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考古發現距今1000年的「鳥人」,專家:據傳它曾「口吐梵音」

考古發現距今1000年的「鳥人」,專家:據傳它曾「口吐梵音」

考古發現距今1000年的「鳥人」,專家:據傳它曾「口吐梵音」 | 文 三隻眼文齋

西夏王陵的發現被評為「中國20世紀100項考古大發現之一」,使1000年前的西夏文物重新現世。在9座王陵中的第3號王陵是佔地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它坐落在中心的位置,被認為是西夏開國皇帝李元昊的墓穴,因此稱之為「元昊墳」。西夏王陵受到唐宋皇陵和佛教建築的影響,其建築具有漢文化、佛教文化和党項文化相結合的特點,形成了別具一格的風格。

在李元昊的墓穴中,考古專家們出土了一個直徑十多厘米的灰陶佛頭,就這個佛頭本身而言,並不是驚世的文物。但緊接著,考古人員又陸續發現了其他一些灰陶殘片,將殘片整理拼接後,竟然出現了一個大體完整、帶有翅膀、造型獨特的「鳥人」佛像。經中國科學院考古所專家蔣忠義鑒定,這個「鳥人」是《阿彌陀佛經》中記載的迦陵頻伽。

迦陵頻伽是梵語的音譯,指佛教中的一種神鳥,漢語譯作妙音鳥,相傳產自喜馬拉雅山中。據記載,這種鳥身披七彩羽毛,還未孵化時便能啼鳴,時時刻刻「口吐梵音」,其聲音美妙動聽、婉轉如歌。它的歌聲能穿越三界,感動萬物。它不舍晝夜地以天籟梵音演說無上妙法,芸芸眾生聽到它的聲音便可脫離苦難、焦躁、煩惱,得到自在、安寧。

「口吐梵音」 的妙音鳥是佛教「極樂世界」之鳥,常被藉以宣揚佛法,勸人向善,其形象多為人首鳥身。西夏王陵出土的「鳥人」狀妙音鳥應是佛教建築上的裝飾物。已經出土的妙音鳥有許多種質地,分為陶質塑像、泥質紅陶塑像、綠琉璃塑像三種。這種「鳥人」 迦陵頻伽的形象最早出現在北魏的石刻上,實體雕塑的發現,在考古史上屬於首次,它穿越了1000年時光,飛到世人面前。

在西夏王陵中出土的妙音鳥也有一些不同形態的造型:一種造型是人頭鳥身,頭呈女人形狀,雙目下垂,神情端莊慈祥,頭髮以兩串串珠攏起,圍戴蓮花形冠。雙手合十放於胸前,上身前傾。兩手腕各飾一腕釧,腹部做成蠶節狀,身體兩側和尾部有長條形孔,可安插翅膀和尾翅。下肢是粗壯有力的鳥腿,雙爪和腿向後平伸,底座為捲雲紋狀,整體造型好似展翅飛翔;另一種造型與前者塑像相似。它眉心有吉祥痣,頭戴花冠,身穿短衫身掛瓔珞飄帶,花紋細膩清晰,製作精美。

妙音鳥的出土增加了西夏王陵建築裝飾構件的品種,同時也體現出西夏3號陵園在裝飾藝術方面具有一種濃厚的佛教色彩。妙音鳥形體比例和諧,刻畫精細,裝飾主次分明,神態安詳,體現了西夏人高超的工藝製造技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三隻眼文齋 的精彩文章:

朋友太多也麻煩,獨處才是一種能力
一塊石頭上刻滿遠古文字,專家用這段「天書」,找到一個神秘古國

TAG:三隻眼文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