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魏武帝曹操的另一張臉?他有個本事,完勝老對手劉備孫權!

魏武帝曹操的另一張臉?他有個本事,完勝老對手劉備孫權!

文:立早閑人(白馬晉一原創團隊成員)

【一】

魏武帝曹操在中國可謂是家喻戶曉、婦孺皆知的歷史人物。千百年來對曹操的評價褒貶不一:譽之者為當世英雄,毀之者為逆賊奸臣。儘管對曹操毀譽參半,但不可否認其是中國歷史上一類的政治家、一等的軍事家和一流的文學家。

曹操的政治遠見和政治才幹影響中國社會發展的歷史作用,其文經武略和運籌帷幄確保中國北方統一的歷史功績。然而在曹操卓越的政治軍事才能的另一面卻是才華橫溢的文學家,特別詩歌方面,是曹操文學創作的一大成就,是開創了文人「擬樂府」詩歌創造的全盛局面。在這一點上,是他的老對手劉備、孫權遠遠不能及的。

「擬樂府」,全稱「擬古樂府」,就是運用樂府舊題來補作新詞的樂府詩,也即「古樂府」。「擬樂府」雖然肇始於曹操父子,但正式被稱之「擬古樂府」且為眾所接受者,則是在明代初、中期之際。

單單從曹操的政治軍事才能來肯定其歷史作用和功績是片面,還應從個人的作品加以分析。文學是社會生活的反映,是作者心靈世界的表現。

【二】

詩歌是用高度凝練的語言,形象表達作者豐富情感,集中反映社會生活並具有一定節奏和韻律,是一種抒情言志的文學體裁。西漢時,魯國毛亨和趙國毛萇所輯和注的《毛詩·大序》記載:「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南宋嚴羽《滄浪詩話》云:「詩者,吟詠性情也」。因此,詩歌是僅有一種用言語表達的藝術。

在我國,詩歌發展歷程:西周《詩經》戰國時期《楚辭》兩漢時期《漢樂府詩》漢末建安時期「建安風骨」詩歌魏晉南北朝時期民歌唐詩宋詞元曲明清詩歌現代詩、新詩。理清詩歌的發展脈絡,便於全面鑒賞詩歌。而其中曹操所主導的「建安風骨」,無疑佔據了重要篇幅。

之於詩歌鑒賞方法,又可通過如下六點進行入手。即首先,抓住詩眼,從整體上把握詩歌。詩歌以語言凝練見長,講究一字傳神,以極短的篇幅表現極豐富的內容。因此,詩眼就是詩歌中最能體現題旨、最能開拓意旨、最能點睛傳神的關鍵詞。抓住詩眼,就能捕捉最佳信息,深挖詩詞意蘊。

其次,體會意境,從微觀上理解詩歌。詩歌以意抒情,用境明志,以極淺的詩意體現極深奧的境界。為此,意境就是作者的主觀情意與客觀物境互相交融而形成的藝術境界。體會意境,就能把握情隨境生,開拓最高境界。

再次,考察環境,從全方位鑒賞詩歌。詩歌由景而感,以地表情,以極顯的寫景襯托極隱晦的情感。因而,環境就是詩歌所描寫自然環境和社會環境。考察環境,就能掌握生活哲理,感受人生啟示。

然後,剖析手法,從形式上推敲詩歌。詩歌以物比意,托物起興,以極易的技巧表達極複雜的感情。由此,手法就是詩歌創作的技巧。我國詩歌傳統手法依然是「賦、比、興」。剖析手法,就能獨攬行文措辭,領悟思想感情。

最後,品味語言,從深層次斟酌詩歌。詩歌以精求精,以妙而聞,以極簡的語言發揮極形象的美妙。從而,語言就是詩歌中物象之間有機化、戲劇化的聯繫。品味語言,就能分析鍊字用意,寄託人生志趣。

除此之外,知人論世,從多角度解讀詩歌。詩歌以意逆志,以論其世,以極平的文字烘托極沸騰的心情。然而,時代就是詩歌中精神風氣最核心的價值體現。知人論世,就能推測作者本意,彰顯時代精神。當然,綜合詩眼、意境、環境、手法、語言和時代背景等方面考量,在歷代人的詩歌鑒賞里,曹操文學才華無疑頗受重視。

【三】

縱觀中國的詩歌歷史,兩漢時期的漢樂府詩應稱為舊題樂府,而兩漢以後詩人所自創新題寫時事的樂府詩則是新題樂府。因此,兩漢時期漢樂府詩精確時間段指從漢武帝「乃立樂府」的元朔五年(前124)始,至漢獻帝建安二十四年(219)止,其間340餘年的所有樂府詩,皆屬於漢代樂府,雖漢哀帝在位七年有罷樂府舉措。

漢樂府詩,由西、東漢朝廷樂府系統或類似樂府的音樂管理機關搜集、保存而流傳下來的漢代詩歌。樂府是朝廷常設的音樂管理部門,官名為樂府令丞,隸屬於少府,漢哀帝時廢。漢樂府詩歌通常分兩類,一類是供執政者祭祀祖先神明使用的效廟歌辭;一類是採集民間流傳的鼓吹曲辭、相和歌辭、雜曲歌辭等大眾俗樂。漢樂府詩多為雜言,三言、四言、五言、七言都有,顯得形式活潑,不拘一格。

樂府詩屬於配調的歌詩。樂府曲調在音樂上往往分為若干正曲(段落),每一正曲稱為「解」。「解」,一般用小字註明在歌辭段落的下邊。部分樂府曲調除了正曲外,還有放在正曲前邊的部分,稱為「艷」以及放在正曲後邊的部分,稱為「趨」、「亂」。現存樂府古辭註明不一:有些註明前有艷曲,後有趨或亂;有些艷曲並無辭,趨或亂也未加記錄;有些則明確註明。

重聲不重辭是漢樂府詩存在普遍現象。因此,為了取辭配樂方便,往往把一些不同篇章的歌辭,隨意拼湊在一起,或加以分割、截取,以至互相插入。特別在記錄歌辭時,往往把聲即樂調中的襯聲也用某些文字寫下來,造成聲、辭合寫現象,再加上流傳的訛誤,給後人理解樂府詩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四】

基於詩歌鑒賞方法及漢樂府詩的特徵,才能更全面對一代梟雄曹操詩的獨特之處進行全方位的理解。

曹操的詩歌不僅經常用漢樂府舊題,反映時事,即依據舊題寫新辭,還脫胎於漢樂府詩歌,繼承了漢樂府詩歌「感於哀樂,緣事而發」的現實主義傳統,普遍採用五言形式,以風骨遒勁而著稱,並具有慷慨悲涼的陽剛之氣,形成了文學史上「建安風骨」的獨特風格。「風」偏重指精神氣質,就是文章的生命力,是一種內在的、能感染人的精神力量。有了風,文章才能鮮明而生動。「骨」偏重於指骨骼形態,指文章的表現力,就是文章應該表現的剛健有力。風,與作品的內容和情感有關;骨,體現在語言的運用上。故語言準確、簡練、明晰,文章就能表現得有力。因此,風骨是一個完整性,二者密不可分,合二為一。建安風骨又稱漢魏風骨,是以慷慨悲涼、雄健深沉為特點,以現實主義為信仰,以政治理想、民生疾苦、社會現實為內容的漢魏時期的詩文風格。以曹操為首的三曹、建安七子就是建安風骨的代表人物。

曹操詩歌突破了漢樂府民歌傳統(只反映現實,而極少涉及重大政治事件),直接反映了漢末重大歷史事件,以致作品被明代文學家、散文家鍾惺譽為「漢末實錄,其詩史也」,即以一種宏闊視野直接反映漢末動亂的現實及漢末重大歷史事件,能將史家實錄與詩人性情萃於一篇。譬如名篇《蒿里行》里,就有如下描寫,「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將諸侯討董、袁術稱帝等歷史事件在詩歌里展現出來。

因此,曹操把作為民間文學形式的樂府改造為文人文學重要形式發揮了重要作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馬晉一 的精彩文章:

封神最詭異陣法?十二金仙慘敗,老君出手才贏,背後還藏一個秘密
水滸此人名氣直逼關羽,宋江曾讓他當梁山老大?結果死得卻很蹊蹺

TAG:白馬晉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