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戰敗後割給日本大片領土,俄德法為何發難,幫中國要回遼東?

清朝戰敗後割給日本大片領土,俄德法為何發難,幫中國要回遼東?

文/格瓦拉同志

在甲午戰爭中,清朝慘敗於當年的「學生」、藩屬國日本,不唯北洋艦隊損失殆盡,而且根據《馬關條約》的規定,還需賠償對方白銀2.5億兩,並割讓台灣及遼東半島兩地,委實屈辱至極。但讓人感到意外的是,就在條約簽訂後不久,俄德法三國卻聯合發難,逼迫日本將遼東歸還給中國,這究竟是怎麼回事?一切,還要從三國的動機說起。

清朝戰敗後割給日本大片領土,俄德法為何發難,幫中國要回遼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甲午中日戰爭形勢圖

沙皇尼古拉二世(1894-1917年在位)登基之初,制定了一個野心勃勃的侵華計劃,此即「黃俄羅斯計劃」。簡單來講,便是從新疆中俄邊境的喬戈里峰起,到遠東海港海參崴止,中間連成一條直線,將線北的外蒙、東北、新疆絕大部分及內蒙部分地區侵佔,像小俄羅斯(烏克蘭)、白俄羅斯一樣,變為沙俄的領土。

「黃俄羅斯計劃」的核心,是通過文化滲透、經濟掠奪和軍事佔領「三管齊下」的方式,將東北地區變為沙俄的殖民地。為達到此目的,沙俄便將東北視作自己的「禁臠」,容不得其他列強「染指」,而日本依據《馬關條約》取得遼東半島一事,自然不能被沙俄接受。

清朝戰敗後割給日本大片領土,俄德法為何發難,幫中國要回遼東?

「黃俄羅斯計劃」示意圖

為此,沙俄便向列強發出照會,打著維護中國領土完整的旗號,要求採取一致行動,以強迫日本歸還遼東。法國因為跟沙俄是盟友關係,所以第一個站出來表示支持;德國作為新興殖民帝國,為換取沙俄支持其在東亞進行擴張,隨即也加入支持行列;英、美則採取置身事外的態度,雙雙宣告中立。在這種情況下,俄德法結成聯盟,決定就歸還遼東一事向日本發難。

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正式簽訂,僅僅過了6天時間,俄德法三國便向日本發出照會,要求「今日本國割占遼東,既有危害中國之首都之虞,也讓朝鮮國之獨立有名無實,有礙維持遠東之和平,故今勸諭貴國確認放棄佔領遼東半島。」與此同時,三國還發出最後通牒,要求日本必須在15天以內做出答覆。為了表示施壓,三國甚至還派出海軍艦隊前往東北。

清朝戰敗後割給日本大片領土,俄德法為何發難,幫中國要回遼東?

遼東半島割讓範圍變動示意圖

4月23日下午,就在日本接到三國照會的當天,明治天皇召集首相伊藤博文、陸軍大臣山縣有朋、海軍大臣西鄉從道等人,在廣島舉行御前會議,以決定如何回應此事。結果在會議上,重臣們在拒絕俄德法「要挾」、將「還遼」一事交付國際會議討論、將遼東歸還中國三項方案上遲遲達不成共識,令天皇大為光火。

在這種情況下,伊藤博文於次日趕往播州舞子山,與在此地進行療養的外相陸奧宗光、大藏大臣松方正義、內務大臣野村靖等人舉行商談。四人經過反覆討論,最終達成共識,即對三國可以讓步,但對中國則寸步不讓。伊藤等人之所以決定向三國妥協,無非是考慮到日本剛打完一場大戰,國力損耗相當嚴重,已經承受不起跟三大國作對的代價。

清朝戰敗後割給日本大片領土,俄德法為何發難,幫中國要回遼東?

明治天皇頒布詔書,宣布接受三國「忠告」

同年5月4日,日本內閣及大本營重臣在京都開會,最終決定向三國提交如下復文,即:「日本帝國政府根據俄、德、法三國政府之友誼的忠告,決定放棄遼東半島之永久佔領。」根據會議的決定,明治天皇頒布詔書,宣稱接受三國的「忠告」,將遼東歸還中國。但與此同時,日本內閣還通過決議,要求清廷支付庫平銀1億兩作為「贖遼費」,待款項交清三個月內,日軍將全部撤出。

依據《馬關條約》,中國需要賠償日本2.5億兩白銀,如此巨額款項已讓清廷無法承受,哪裡還能再拿出1億兩?所以經過多輪磋商,日本最終同意將「贖遼費」減至3000萬兩。就這樣,在1895年11月8日,清朝與日本正式簽訂《遼南條約》,在支付巨額贖金的情況下,最終收回了遼東半島。

清朝戰敗後割給日本大片領土,俄德法為何發難,幫中國要回遼東?

李鴻章訪俄時,被迫簽訂「中俄密約」

沙俄在「幫助」中國收回遼東半島後,緊接著便利用李鴻章訪俄的機會(1896年),迫使其代表清廷簽署「中俄密約」,由此獲得在東北駐軍、修建鐵路、內河航運、修建教堂等權利。不久,沙俄又強行租借旅順、大連,使得整個東北淪為它的勢力範圍。而在八國聯軍侵華期間,沙俄更是以武力侵佔東北。

經過「三國干涉還遼」事件,日本開始將沙俄視作死敵,而為了洗刷奇恥大辱,便在「卧薪嘗膽」的口號下,近乎瘋狂地發展軍事工業,以等待期待報仇的時機。最終在1904年,為爭奪中國東北和朝半島的控制權,日本與沙俄兵戎相見,最終以沙俄慘敗、日本慘勝告終。

清朝戰敗後割給日本大片領土,俄德法為何發難,幫中國要回遼東?

日俄戰爭示意圖

1905年,在美國總統老羅斯福的調停下,日俄兩國代表在美國簽署《朴茨茅斯條約》,正式宣布結束戰爭。按照條約規定,沙俄將東北及朝半島的所有權益轉讓給日本,後者由此獲得夢寐已久的「戰利品」。而隨著沙俄勢力退出東北,野心勃勃的「黃俄羅斯計劃」就此徹底破產。

史料來源:《清史稿》、《清德宗實錄》、《日本外交文書》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史磚家 的精彩文章:

皇帝駕崩後准太子入宮,本以為會登基結果卻被廢黜,不久後被賜死
南北朝頭號「宮廷御用殺手」,參與過謀殺6王3相,最終結局成謎

TAG:文史磚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