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孩子學習不長進,究竟是家長的責任還是遊戲的鍋?

孩子學習不長進,究竟是家長的責任還是遊戲的鍋?

「我們不需要知道電子遊戲是什麼,它會不會造成我們近視,使我們上癮。我們只是需要一個背鍋俠,一個可以掩蓋家庭教育失敗,社會教育失敗的東西現在我們稱呼它為遊戲。其實,十五年前它叫做早戀,三十年前叫做偶像,三十五年前叫做香港電影,四十年前叫做武俠小說。」

前段時間,一則《家長怒進遊戲群控訴》的新聞震驚了整個國內ACG文化圈。一男孩母親趁孩子不在時,登錄了孩子的QQ賬號,並在孩子所在的遊戲群里控訴群員,大發雷霆。

具體內容見下圖:

起初男孩母親只針對群里成員傾瀉火力,挑明自家孩子成績不好,向群里成員討要說法。後來便將目標上升至了整個ACG圈,說起了別人家的孩子,甚至是所有網友,開始無差別攻擊。可以看出,孩子母親確實是非常為自己的孩子著急。但遺憾的是,孩子母親的發言就只是被眾人當做「無能狂怒」,成為了網友們飯余茶後的談資笑料。孩子學習不好,家長著急,實在是見怪不怪的事情,也不是不能理解。

其實在筆者看來,當今社會,如果說孩子的學習出現問題,家長的第一反應肯定是選擇將責任推給孩子喜歡的、熱衷的事物身上,而從來不會去反省是否是家長方面有了問題。對於一個家長來說,看似他們非常負責任地為自己的孩子著急,但其實這件事情本身,就是一位家長非常不負責任的表現。簡單來說,在大多數時候,做家長的不會去關心自己的孩子玩的遊戲叫什麼,只知道自己的孩子玩遊戲。而玩遊戲這件事本身在家長的眼裡就是一種負面且不積極的事情,自然而然地就會把鍋扣在遊戲的頭上。但筆者認為,這個鍋,不應該由遊戲來背。

在這起事件之後沒幾天,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發布了《中小學生及其家長網路遊戲認知與態度研究》的報告,報告從六個不同地域、不同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的城市中抽取農村學校和城市學校各三所,對上至高中三年級下至小學四年級的學生進行隨機抽樣和目的抽樣,對學生及其家長進行了問卷調查,考察歷時7個月。這份詳實的報告,客觀分析了解中小學生及其家長兩個群體網路遊戲的認知、態度與行為,也揭示了中小學生遊戲行為與家庭環境、家庭教育、親子關係等因素之間的諸多聯繫。最終得出的結論是:親子之間關係越差,越容易沉迷網遊。

從這份報告中我們還可以了解到:

1.遊戲時下已然成為孩子之間的社交語言,家長可善用遊戲與孩子進行溝通。

2.有將近七成的家長選擇通過時間約束孩子的遊戲行為,成績好的孩子家長管理更加有方。

3.絕大多數孩子喜歡主動與家長討論遊戲相關話題,但僅有一成家長願意和孩子一同遊戲。

4.沉迷網遊的孩子多來自忽視型(因各種原因無法給予孩子及時的關注)和專制型(對孩子的控制欲極強)的家庭。

還有數據表明,能夠正常使用網路的中小學生占將近八成之多,而僅有百分之二的未成年人對遊戲行為成癮。並不是所有孩子都像老師或家長理解的那樣,只要接觸網路就是有網癮。多數未成年人對網路持正面認知,也能自主認知網路帶來負面影響;而多數家長對網路持負面認知,甚至有些家長還會談網色變。

儘管有真實的數據擺在面前,也並不能十分有效的能讓報有極端想法的家長改觀。我們可以回想一下,早些年間,網路並不普及也並不發達,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也唯有報紙、廣播電視這些比較受限的途徑。起初「電子遊戲」是以街機的形式進入國內市場,街機以投幣開局,多以格鬥或飛行射擊為主,易上手難精通,除非靠不斷地反覆練習嘗試。而如果想要有機會反覆練習,代價就是要不斷地用現金換購遊戲代幣。許多商家看到商機,便紛紛購置街機開設街機廳,並慫恿中小學生前來遊玩。人們向來對昏暗擁擠,烏煙瘴氣的場所沒有什麼好感,因為往往這些場所從來都是「社會氣息」比較濃重的社交場所。孩子總會想方設法前往,而家長們也總會想辦法圍追堵截。

2000 年,《光明日報》刊出一則揭露武漢地區電腦遊戲泛濫的調查報道《電腦遊戲,瞄準孩子的「電子海洛因」》,從此引爆輿論。記者在暗訪時發現,遊戲室老闆往往使出渾身解數,不僅慫恿學生「駐留」在遊戲廳,而且還千方百計鼓勵更多的學生嘗試遊戲。暗訪時一個青年曾告訴暗訪記者:「這電子遊戲就是毒品,就是海洛因 4 號,不是我引誘他,孩子一迷上了,自己就會變壞。」遊戲廳老闆也說:「整天在遊戲廳里的孩子,只有一個結果,男孩子最後變成搶劫犯、小偷,女孩子最後變成三陪小姐。」怎麼樣?這兩句話是不是會有一些在哪裡聽過的感覺?許多青春題材影視作品中都會出現,正是出自這裡。就這樣,「電子遊戲」一詞在許多人的印象中成為了帶有負面影響的存在,是遊戲出生就帶著「有毒」的標籤嗎?說到底,還是我們自己人為導致的結果。

我們可以換個思路分析一下:我們平時切菜用的刀,是工具。如果有人拿著這把刀傷了人,你肯定不能說刀有罪吧?遊戲也是如此,遊戲本身是遊戲公司為了掙錢而生產的商品,有的遊戲公司在設計遊戲時的目的就是為了讓人上癮,他們的資料庫里有的是樣本,他們比孩子的家長更了解他們的孩子,他們知道孩子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所以說,作為家長,與其因為孩子沉迷遊戲而擔憂,不如多花點時間多了解孩子的情況,多給孩子做一些引導,採取強硬的措施往往只會適得其反。就像大禹治水一樣,堵是沒有用的,要嘗試開導和疏通,及早提升孩子的網路素養,使其知網懂網,愛網懂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手游這點事 的精彩文章:

隱形守護者差點被惡評摧毀,steam出新機制,將剔除惡意差評
最強刺客馬超擁有幾段位移?說六段的都是黃金,八段的至少鑽石二

TAG:手游這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