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看圖,五分鐘讀懂俄羅斯「洋蔥頭」建築的前世今生

看圖,五分鐘讀懂俄羅斯「洋蔥頭」建築的前世今生

作者:M·辰

#俄羅斯篇-13#

親愛的小夥伴們,感謝您一路支持、跟隨「走遍世界博物館」從文明古國系列的埃及、印度、希臘、墨西哥以及亞洲系列的新加坡、印度尼西亞、土耳其一直走到今天的歐洲系列。現在,2019重頭戲「歐洲系列(一)——俄羅斯篇正在進行中。小夥伴們,速度圍觀啦!(本文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

(莫斯科聖瓦西里大教堂,局部)

前面說到:冬宮博物館曾經是俄羅斯羅曼諾夫王朝的皇宮;1852年冬宮作為藝術博物館向公眾開放;現如今它是世界四大博物館之一。

上一篇,我們通過參觀冬宮大教堂,了解了俄羅斯特色「洋蔥頭」建築,它的數個洋蔥頭代表了什麼?限於篇幅,我們未能在其中對俄羅斯「洋蔥頭」建築的具體形成與發展歷程展開更加詳細的介紹。今天,我們就補上這一節——俄羅斯大圓頂洋蔥頭建築的前世今生

(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

洋蔥頭形圓頂建築,在歸類上屬於圓頂建築。其建築圓頂的外觀為獨特的洋蔥頭型,即圓球直徑大於下方鼓座直徑的一種圓頂造型(以下簡稱「洋蔥頭」)。

圓頂,是一種常見的建築結構,它就像是一個半圓的空心球被扣在了建築的最上端,如上圖中的梵蒂岡聖彼得大教堂。類似這樣的圓頂建築,在歐洲幾乎隨處可見。

圓頂,在建築學中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史前時期,圓頂的前世——疊澀拱就已經悄然懵現。

疊澀拱,指用磚石層層堆疊(錯位)向內收並最終在中線合攏而形成的拱(上圖右)。考古學家在古代美索不達米亞、古埃及以及古希臘等地區的建築物或墳墓中都發現了早期的疊澀拱。

疊澀拱與我們現在所說的真正的拱在磚石的堆疊上有所不同。真正的拱,其拱上的磚是斜搭在前一塊磚上且一直到中間處才轉為垂直(上圖左。順便說,我每次從這種拱門下走過時,總是擔心其磚石之間沒擠住,某塊石頭會掉下來)

拱的發明,解決了建築大跨度的空間問題。早期的疊澀拱就被用做支撐墓室的屋頂之用。

(羅馬萬神殿)

拱門、拱頂、穹頂這樣的建築形式之前很少被人採用到建築中,直到羅馬人發明了混凝土,也即「羅馬建築革命」後,羅馬人第一次充分挖掘了它們的潛力。這其中最重要的一個原因是混凝土的發明使建築的形狀從傳統的石頭和磚材料中解放了出來,進而建造圓頂的技術應運而生,使得大規模地建造圓頂建築成為可能。上圖,義大利羅馬萬神殿,即是迄今為止最大的無鋼筋混凝土製造的圓頂建築。(本文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

(萬神殿大圓頂)

羅馬人利用圓頂技術修建神廟,不僅增大了神廟的內部空間,同時還營造出了一種神秘空靈的宗教氛圍。之後,圓頂建築在歐洲各地不斷地被發揚光大。

(聖索菲亞大教堂)

隨著建築技術革命的不斷創新,更大跨度的穹頂建築聖索菲亞大教堂在土耳其伊斯坦布爾被成功建造,它標誌著圓頂建築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峰,進而影響到拜占庭建築的走向。

(聖索菲亞大教堂因巨大的圓頂而聞名於世。它是一座改變了建築史的拜占庭建築的典範,距今已逾1500年的歷史)

(聖母升天大教堂)

十世紀,俄羅斯從拜占庭引入東正教(詳見上篇#俄羅斯篇-13#)。俄羅斯教堂建築從拜占庭建築中汲取了圓頂技術並加入了個性化元素——獨特的洋蔥頭型多圓頂建築風格,如俄羅斯克里姆林宮聖母升天大教堂(上圖。本文圖片由作者拍攝,版權所有)。

(聖彼得堡滴血大教堂)

俄羅斯人把教堂上的圓頂設計成了洋蔥頭型,因為在虔誠的東正教信眾眼裡它象徵著一支支燃燒的蠟燭(火焰),把人們的祈願伴隨著這燃燒的火焰上升到了天庭,送達給了天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走遍世界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豬年話名豬(三)——故宮博物院所藏的那些名「豬」
俄羅斯皇宮此雕塑告訴你范冰冰走紅毯的禮服為何引起西方媒體熱議

TAG:走遍世界博物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