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國再破科技難關,完成六千米水下衛星傳輸,俄:求分享技術

中國再破科技難關,完成六千米水下衛星傳輸,俄:求分享技術

據新華社報道,近期中國科研工作者再次突破一大科技難關,首次完成了6000米深海水下信號與衛星數據傳輸,繼而實現了海天信號無縫銜接。專家表示:中國海洋探索技術領先世界,在此次再次突破了深潛技術的一大難題之後,已經為中國進軍深海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而俄羅斯等友好國家也紛紛主動上門請求分享技術,這足以表明我國在深潛技術領域的領先地位。

作為海洋研究的一個重要分支,深海探測從技術上來說是最難的一個,中國在這方面其實開展得非常晚,在21世紀後才真正的推進深海研究,但雖然沒有趕上早集,但中國這方面的技術推進卻非常快,在2010年就完成了7000米的水下探測,而且目前還準備與衛星系統進行聯動,來深化水下探測的精度。

而從國家發展角度分析,深水探測其實是非常重要的一項研究,從科學意義看,海洋佔據地球表面達7成,對於人類來說是非常神秘的,而深海區又是人類科技難以觸及的地方,所以打造深海探測器就是為了更好的研究深海地區,為中國海洋研究做設備上的支撐。具體到經濟領域,中國目前擁有大面積的領海,尤其是南部海域和東部海域,最大深度超過5500米,水下的大量資源如石油、煤炭、有色金屬等還未被開發,而且深海探測還能夠通過採集各種樣本,發現新的水下能源,或者是新的礦藏區,對國家建設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比如當年的蛟龍號就採集了大量樣本,包括比較罕見的富鈷物質,這種稀土含量巨大的鈷元素,未來很有可能成為戰略意義的礦產,也是因為如此,對深海的了解就是非常必要的,通過探測器去對海底進行測繪,對水中的各種地貌特徵物質含量進行記錄,這些都能幫助中國未來的資源開發。其實這次衛星與深海研究的結合後,科學家就能更加快速的了解深海中的情況,也能更快的做出實時判斷,本質目的就是提高中國對深海探測的準確性,為中國未來海洋研究增添一份技術後盾。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國鑒 的精彩文章:

美軍援助打水漂,敘利亞叛軍司令捲款逃亡,大批士兵向俄軍投降
烏克蘭要炸沉俄萬噸戰艦?黑海艦隊一級戒備,出動蛙人部隊防範

TAG:大國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