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不願佛系修身,也不想強烈推娃?魔都媽媽有條自救公式告訴你

不願佛系修身,也不想強烈推娃?魔都媽媽有條自救公式告訴你

原創: 嚕嚕肉 大J小D

大J的話

兩周前,我的第四本新書《打造兒童超級大腦》開始預售了,裡面我提到了兩個自發組織的學習群,群內成員從18年5月開始重溫我的千聊課程,在今年春節結束了學習,並且每人寫了一篇畢業論文,總共將近10萬多字。

這件事是在我完全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的,當時我知道後,第一反應是,「啊,竟然有人比我的內推力還高。啊,竟然還是好幾百人都這樣」,哈哈,開玩笑的。

兩月份在北京的時候,我最開心的一件事就是見到其中一部分群成員。我今年的目標就是希望可以去到更多的地方,見到更多的你們,聽你們講自己變得越來越好的故事。

不願佛系修身,也不想強烈推娃?魔都媽媽有條自救公式告訴你

那天吃飯時,她們和我分享了很多,然後幾乎每個人都和我提起了一個名字,告訴我,她是如何在這個群里開始了「開掛」人生的。

那天吃完這頓飯,我第一反應就是要找她約稿,讓她寫寫她的故事。於是,就有了今天這篇文章。

文:嚕嚕肉

魔都 30+中年少女,寶寶knokno 3歲半,他能溫和能體會他人情緒,「配置」上卻刷不出任何亮眼的數據。從職場到養娃,我沒什麼高亮「成績單」,有的就是普通媽媽帶隊練級的心路歷程,那些一路的糾結,以及讓我擺脫糾結的成長。


最普通的人,可能最焦慮

knokno 2歲的時候,我是最焦慮的。他從 baby 向 kid 轉變了,周圍人開始討論托班、開始盯著幼兒園。昂貴的私立自然一萬個好,如果能對口一個公立示範園,也能接受,就怕「公不成、私不就」。

預約探園,開始會被學費嚇到,後來,每月1萬早司空見慣了。專業名詞「STEM」、」蒙特梭利」、「華德福」剛能勉強分清時,又被灌輸了「小學才最關鍵」的理念,趕緊攻略體制內、體制外……

看到「別人家的孩子」時,我是血槽加滿、充滿鬥志,可一回頭看見自家的小鼻涕蟲,立馬焦慮爆表:

什麼歲月靜好,一邊去,我只要你將來過得比我好!

不願佛系修身,也不想強烈推娃?魔都媽媽有條自救公式告訴你

隨著knokno進私立幼兒園,我化焦慮為行動:花大價錢去買培養邏輯思維能力的教具、日常生活用英語交流等,我對孩子的要求瞬間提高。

可是,孩子卻茫然不知,一次次打翻我精心準備的教具,堅持要玩水龍頭;一次次對著說英語的我流淚嘶吼:「媽媽,你說話啊說話啊,我真的聽不懂!」

我遲疑了,我不知道什麼是對的,什麼是錯的,錯的是我,還是我的「傻兒子」,還是這個焦慮的社會!很感謝當時遲疑的自己,我放慢了腳步,我想起了大J。

我一邊讀著大J公號文章,一邊反思自己看自己、看孩子、看周圍的角度。

我克服了三分鐘熱度,認真地重新去學了一遍千聊的全腦啟蒙課,還加入了課後學習群,頂著壓力堅持和大家一起學習、吸收、輸出,一次次深夜討論(被我隊友戲稱為「拜月神教」)鍛煉了我的思考和表達。

我認識了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組團批判性閱讀了大J推薦的書(見書單),《魔法歲月》、《怎麼說孩子才會聽》、《正面管教》,尤其是《無條件養育》,一邊看一邊覺得臉頰火辣辣的。

不願佛系修身,也不想強烈推娃?魔都媽媽有條自救公式告訴你

我明白了自己內心真正的糾結是什麼,我耗費心力生養一個孩子,最想給予他的禮物是什麼?最想從孩子身上得到的禮物是什麼?

既然我真正在意的,並不是孩子將來的大學、高薪的工作,而是心與心的陪伴,和孩子一起體會學習的動力和快樂。

我何不去琢磨如何讓孩子在學的過程中更讓他接受,而不是要一個結果呢?


我的思維轉變公式:思考(觀察)+執行(實踐)+復盤(分享)

看問題的角度變了,問題好像就迎刃而解了。

最明顯變化的就是陪玩過程,knokno不願意玩我準備好的教具時,我不再先著急或沮喪,第一反應是思考(觀察):

knokno不喜歡拼圖,但很喜歡貼紙這類安靜遊戲。所以,我買了一堆不同的貼紙,其中也包括「拼圖玩法」,讓他玩貼紙過程中接觸拼圖。

knokno一直在遊戲墊上玩耍,容易分散注意力。我就買了兒童桌椅和一套練習冊,提供環境,用固定的桌子椅子來給他一個安靜的信號。

不在乎具體做了什麼,而是注重他有沒有集中安靜10分鐘,坐姿是否符合三個90度,哪怕他自己畫畫連線有自己的主張,都不去干涉。

(關於三個90度和桌椅怎麼選,可以看這篇文章《這家紐約幼兒園只做一件事,卻大幅提高孩子專註力》)

我沒有忽略他真的很喜歡玩水,會在畫畫前讓孩子去裝水;做色彩實驗的時候,讓孩子去洗試管量杯;加入洗澡玩具,讓他感受到快樂。

不願佛系修身,也不想強烈推娃?魔都媽媽有條自救公式告訴你

第二步,就是執行(實踐),也是我擅長的部分 :在買買買的時候,除了啟蒙類的貼紙書, 又發現還有數學繪本、桌遊玩具等。

買回來之後做了分類,我的眼界從孩子不愛玩兒的「邏輯類桌游」,開闊到了更大的領域。我把這類邏輯數感類的教具,分為四大類,分別是:

(1)「教師」用書,這類資源是我自己看的。每天記在紙上一個關鍵字,提醒自己下班後可以陪孩子玩一個遊戲。我看的比較多的自然是大 J 的公號文,其他還有《真正的蒙氏教育在家庭》、《Everyday mathematics》。

(2)數學繪本,每天晚上讀一本,knokno睡眠的時候是會自動複述睡前經歷的,等於在夢中鞏固一次知識,不要太划算哦~比如《走進奇妙的數學世界》、《你好數學》、《有趣的物理》、《math start》等,風格都很小清新。

(3)數學練習冊,比如《小紅花系列》的貼紙書、《新加坡數學》練習冊、《3 歲寶寶全腦開發大書》等,用來「檢測」孩子概念有沒有掌握的,做不出來完全沒有關係,繼續在生活中慢慢輸入就行了。

(4)桌游類,好比大J很早就推薦的小狗屋、磁力貼、人體拼圖等。我從孩子喜歡的點入手,適當降低難度;在孩子面前扮演「我也不怎麼會」的角色,提高孩子的自信心和願意嘗試的積極心態。

不願佛系修身,也不想強烈推娃?魔都媽媽有條自救公式告訴你

第三步,堅持復盤(分享) :

自我內化。我會自己一遍遍復盤經歷過的事情,自己說了什麼、做了什麼,下一次怎麼會做得更好;

和寶寶對話。一來一回地和寶寶通過對話,繪畫,遊戲來交流,總是會有很多的驚喜;

和朋友思維碰撞。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進行頭腦風暴,深度話題思維碰撞,一起複盤情緒日記;

自從我的心態好了,反而會更加容易看到knokno每一次的小進步,孩子也漸漸會有內驅力去自我「攀爬」和「探索」,有些地方甚至是他拉著我前進。


讓自己舒服,也讓家庭和諧

對於隊友,我從不叫豬隊友做起,把爸爸放在和我平行的位置,放手讓爸爸去做。雖然哄睡的時候總是他睡在孩子前頭,但總體來說還是在育兒第一線的,爸爸力氣大,擅長換尿布、抱孩子、布置區角。

我們約定好尊重各自的happy hour,買了和手機配套的智能手錶作為生日禮物,減少不必要的刷手機機會;也會加入單獨親子互動的時間,另外一個人就可以做點自己的事情。

我們還一起設定「家庭會議」,因為都覺得兩個人花同樣長時間去學育兒知識,其實也是一種浪費。

我會先學習然後在家庭會議里「演講」;不搞一言堂,列印出網路上的案例,和爸爸一起試圖找出,適合我們家庭價值觀有共性的精神綱領。


(大J亂入:這也是我在家經常做的一件事,而且我發現如果我可以講的讓隊友理解並且記住,那就說明我是真正內化了這個知識點了)。

不願佛系修身,也不想強烈推娃?魔都媽媽有條自救公式告訴你

因為我們都是上班族,需要老人支持的時刻一直存在。我解鎖了原生家庭的和解能力,我現在更能客觀、善意地去看待老人行為背後的原因;分類各自的「帶娃技能抽屜」,合作協同漸漸上台。

第一步就是打破對立面,讓他們做擅長的事情。比如奶奶是比較「雞血」的,可以主導一些劃線之類的「紙面遊戲」;外婆手腳麻利愛做家務,knokno跟著學會了收衣服,還會抖一下,跪在地上擦地板的樣子實在比我還專業;爺爺愛踢球,外公會燒菜,都是很好的親子遊戲。

當然我們還是有理念不合的時候,當分歧擺在那,我會提前在孩子不在場的情況下,和老人先溝通好,抓大放小,平時的生活中,老人能幫忙照看,已經是感恩。教養之責,還是在於父母。


從愛開始

回想最初,我不是一個喜歡孩子的人,總覺得過於吵鬧,又過於弱小。

一切的開始於 6 月的那個晚上,護士小姐把新生兒小床移到了我旁邊:「孩子大便是墨綠色的,不要擔心,哭了就給他換尿布,不會就叫阿姨。」

隊友照顧我好幾天沒有睡了,現在心事了了,正在呼呼大睡。

我看著這個弱小的生命,

緊張地第一次握住了他的小手……

作者介紹:

嚕嚕肉,坐標上海,汽車行業工程師。性格果斷執行力強,曾經以結果為導向,重效率,有了孩子之後,解鎖各種技能和大腦重新布線,更有同理心,更善解人意,更重視過程的攜手同行。


大J叨叨叨

記得那晚北京吃飯時,每個群友都在和我說,只要堅持下來,我們每個人都能看到身上扎紮實實的進步的,可惜的是,真正堅持下來的還是少數。說這個話時,每個人眼裡都是亮亮的,無比確信。那一晚,我覺得好幸福的。經常有人問我,大J,做公號以來最開心的時刻是什麼?四年來答案始終沒變過,就是你們告訴我,因為我這個公號,你們變得更好了。

最後還是用昨天那篇文章《一個極其真實的故事,道出階層差距和教育焦慮的本質》做結尾:

看別人的故事,要長自己的見識;

千萬別變成了看別人的故事,打擊自己的士氣,弄亂了前進的步伐。

對了,這幾天好多朋友留言,想預定我的第四本新書,結果發現之前的優惠碼用完了。昨天特地又去找了噹噹網,申請了整整一天,終於要來了一批新的優惠碼:J5W38P(可以抵扣5元),給需要的朋友們。

不願佛系修身,也不想強烈推娃?魔都媽媽有條自救公式告訴你

閱讀更多文章,請點擊更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J小D 的精彩文章:

從小玩這五個小遊戲,今後上學更能認真聽講
薦書|及早開啟影響孩子一生的金錢對話

TAG:大J小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