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我的第一課 :你好,中國字

我的第一課 :你好,中國字

我的第一課


你好,中國字

去年底,由蘇州90後小伙陳柯宇作詞、作曲演唱的歌曲《生僻字》在網路一經發布便迅速走紅,許多學生都把唱《生僻字》作為炫耀自己的一種方式。

這種形式對認識生僻字、記憶文字都有不錯的功效,但對於語言傳承、漢字文化推廣而言,並不見得有多少積極價值。

我的第一課 :你好,中國字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印度前總理尼赫魯曾說,世界上有一個美麗的國家,它的每一個字,都是一幅美麗的畫,是一首優美的詩。我們中國人總把「詩」說成「詩歌」就是因為詩都是可以「歌」的,《生僻字》走紅正是因為它採用了「歌」的形式。但這一首首優美的詩如果沒有一幅幅美麗的畫作鋪墊,背後必然還是空的。

作為一個有20年教學經驗,並長時間學習研究宣傳推廣吟誦文字訓詁的中學教師,自然要利用好開學的機會,來一堂吟誦加漢字探源的第一課,課的題目就叫《你好,中國字》。

課堂上,學生先演唱《生僻字》,繼而我追問其中的字意,絕大多數學生都傻了眼,個別學生開始查字典。

然而,這也只能解決一小部分問題,學生用的小詞典解讀得比較淺顯,甚至個別生僻字還未收錄其中。中國的漢字基本都是從象形文字而來,一路經過各種字形演變,許多字詞已經「面目全非」,現代人必然對其陌生甚至產生誤解。

怎麼在課堂上「解決」呢?那就從導課開始吧。我首先給學生提供一個生活場景:

人們見面經常會遇到的一種經歷:你貴姓?我姓zhang。「弓長張」還是「立早章」?這個拆字法對不對呢?「弓長張」還可以,「章」拆分成「立早」是不能解釋的。

其實這個「章」只能拆分成「音十」而不能是「立早」。許慎的《說文解字》說得很清楚:「樂竟為一章,從音從十。十,數之終也。」比如「意」拆分開來就應該是「音心」,「心中之音」就是「意」。

了解以後,學生的興趣一下提升起來。再比如,「一張一翕」的「翕」字,《舌尖上的中國》中「老饕」的「饕」,不太好解釋。怎麼辦?我們都可以進行拆字,一拆分就出來了:「翕」是「合羽」,所以「翕」的意思就是收攏羽毛、收攏翅膀的意思;「饕」左上為「號」右上為「虎」,下面是「食」,合起來就是吃飯的時候還要發出像老虎一樣的號叫聲,這是要吃獨食,就是貪吃之人啊!

「那《生僻字》中的詞語意思可不可以這樣解釋呢?」學生們果然上鉤了。

「那我們就解解《生僻字》的歌詞?」

「好啊!」

於是,我們從所謂正式的生僻字歌詞開始:「魃魈魁鬾魑魅魍魎」都是「鬼」字底,就都與「鬼」有關。但什麼是「鬼」呢?我把「鬼」字從甲骨文到金文到戰國文字到小篆,以及說文解字的字形演變給學生展示出來,學生們一看就知道,「鬼」原來是頭上帶一個面具身後裝飾有小尾巴的人,進而引申出「離世之人」和「面容恐怖的人」。再把上面的一個個不同文字的部件拆分出來分析,同時引入學習過的詩句或人物進行驗證,一個個貌似不好區分也不好理解的漢字變得親切可愛起來。

「又雙叒叕火炎焱燚水沝淼(4個水)土圭垚(4個土)」全都是一二三四的文字結構,多有趣!一個「又」是「右手」,因為人類絕大多數是右撇子,所以有「反覆、重複」的意思;「雙」就是兩隻右手在一起,是借代手法,其實是說兩個人「成雙成對」;「叒」是一個手在上面或前面,兩個手跟在下面或後面,就是「同心相隨」;「叕」是四個手在一起,要麼是主動聯繫結盟,要麼是被綁在了一起,所以就是「連綴」。「又雙叒叕」合起來是十個「又」,表示反反覆復沒完沒了……

「煢煢孑立沆瀣一氣」。「煢」由「(上面兩個火,下面一個禿寶蓋)(yíng)」和「卂(xùn)」兩字組成。「」本意是被遮蓋住的物體依然可以發出像螢火蟲一樣的光芒,也表示環繞;「卂」是鳥飛的迅速;合起來表示「鳥迅速而盤旋地飛」,這樣的鳥註定孤單,所以又有「孤單無兄弟」的意思……

「沆瀣」都是「氵」旁,表明與水有關。「沆」拆分成「氵」和「亢」,是水流高亢水勢大的意思,「瀣」拆分成「氵」「韰」,「韰」本來是一種類似韭菜生長迅速的植物,合起來是水流迅速的意思。「沆瀣」原本指的是霧氣露水;「沆瀣一氣」和「沆瀣」無關,而是唐朝一個典故……

了解到這裡,有學生感嘆:以前我們學習文言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要麼查課後注釋,要麼查閱字典詞典,可是一到考試就犯蒙,陌生的字詞我們就只能憑學習經驗和死記硬背。現在學會了這種方法,為我們掃清了生字詞的障礙,以後就能更好地學習文言文和古詩文了。

聽到這裡,我會心一笑,在心底默默鼓勵自己,繼續為學生上好每一課。

(作者單位系山西省運城市康傑中學)

《中國教師報》2019年03月20日第5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好消息!孔子故里將建中國教師博物館
【兩會E政錄】新時代如何推進教育現代化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