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甲午戰爭如此慘敗,光緒皇帝要負幾分責任?

甲午戰爭如此慘敗,光緒皇帝要負幾分責任?

作者:金滿樓

中國傳統皇權政治歷行兩千餘年,而說到這種皇權體制,要碰到開明有為之君如康乾盛世這種,倒也不是什麼壞事。

不過,這事換到晚清可就不怎麼樣了。

您看啊,這咸豐、同治、光緒乃至宣統,接連四朝不正常,皇帝不是早死就是生不齣兒子,慈僖太后由此把持權位幾十年,在其治理下,大清帝國一步步滑入深淵。

等到1889年光緒皇帝親政後,老太后仍抓權不放,加上多年的後黨已成氣候,在權力移交過程中,隱然形成帝後兩黨之爭。

而隨著年齡的增長,光緒皇帝也開始變得自主而逆反,其自知為一國之君,當奮發圖為,特別在狀元老師翁同龢的教導下,也頗想做一個明君聖主。

甲午戰爭如此慘敗,光緒皇帝要負幾分責任?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但是,光緒皇帝從小長於深宮,養於婦人之手,其有捍衛國家主權的決心,但對中日軍事力量的現狀不甚了了。

而其身邊的主要大臣,如最重要的軍機處卻多為庸祿無知之輩,如禮親王世鐸,唯唯喏喏;額勒和布,沉默寡言;太后身邊的紅人孫毓汶,以迎合為能事。

甲午戰爭中,翁同龢及其帝黨、還有朝中清流們無疑起到關鍵作用。

但是,翁同龢本人不諳軍事也從未做過外任官,更不要說統兵打仗、有過戰爭經驗,其他如李鴻藻、文廷式、志銳等「帝黨」成員也都如此。

就是這些人,卻在甲午年中一味主戰而渾然不知其中的巨大危險。

在他們眼中,清軍打敗日本這個「蕞爾小邦」簡直是不費吹灰之力,北洋艦隊耗費重金,此時不用,更待何時?

光緒皇帝畢竟年輕,經驗不足,被這些人一鼓噪,便成了最堅定的主戰派。

甲午戰爭如此慘敗,光緒皇帝要負幾分責任?

唐德剛在《晚清七十年》里細查道光、咸豐和光緒祖孫三人分別應對第一、二次鴉片戰爭和甲午戰爭的時候,發現其心態如出一轍:

「開戰之初,三位萬歲爺總司令都意氣風發,堅決主戰。臣民有畏縮主和者,簡直是殺無赦。

可是迨戰爭爆發,洋兵把清兵打得一敗塗地,萬歲爺又驚惶失措,抱怨當初主戰者欺君罔上,誤國誤民,要他們提頭來見。」

正因為如此,小皇帝才不斷辱罵那七十多歲的李鴻章,逼迫老李立刻率領他那過氣的淮軍殺奔戰場,至於有無準備、結果如何,從不考慮,或者乾脆瞎指揮一通。

開戰前,光緒皇帝發布上諭,派大軍入朝。兩天後,因遲遲不見李鴻章奏報進兵計劃,其大為震怒,「傳懿旨亦主戰」,並給李鴻章發去措辭極其嚴厲的電報:

「現韓倭情事已將決裂,勢不可挽,朝廷一意主戰。……若顧慮不前,徒事延宕,馴至貽誤事機,定惟該大臣是問!」

甲午戰爭如此慘敗,光緒皇帝要負幾分責任?

旅順吃緊後,小皇帝大光其火,「前因旅順防務緊要,電飭李鴻章親自巡歷,激勵守御,迄今旬日,不見一字復奏。當此軍情萬緊之時,豈容如此玩誤!

『定遠』等船,迄今尚未修好,不知丁汝昌所司何事?殊甚痛恨!『

定遠』、『來遠』等為該軍制勝利器,著丁汝昌即日前往旅塢,將兩船帶出,倘兩船有失,即將丁汝昌正法!」

北洋艦隊被圍困在威海衛後,小皇帝又下令:

「我海艦雖少,而鐵甲堅利,則為彼所無,與其坐守待敵,莫若乘間出擊,斷賊歸路。

威海一口,關係海軍甚重。在事將弁兵勇,倘能奮力保全,將登岸之賊迅速擊退,朝廷破格酬功,即丁汝昌身嬰重罪,亦可立予開釋。」

小皇帝火氣很大,但他哪裡知道,北洋海艦隊在軍艦減少、多數軍艦有傷的情況下,乘間出擊恐怕是加速死亡,而斷賊歸路,又如何斷起?

啥也不懂,這不是在瞎指揮嗎?如此一來,不戰敗才怪呢。

節選自新書《歷史深處的嘆息:走向民國的蒼茫故往》(山東畫報出版社2019年)

甲午戰爭如此慘敗,光緒皇帝要負幾分責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坑爹史冊 的精彩文章:

近代江西窮歸窮,但出了個媲美胡雪岩的大富豪,他就是周扶九
除之方能後快:蔣介石為何非殺了楊虎城不可?

TAG:坑爹史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