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首次撤僑的中國軍艦,居然是日本戰敗賠償品!第一代南寧艦小史

首次撤僑的中國軍艦,居然是日本戰敗賠償品!第一代南寧艦小史

作者:風千里

聲明:兵說原創,抄襲必究

新中國成立伊始,百廢待興。軍隊剛剛步入建設新階段,而作為國家海防支柱的海軍,在起步階段更是舉步維艱。事實上,自清末以來,時局動蕩之下,中國海軍的建設長期處在青黃不接的窘境之中。到了建國初期,新成立的人民海軍真的可以用「家徒四壁,身無長物」來形容。大量從國軍手中接收過來的中小型艦艇,不是民國初年就下水的「老爺艦」,就是日本投降後從日方獲得的賠償艦。這些艦船噸位小,艦齡老,技術落後,又經歷過戰火的洗禮,艦況普遍較差。

50年代初,由江南造船廠整修完畢的部分日本賠償艦在黃浦江畔列隊檢閱

這種有海無防的困境迫使新中國不得不排除萬難重建海上力量。1955年,原華東軍區與中南軍區海軍被改編為東海與南海艦隊,5年後,北海艦隊成立,中國三大艦隊正式組建。通過中蘇友好合作協定,人民海軍從蘇聯獲得了一批當時奇缺的驅護艦(比如最著名的「四大金剛」),並在蘇聯的協助下開始研製自己的國產軍艦,同時對現有的老舊軍艦進行整修或改裝,海軍的家當開始慢慢充實起來。

「鞍山」級驅逐艦是當時海軍能夠獲得的最好軍艦,全部配屬北海艦隊

不過在當時,新中國的海防重點主要在渤海、黃海與東海方向,負責拱衛北方的北海艦隊與負責應對海峽的東海艦隊也因此獲得了更多的資源投入,耗費巨資購入的「四大金剛」(即蘇聯7型驅逐艦)加入北海艦隊,在蘇聯50型護衛艦基礎上研製的01型護衛艦一共建造了4艘,全部配屬東海艦隊。相形之下,南海艦隊卻只能依靠舊家當艱難度日,在相當長的時間裡,拱衛南部海疆的重擔居然落在了一艘舊日本時期建造的海防艦身上。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本雖然在短時間內佔領了廣闊的南洋地區,但如何保障這一片區域內海上運輸線的安全,卻成為日本人最為頭疼的難題。動用武裝民船根本無濟於事,數量有限的驅逐艦又應付不來,日本當時繼續一種易於批量生產的專用護航艦船。為應對戰爭需求,1941年末日本海軍即制定了所謂的「丸急造艦計劃」(マル急計畫),即建造一批包括航母、巡洋艦、驅逐艦以及海防艦在內的軍艦以用於未來的太平洋作戰。這其中就包括了一款名為「擇捉」級的海防艦。該型軍艦是在「占守」級海防艦的基礎上改進而來,與後者一樣,該艦在設計之初就考慮到為航行於太平洋海域的運輸船提供長距離護航,雖然標準排水量只有860噸,續航力卻達到了8000海里。

該艦裝備了3門三年式120毫米艦炮,在應付美軍驅逐艦的襲擊時還算夠用,不過該艦隻裝備了2座三聯裝25毫米高射炮和一座深水炸彈投放器,這使得防空與反潛能力顯得極為單薄,而在太平洋戰爭期間,大量來往於南洋海域的日本商船都是被活躍於水下和空中的美軍潛艇與轟炸機擊沉的。可以說在設計之初,「擇捉」級作為護航艦就存在著巨大的缺陷。同時,為了便於批量生產,相比占守級,該艦將生活設施大大簡化,取消了取暖系統,船員生活艙也被設計的很簡陋。在遠距離護航期間,「擇捉」級惡劣的工作生活環境讓人難以深受。

海試中的首艦「擇捉」號,戰後作為賠償艦移交給美國,並被拆解出售

從首艦「擇捉」號於1943年下水,截至日本投降,「擇捉」級一共建造了14艘,全部用於執行商船護航任務,有時為了緩解運力不足的壓力甚至親自上陣,騰出一部分空間裝載軍需物品。「擇捉」級貧弱的反潛與防空能力卻令他在護航任務中,連自身安全都難以保證。14艘擇捉艦中竟有6艘是被美國潛艇擊沉,2艘被艦載機擊沉,1艘觸雷沉沒。剩餘的幾艘熬到了日本投降,在短暫執行了運送複員士兵回國的任務後,除個別被就地拆解外,全部移交給盟國。有3艘被中國海軍獲得,其中「隱岐」「對馬」兩艦是被作為賠償艦移交給當時的民國海軍,而「滿珠」艦的身世則更為複雜。

在東京灣內海試的「隱歧」號,戰後作為賠償艦移交民國海軍,被命名為「固安」。加入人民海軍後被命名為「長白」

在日本投降前,作為「擇捉」艦的12號艦先是在1945年1月在越南金蘭灣外被美軍潛艇襲擊而損壞,修復後又在隨後的「南號作戰」中被美轟炸機擊沉。不久「滿珠」號被成功打撈並拖到香港進行修復,但還沒完工日本就宣告投降。躺在船塢中的「滿珠」艦被當時的民國海軍接收,並拖到廣州黃埔造船廠待進一步維修。

1943年剛下水的「滿珠」號,艦上的三門120毫米艦炮清晰可見

在「南號作戰」與「滿珠」一起被美軍B-25轟炸機擊沉的一艘丙型海防艦

由於海軍經費困難,加上南京方面的問題,本是殘體的「滿珠」艦根本得不到任何妥善修復,原本計劃拆解出售,卻因為時局動蕩,竟被擱置在船廠直至解放戰爭結束。到我軍驗收時,人們發現,「滿珠」艦雖然已是千瘡百孔,但船體沒有致命損傷。50年代新成立的南海艦隊極其缺乏軍艦,因此上級要求黃埔造船廠聯合江南造船廠,組織專家和工人對「滿珠」艦進行全面整修,限制在船廠內接近10年的滿珠艦終於重獲生機。

完成整修的南寧艦,艦橋進行了重新設計,加裝了蘇制艦炮,艦艏的蘇式炮塔顯得十分醒目

1955年,整修一新的「滿珠」艦重新下水,並被命名為「南寧」號。整修後的南寧艦前半段船體經過了重新設計,船體總體延長了60厘米,生活設施參考同期的蘇聯護衛艦進行改裝,同時拆除了原日式艦炮和對空機槍,換裝了3座蘇式B-34型100毫米艦炮,和3座37毫米副炮,可以說與原來的「滿珠」相比,「南寧」在綜合作戰能力上有了一定的提升。交付南海艦隊的「南寧」艦擔任旗艦,成為整個艦隊的指揮中樞——這恐怕是當初滿珠艦的日本設計者們根本無法想像的。

他們更加無法想像,這艘原本只承擔海防任務的老艦,在此後的幾十年里一直是南海艦隊的主力之一,並在歷次巡視南部諸島任務中,多次與美國軍機與越南艦艇周旋,甚至在1963年再度重返南洋地區。1965年印尼爆發大規模排華事件,「南寧」艦正是作為撤僑艦隊的旗艦,遠赴印尼執行撤僑任務,並向印尼當局示威。這是人民海軍自成立以來首次赴遠海執行任務。南寧艦在20年後再度來到南洋,只不過上一次的身份是侵略者的爪牙,這一次卻是執行護僑撤僑的和平方舟。

在此後的歲月里,為人民海軍立下汗馬功勞的南寧艦甚至登上了熒幕,在電影里扮演敵方軍艦,成為中國最早的「明星艦」。在電影《碧海丹心》中,南寧艦飾演國軍海軍驅逐艦「泰華」號(虛構),而在更有名的電影《南海風雲》中,南寧艦則「飾演」了南越海軍10號艦(虛構)。

在電影《碧海丹心》中「飾演」國軍「泰華」艦的「南寧」艦

在電影《南海風雲》中,由南寧艦「飾演」的南越海軍10號艦

歷經坎坷,飽經風霜的南寧艦最終在1979年光榮退役,並最終拆解,結束了他長達36年的服役生涯。36年彈指一揮間,這艘海防艦見證了就日本海軍的覆滅,卻又陪伴著一個新興大國的海軍走過了最初的艱苦歲月,在迎來朝霞之際功成身退,成就了一段非凡的傳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兵說 的精彩文章:

F35與陣風相差一代,法國陣風1.5億,為何陣風反倒昂貴呢?
中東大戶購買武器,為何總是鬧得全世界知道?其中大有用意

TAG:兵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