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流浪漢」的信息是假的,大家崇拜的原因並非他博學,而是這3點

「流浪漢」的信息是假的,大家崇拜的原因並非他博學,而是這3點

這是一個大師隕落的時代,這是一個不缺「大師」的年代。

當作品寥寥的年輕娛樂圈藝人都能被稱為「老師」,當眾多「大師」走出杏林廣開講座賺錢,當真正的大師一位一位地離去卻鮮有人知,少年信仰何處尋?劣幣驅逐良幣效應愈演愈烈,早就在無形中影響著時代和文化,也就不難怪,為何很多知識分子會一臉憤慨地奔走呼告——「大師在流浪,小丑在殿堂」。

這不,在上海還真出現了一位流浪的大師。最近,一個叫「記錄沈先生」的抖音號在網上著實火了一番,視頻中出現了一個讀著書的流浪者,很多人都對這位形似乞丐、開口聖賢之道的人抱有很大的好奇,還戲稱他為「乞丐網紅」。不過,在得知他的身世,甚至與他本人交談過後,他們不由得開始真心敬佩起這位先生來。

一個身穿破爛皮衣、滿臉污垢、頭髮打結且黑白相交的老人。

一個常年在上海浦東流浪,卻願意給人說傳統之道的「網紅大師」。

他是一個「流浪者」。

起初,沒有人知道他的來歷,只把他當做沒有生存能力的弱者,施捨現金,給予同情,但這位沈先生統統拒絕了:「我有手有腳,幹嘛要你錢財,你可以給我幾本書,我會要。」看起來落魄不堪、沒有維持自己基本生存的人,卻對錢財拒絕得乾脆利落,這份泰然自若,怕是沒有幾個正常人能做到。

地鐵里和路燈下是他的安身之所,他常常呆在那裡靜心品讀《尚書》《論語》等,而且如果遇到有人想要跟他聊天,他也會耐心地與陌生人談論古今、儒學之類的。網路上還傳著一段他跟人講道的短視頻,「古人說有四種人,其中德才兼備最好,第二是用有德無才的人,最後用的是有才無德,德放在比才還重要的位置……」

人怕出名豬怕壯,很多網紅沒有學識,卻覬覦他在網路上的熱度,給他造成了一定的不便。不僅偷偷錄他的視頻,還曾經有人為了拍視頻拉著他講話講到下午一兩點,致使他吃不了飯,甚至有心人們還編纂一段聞者心酸的「身世傳奇」:復旦畢業,妻女過世,什麼哀莫大於心死才流浪,什麼被機關單位辭退,所以才視讀書為心靈寄託等等……

都是假的。沈巍自己說的,他是上海人,今年52歲,親人仍然在世。由於小時候賣垃圾換書錢的經歷,他養成了撿垃圾的習慣;因為他認同現代的垃圾分類理念,所以在楊高南路待了二十多年拾荒,也由於和家人間的理念不同,甘願成為一名流浪漢。他說希望不要再來刻意追捧他了,他不希望這所謂的「紅」打擾了他正常的生活。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多少人為了體面苦苦掙扎,又有多少人一生為了聲望、金錢、權力,放任自己慾望不斷膨脹;永無止境的索取,反而忘了生活的本質。平靜和單純,是快餐時代所缺少的。

筆者認為他之所以被大家崇拜,被稱為大師,不是他形象的反差,不是他的國學底蘊,而是他即使身處社會的最低端也不曾放棄的:堅定的眼神、自信的談吐和超脫的風度。

人最大的快樂,是內心的平靜。古有顏回,簞食瓢飲居陋巷,不改其樂;而今天,這物慾橫流的社會裡,「流浪大師」也給眾人展示了什麼才是心靈的歸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趣解文化 的精彩文章:

鑒寶專家蔡國聲怒斥節目騙局:為了利益,直接將贗品說成真品

TAG:趣解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