地了解學風和時代的變遷。

在《學記》的編選過程中,得到先生親人、學生等的大力幫助,陝西師範大學出版總社社長劉東風、大眾分社社長郭永新給予了極大的支持,編輯、校對人員做了大量認真細緻的工作,隆情厚意、感荷不已!

《樹新義室學記》收集了自先生去世以來回憶黃永年先生為學、為師高風亮節的文章,概述先生學術思想、總結其學術成就、評價其著述的文章,記述先生論學要旨的文章,對弘揚先生為學為師的優秀品行、了解先生謹言篤實的學風、促進學術發展大有助益。北京大學教授辛德勇、清華大學教授張國剛、台灣政治大學教授張壽平、哈佛大學哈佛燕京圖書館善本室主任沈津、復旦大學教授張偉然、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孟彥弘、陝西師範大學教授張懋鎔、中華書局總編輯顧青等聯袂撰寫、深情懷念!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首陽讀書 的精彩文章:

NASA的兩台探測器顯示:火星上存在過生命

TAG:首陽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