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魔方」折射大學創新精神
課程不感興趣?可以「忽略」不上;任課教師的「風格」和我不搭?可以換教師……湖南大學設計藝術學院近日推出「套餐+魔方」教學方案,魔方的方塊由一門門課程組成,學生可自主旋轉「魔方」,打破專業、年級、班級界限,為學生提供「一人一課表」的課堂。
探究這種教學模式的特點,無外乎這麼幾個關鍵詞:互聯網思維、學生自主、開放共享。在互聯網大發展的時代,互聯網思維已然被各行各業掛在嘴邊,但在大學校園,尤其是在大學課堂里,傳統授課模式也需要更多地容納「用戶意識、開放共享」的互聯網精神。
我們常說歷史在其特定的邏輯中前進,時代發展同樣遵循其潮流規律,唯有擁抱時代,才能佔得發展先機。這種基於互聯網時代特點的教學新模式,正是對時代的深情擁抱,是對改革創新精神的實踐。在這種新模式中,最為核心的內容,是對互聯網精神中「用戶創造內容」的汲取——讓學生創造內容。這幾乎是對大學課堂教學的顛覆,但其背後的邏輯,其實並不高深。在主要探索者看來,互聯網時代已經讓知識變得觸手可及,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學生,在掌握知識的方法上,特別是新知識的獲取和掌握方面不比教師差,那就應該鼓勵學生在獲取新知識並消化吸收後結合社會實踐創出新內容。教學模式創新的成效最終會體現在人才的培養質量上。
其實,探究這種模式的秘訣,在互聯網思維背後,仍是對大學精神的遵循和倚重。何謂大學精神?縱覽古今中外,不同的教育文化、社會傳統會給出不同答案,但其內涵是相似的——以育人為第一要旨,具體到教學來說,是以學生為主體。之所以會有這個神奇的魔方,是因為探索者準確地了解到學生的成長訴求;之所以會倡導「學生創造內容」,是承認並尊重了學生的個體價值。就此而言,這樣的教學模式無疑有著相當的推廣價值。
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是許多大學一直掛在嘴邊的話,但要真正貫穿到大學教育之中,並不容易。作為一個以藝術設計為特色的學院,在互聯網思維的接納上,或許有其先天優勢,但它的推廣障礙恐怕並不在於「很多教師尚不能適應互聯網時代下教學模式的變更」,而是大學精神能否真正把學生的主體地位深入到教育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中,成為大學決策者、大學教師改革創新的「內生動力」。如此,這樣的教學魔方才能迸發出神奇的力量。
(作者系媒體評論員)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20日第2版
※蘇州四中:普職融通打開「空乘」一片天
※楊佳委員:關於解決非法招收童工問題的建議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