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宋能有後來建炎中興的局面,有位女人功勞比中興四大名將還大

南宋能有後來建炎中興的局面,有位女人功勞比中興四大名將還大

中國歷史上有兩次非常著名的中興,一個是東漢初年的光武中興,另一個則是兩宋之交的建炎中興。 建炎中興的中心人物自然是宋高宗趙構,但其實還有一個人對於大宋中興居功甚偉,此人就是深明大義,歷經磨難的孟皇后。

南宋能有後來建炎中興的局面,有位女人功勞比中興四大名將還大

孟皇后是宋高宗特別尊敬的伯母,宋徽宗先迎後逐的嫂子,宋哲宗立而又廢的皇后,她是由宋英宗的高後推上皇后之位的,而她的命運則是被宋神宗時期的變法之爭徹底打亂的,可以說這個奇女子的一生是和北宋後期南宋初期的歷史緊密相連,密不可分的。

孟皇后生於公元1073年,那時候王安石變法正在轟轟烈烈,如火如荼地進行著,而保守派則在等待著機會將變法派擠下相位取而代之。變法派的主要人物是王安石、呂惠卿、章惇、蔡京、蔡卞(蔡京的兄弟,王安石的女婿),保守派的代表人物是司馬光、呂公著和蘇轍等人。

南宋能有後來建炎中興的局面,有位女人功勞比中興四大名將還大

孟皇后是在十六歲時被太皇太后高氏選中立為後宮之主的,時值公元1089年,彼時支持變法的宋神宗已經駕崩,繼位的宋哲宗還未成年,朝政大權掌握在垂簾聽政的高太后(更準確的說是太皇太后)手中。 高太后在政治上持保守態度,堅決反對變法,即使變法派的章惇在擁立哲宗繼位上立下了大功,她老人家仍然把他趕出了京城,後來章惇又被貶到了幾千里之外的嶺南,以至於他從心底里恨透了保守派。

宋哲宗元祐八年,即公元1093年,高太后病逝,哲宗皇帝開始親政。年輕的皇帝是變法的支持者,於是作為變法派主力的章惇又被召回朝廷任職,並且成了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 章惇不但很快恢復了被保守派廢除的青苗法、保甲法、免役法等法令,而且對保守派官員及其家人展開了瘋狂報復,司馬光、呂公著等已逝大臣的謚號被奪墓碑被毀,而且差點被挖墳掘墓,蘇轍、范純仁(范仲淹之子)等健在者都被貶到偏遠地方去做有名無權受人監管的閑職。

南宋能有後來建炎中興的局面,有位女人功勞比中興四大名將還大

因為孟皇后是章惇眼中的「老奸」高太后所立,不可避免地成為了他展開報復的首要對象之一。而高太后的保守立場和宋哲宗的變法主張針鋒相對,所以,哲宗皇帝對孟皇后的感情也不是很深,他最喜歡的后妃是貌美而多藝的劉婕妤,劉婕妤則憑恃著皇帝的寵愛一直在覬覦著皇后的位置。

當時孟皇后的小公主得了重病,太醫們想盡了辦法卻都未能見效,作為母親的孟皇后心急如焚,以至於病急亂投醫,把最後的希望寄托在了宮外道士的神符聖水上,但是神符聖水並沒有傳說中那麼神奇,可愛的小公主最終還是在孟皇后懷抱里永遠閉上了眼睛…… 痛失愛女本已是人生之大不幸,更不幸的是,這件事成了章惇和劉婕妤攻擊陷害孟皇后的把柄。

俗話說「世上沒有不透風的牆」,孟皇后宮中有符水的事情很快就傳到了劉婕妤耳中,於是她就誣陷孟皇后心懷叵測用符水詛咒皇帝,宋哲宗將信將疑,派人把孟皇后宮中的宮女太監押到大理寺接受審訊。

南宋能有後來建炎中興的局面,有位女人功勞比中興四大名將還大

大理寺的官員們受了章惇等人的指使,對孟皇后身邊的宮女太監嚴刑拷打,逼他們招認孟皇后有詛咒皇帝之舉,但孟皇后平素待人和善,平易近人,那些可憐的宮女太監寧肯斷肢割舌也不願誣陷他們愛戴的好皇后。 欲加之罪,何患無辭,大理寺官員們見嚴刑逼供沒有結果,就捏造編織了一連串的口供,給孟皇后定了「旁惑邪言,陰挾媚道」的罪名,於是,無辜的孟皇后被宋哲宗廢掉了,隨後被逐出皇宮到瑤華宮(此宮乃是道觀之名)出家做了女道士。

公元1100年,宋哲宗駕崩,他的弟弟趙佶繼位,是為宋徽宗,此後,孟皇后被召回了皇宮,但不久不知何故又回到了瑤華宮。如果按照當時的情況推理一下,孟皇后得以回宮應該和變法派失勢,章惇被貶有關,而她再次被逐一是因為變法派再次得勢,二是拜已經成為太后的劉清菁所賜,順便說一下,劉青菁後來因為干涉朝政而被迫自盡。

公元1127年,金人大舉南侵,東京很快淪陷,徽欽二帝和大批后妃宗室被俘北上,最終客死冰冷異鄉。 被逐出宮的孟皇后有幸逃過了這一個大劫難,但當她得知這一消息時,她感受到的不是自己的慶幸,而是國破家亡,萬民塗炭的椎心泣血之痛。就在這時,在金人的淫威下被迫當了傀儡皇帝的張邦昌來請孟皇后了,他想藉助孟皇后的地位安撫官員百姓,穩定政治形勢,並且承諾一旦找到可以繼承大宋皇統的宗室子弟,他就讓出帝位。孟皇后原本不肯和張邦昌合作,但轉念一想只有這樣才有恢復大宋江山,重振祖宗基業的希望,就暫時答應了對方的請求。

當孟皇后作為皇太后回到已經破落不堪的皇宮時,不禁悲從中來,淚流不止,但這也更加堅定了她尋找大宋皇位繼承人的信念。 不久傳來了一個好消息------徽宗皇帝的九兒子康王趙構正在應天府(今河南省商丘市)一帶集結軍隊準備抗金,孟太后興奮之餘立刻派人給趙構送去了一封密信,勸他及早稱帝,擔負起中興大宋的重任,讓百姓們看到國家恢復的希望。

南宋能有後來建炎中興的局面,有位女人功勞比中興四大名將還大

有了孟太后的支持,趙構稱帝就名正言順了,於是他在應天府舉行登基大典,分封文武百官,大宋王朝的第十任皇帝就這樣誕生了,此事在歷史上稱為「建炎中興」,趙構就是後人口中的宋高宗。 為了進一步樹立自己的正統形象,同時也為了表示對孟太后的感激,宋高宗將伯母孟太后從東京接到了他的身邊,像侍奉親生母親一樣朝夕問省,用心關照。

金人聽說宋徽宗的兒子趙構在應天府登基稱帝了,不禁勃然大怒,隨即再次南侵,趙構暫時無力對抗,只得帶著孟太后等人乘舟南下,他們先到了長江南岸的建康(今江蘇省南京市),後來又到了離金人更遠的臨安(今浙江省杭州市)。 當時正是多事之秋,外部強敵壓境,內部也頗不穩定,亂極一時的「苗劉兵變」就是在這時候發生的。

「苗劉兵變」的發動者是當時駐守在臨安附近的大將苗傅和劉正彥,這兩個傢伙既不願北上抗金,又想攫取更大的權力,就在一個深夜包圍了臨安城,然後發出話來要求趙構退位,由孟太后扶助三歲的小太子即位,並且要求和金人和談,結束戰爭狀態。

生死攸關的關鍵時刻,孟太后表現出了罕見的勇氣和魄力。

按照苗傅和劉正彥的想法,孟太后會勸說趙構退位,然後扶立幼君,令他們沒有想到的是,體弱多病的孟太后讓太監們把她直接抬到了苗劉軍前。面對人多勢眾的叛軍,孟太后說金人入寇的現實,講禦侮保國的道理,希望他們將功補過,為國效命,而不是繼續做親者痛仇者快的事情。 孟太后義正辭嚴的話語在叛軍中產生了很大震動,但苗傅和劉正彥執迷不悟,不肯退兵,孟太后只好一面和高宗皇帝聯手演戲忽悠苗劉二賊,一面暗中派名將韓世忠的妻子梁氏(即後世書中的梁紅玉)出城向韓世忠等人傳達勤王救駕的詔命。

南宋能有後來建炎中興的局面,有位女人功勞比中興四大名將還大

當時,韓世忠在淮河南岸布防,張浚則駐紮在蘇州一帶,他們接到孟太后的詔書後,立即帶兵向臨安進發,以期儘快把皇帝解救出來。 在韓世忠和張浚的精心部署下,苗劉兵變很快得以平定,孟太后再次把趙構扶上了皇位,這是她為大宋王朝立下的又一個蓋世功勛,當然也因此贏得了宋高宗對她進一步的尊重和孝敬。

縱觀孟皇后起伏跌宕,禍福共生,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我們不由感嘆歷史的複雜和曲折,人生的意外和無奈,同時也對孟皇后這個平凡而又不凡的女子生髮出深深的同情和無限的敬意……

南宋能有後來建炎中興的局面,有位女人功勞比中興四大名將還大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約撰稿人:憶江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夜狼文史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浙江德清俞氏有多牛?百年文化世家名人輩出
《清明上河圖密碼》男一號真實身份大解密,岳飛身邊的左膀右臂

TAG:夜狼文史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