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博士副部獲聘教授

博士副部獲聘教授

日前,曾任浙江副省長的毛光烈博士受聘為浙江大學兼職教授。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作為一名學者型官員,毛光烈曾有多部專著,涉及智慧城市、物聯網、網路變革等。

毛光烈(右)受聘兼職教授

在3月16日的聘任儀式上,浙江大學副校長嚴建華為毛光烈教授頒發聘書、佩戴浙江大學校徽。

毛光烈表示,自己雖不是浙大學生,但是幾十年來受益於浙大院士、老師的幫助,非常感謝、榮幸受聘於浙江大學,希望能夠儘力回報浙大。儀式結束後,他還為碩士研究生講授了《數字化工程與管理》課程。

長安街知事發現,毛光烈與浙江工程師學院(浙大工程師學院)頗有緣分。2016年9月,該學員舉行揭牌儀式暨開學典禮,時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的毛光烈出席了該活動。次年6月,他又前往該學院調研,並肯定了各項工作。

公開資料顯示,出生於1955年2月的毛光烈,是浙江江山人,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法學博士,高級經濟師。

他早年曾在金華、永康、義烏等地和省地礦廳、科技廳、發展計劃委、發展改革委任職。2004年起,外派寧波擔任市長,躋身副省級。2011年出任副省長,4年後轉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直至2018年1月卸任。

目前,毛光烈任浙江省智能製造專家委員會主任、省人工智慧發展專家委員會副主任。這個於2017年9月成立的委員會,是為了探索該省智能製造新模式,推動企業製造方式加快智能轉型。成員除了毛光烈,還有工程院院士譚建榮、電信浙江公司原總經理盧耀輝等,共計54人。

長安街知事注意到,作為一位學者型官員,毛光烈退休後仍然著力推進智能製造這項工作。

事實上,早在擔任副省長期間,他就曾分管工業和信息化、科學技術、知識產權等方面工作,並著有《智慧城市建設實務研究》《物聯網的機遇與利用》《網路化的大變革》等專著。

浙醫一院老院長鄭樹森曾回憶了這樣一件小事。參加黨的十六大時,自己到時任省科技廳廳長毛光烈的房間串門,剛好碰上新華社的一名記者在採訪。不巧的是,這名記者的一支圓珠筆,用了一半就不出水了。

毛光烈馬上就對那個記者說:「別小看了這個問題,它可折射出商品科技含量和科技創新的大問題。」鄭樹森是搞人體器官移植研究的,說到科技創新,也有一肚子的話要說,話題就這樣扯開了。

「對,從近幾年的經驗看,學科建設領域看準後,政府進行適當扶持,效果的確很明顯。」毛光烈贊同地說。就這樣,他和毛光烈你一言,我一語,一支小小的圓珠筆,談論了整整一個晚上。新華社那位記者專門就此寫了一篇文章。

此外,毛光烈還對家鄉飽含深情。《那裡有個名叫江山的地方》是江山的城市宣傳歌曲,作詞者正是毛光烈,其中就有「家鄉的叮嚀記在心上,遊子的眷戀山高水長」等詞句。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長安街知事 的精彩文章:

特朗普不再掩飾「打敗中俄」戰略目標,美國人看不下去了
蔡英文新論調對抗統一,島內已「炮聲隆隆」

TAG:長安街知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