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有解無行,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 《金剛經》研習117

有解無行,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 《金剛經》研習117

有解無行,增長邪見,有行無解,增長無明—— 《金剛經》研習117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江味農居士講義研習

經:【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所說法不?須菩提白佛言:世尊,如來無所說。】

再看底下的文:

講義:【首先要明了六塵等境,唯虛無實,不為所迷。】

這是真實的智慧。前面一再跟諸位同修說過,我們眼前六塵的現象,十法界依正莊嚴,只不過是剎那九百生滅業因果報的相續相,真的「當體即空,了不可得」。你真正明白這個事實真相,你就不會被境界迷了;也就是說,在一切境界里不會起心動念,不會有妄想執著。你要是不了解這個事實真相,妄想執著是決定不能避免,有妄想執著就搞六道輪迴,離妄想執著就出了三界。

講義:【知一切法唯心,心外無法。】

這幾句是般若的核心,《般若經》里最重要的開示,在這幾句裡頭真的有體悟的話,那個成就快速不可思議。

講義:【此是遣盪塵境之方便,漸漸乃能胸無點塵。】

胸無點塵就是我們講的心地清凈;六祖所謂「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就是這個意思,這是真實的功夫。心清凈,智慧就開了;清凈心起作用,就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所以這個智慧不是從外頭來的、不是修來的。大家千萬不要誤會,我們讀大乘經念多會開智慧,沒那回事情。不但是宗門不承認,教下也不承認。清涼大師在《華嚴經》的註解,《華嚴經疏鈔》講過,「有解無行」,這就是大乘經讀得很多,無行是什麼?沒有認真修行,認真修行是離念離相,無行就是沒有離念、沒有離相,大乘經念得很多,那個結果是「增長邪見」,不是增長智慧,是增長邪見。我們明白這個道理、明白這個事實,才曉得真正善知識為什麼叫你讀一部經,不叫你讀兩部經。你心沒有清凈,還有妄想、還有煩惱、還有是非、還有人我,你讀得再多,增長邪見,不是增長智慧。有些人有個錯誤觀念,我只要認真用功就行,不需要去解這些大乘經,不要讀經,在家用功,參禪也好、念佛也好,統統都不要,清涼也說過,「有行無解,增長無明」,都錯了。這是華嚴宗祖師說的話,哪裡會有錯?這就像《金剛經》上講的原理,空有兩邊不能著,著一邊是錯誤,著有錯了,著空也錯了。因此行門當中,一定是解行相應,那就對了,解行要相應。一定要有老師指導,才不至於走錯方向,才不至於走許多冤枉路,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底下說:

講義:【縱有念頭,亦極微薄,然後乃能斷之。】

真修行人斷念當然難,可是比一般人念頭要淡得多,這是真的。只要肯認真修行,我們的妄想,一年比一年少,一個月比一個月少,這是好境界,這個有進步。如果我們修行,我們妄想、分別、執著這個煩惱跟去年沒兩樣,甚至於沒學佛時好像煩惱還少,學了佛之後煩惱多了,愈學愈多,那就錯了,大錯特錯。佛法的修學,在功夫檢點上來講,決定是煩惱輕、智慧長,你的功夫就得力,你修學的就很順利,功夫得力。假如不是這個現象,你要認真去反省,你錯了。錯誤不外乎兩大類:一個是理論上的錯誤,一個是方法上的錯誤。一定要把錯誤糾正過來,我們才能得到佛法真實的利益。

講義:【開智慧是轉凡入聖之樞紐。】

無論修哪個法門,念佛也是這個樣子。念佛人會開智慧,愈念心愈清凈,清凈心起作用就是智慧。智慧現前,轉了,這個境界慢慢在轉。轉輪迴心為菩薩心。輪迴心是什麼?貪、瞋、痴、慢、疑,這是輪迴心,你只要有這個東西,這就是搞六道輪迴。菩薩心是什麼?慈悲喜舍,你能從這個地方轉,就好!輪迴心是煩惱心、污染的心;菩薩心是清凈心、是覺心,覺而不迷。所以大家學佛,入佛門,一進門就受三皈戒,三皈戒講的是什麼?轉凡成聖。教你三個方法:皈依佛,佛是覺,覺而不迷,轉迷為覺,這叫皈依佛;轉邪為正叫皈依法;轉染為凈叫皈依僧,這個講法是六祖惠能大師在《壇經》裡面講的。惠能是唐朝時候人,距離我們現在一千三百多年,他給人傳授皈依,這種講法我們可以聯想到,佛法傳到中國是後漢永明十年傳來,公元六十四年。在傳到中國之前,在印度已經傳了很久。在中國書裡頭記載,佛滅度一千年,佛法傳入中國,這是佛經上通常講的,佛的正法一千年、像法一千年、末法一萬年,釋迦牟尼佛佛法傳到中國是像法,正法終結、像法開端的時候傳到中國來。在中國傳了這麼久,法就愈傳愈訛,就有了偏差、有了錯誤,大家對於三寶佛法僧,逐漸逐漸錯解,不知道佛法僧真正的意義是什麼,於是皈依不得利益,皈依是有名無實。所以惠能大師給人家講三皈依,就不用佛法僧,《壇經》上講,「皈依覺、皈依正、皈依凈」,他這麼講法,然後解釋,「佛者覺也、法者正也、僧者凈也」。給我們這樣解釋,使我們對於三寶意義清清楚楚,不至於迷惑。所以覺不迷、正不邪、凈不染;迷邪染是凡夫,覺正凈是佛菩薩。從迷邪染轉成覺正凈,就是轉凡成聖,這麼個轉法,所以三皈叫翻邪三皈,翻是反過來。世間人都依迷邪染,做佛的弟子了,反過來依覺正凈;不迷、不邪、不染,這叫真正皈依三寶。所以要開智慧,不能迷惑顛倒,無量劫迷惑過日子過到今天,還要繼續再迷下去,那真的對不起自己,一定要覺悟,一定要回頭,不再迷了,這樣子就開智慧。

講義:【經雲,以是名字奉持。名字是金剛般若。】

講了這麼多,到這個地方才點題,才把經文扣起來。

講義:【故此經所明義趣,皆是開其金剛智。】

般若智慧里最殊勝的是金剛般若智慧,不是普通的般若,是至高無上的金剛般若。這個智慧怎麼開法?也就是說以是名字,汝當奉持,怎麼個奉持法?

講義:【離名字、離言說、離心緣、離念是也。】

這就是奉持金剛般若波羅蜜的方法。我們要記住,受持金剛般若,不是每天把《金剛經》拿來念一遍,就叫受持金剛般若;那個搞法,你還是搞迷邪染,你還是搞六道輪迴,搞錯了。離名字相、離言說相、離心緣相、離念,是不是在念《金剛經》的時候我們離相?經放下來了,我們生活當中又著了相。《金剛經》是課堂作業,上課,學了要會用,你在生活當中離名字、離言說、離心緣、離念。你每天上班工作,在工作裡面離名字、離言說、離心緣、離念,你每天許許多多的應酬,跟一切大眾往來,也要離名字、離言說、離念,那就叫真正受持金剛般若波羅蜜。你的心境真轉過來,你不是凡夫了;起心動念,一切作為不是凡夫相,這才轉過來。《金剛經》受持是這麼個受持法。

講義:【離念即是斷無明,無明分分斷。】

念就是無明。換句話說,你的念頭愈少,你的無明愈少;你的妄念愈多,你的無明就愈多。從妄念變成執著,執著就是煩惱,是最重的無明。我們斷,先斷執著,這是最重的、最粗的;再斷妄想,就是一些分別;最後再斷念;要分成這三個階段,從粗到細,這個方法比較恰當。無明一分一分的斷,法身一分一分的證。大乘經上講,無明有四十一品,破第一品無明,證一分法身,圓教初住菩薩。四十一品無明破盡了,法身圓滿顯現,那就是圓教的佛果,我們也稱為妙覺位。《楞嚴經》上稱妙覺,等覺上去就是妙覺,妙覺就是佛。「等覺菩薩,復用此法。」還是用這個方法,離念而已。這個法是講法則、原則。還是用這個原則,「斷最後一分極細無明而成佛果」。這不是交代得很清楚很明白嗎?佛法的修學,無論大乘小乘,無論哪一個宗派,無論哪一個法門,它的原理原則是一個,就是離名字、離言說、離心緣、離念。如果掌握不住這個原則,不管修學哪個法門,統統不能成就。為什麼不能成就?你的心不能恢復清凈,這個道理不難懂。我們再看後面這兩段,這是小注的總結。

講義:【總而言之,此兩節經旨】

這兩小段經的宗旨。

講義:【即是先須了徹無有定法】

明了,徹底明了無有定法。

講義:【以清妄念之源,此是智慧。】

這兩句話,它的意思我們懂了沒有?妄念之源跟無有定法有什麼關係?這個關係很大,我們凡夫總以為有一個定法,一天到晚打妄想去找這個定法,多少人去找,幾千年來沒一個找到,你說這個關係多大!這是妄想的根源。你看這個世間,可以說無量劫來,大家看到自然的現象、宇宙的運行,都很有秩序、很有規則,四時的變化,在從前二十四個節氣,真是清清楚楚一點都不錯亂,這樣的規則都認為是有定法。誰在安排的?找來找去找不到,於是就發明一個上帝,上帝安排的。上帝是人發明的,想不通了!總以為是有定法,這就是妄想;所以科學是妄想,哲學也是妄想。凈空法師:最近我在洛杉幾,凈宗學會他們的小刊物裡面,刊載一篇中文翻譯,有愛因斯坦一段話,這是西方的大科學家,他到晚年說出科學不是真實的、是妄想,哲學也是妄想。這很了不起。怎麼個虛妄法?他沒說出來。知其當然,未知其所以然。妄想從哪裡來的?他沒說明,這在佛經上也清楚了。我們知道這一切現象,十法界依正莊嚴無有定法,我們就不會再打妄想,不去想它了;不知道,會去想。人從哪裡來的?宇宙怎麼形成的?地球是什麼年代形成的?怎麼形成的?這在打妄想。現在多少科學家還繼續不斷在打妄想,怎麼想也想不出答案,那些答案都是似是而非,不能叫人心服口服。所以知道無有定法,知道是剎那九百生滅業因果報的連續相,我們就不再妄想,把它放下。這是正本清源的妙法,不想了,這就是智慧。不想,智慧就現前,這一想,煩惱就現前。你們諸位記住這個話,無論在什麼時候,無論在什麼處所,只要去一想,煩惱就現前;不想,智慧就現前。不想,心清凈,心清凈照見;這一想,照就沒有。心不清凈照就沒有,落在意識裡頭,意識不是智慧。

講義:【更須破除攀緣心想,以截斷妄念之流。】

妄想起來,實在講還不可怕,怕的是妄想不斷的去發展,妄想繼續不斷的延續,這個可怕。所以佛又教給我們,要把攀緣心斷掉;攀緣心斷掉,雖有妄想,妄想不會擴展。換句話說,妄想起來是有限的,有限好控制,有限容易斷,決定不能讓它繼續的增長。所以要把攀緣心斷掉,一切法裡頭不要攀緣,隨緣就好。世間人不懂隨緣的道理,用攀緣心過日子,日子過得非常辛苦。這也就是說,世間人放不下,名利放不下、財產放不下、親情放不下,這是攀緣,所以日子過得好辛苦。你那個無明妄想不斷在擴張,不斷在發展,這個事情麻煩,果報就變成三惡道,絕對不是一個好事情。學佛的人,最低限度要深深相信因果報應,要深深相信人生在世「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果然能夠深信不疑,攀緣的念頭會息掉一大半。知道打妄想攀緣也是枉然,命里沒有;命里有的,不打妄想、不攀緣,它到時候就會來了。

因此,近代印光大師在世的時候,一生極力的提倡《了凡四訓》,提倡《感應篇》。《了凡四訓》、《感應篇》都不是佛經,老法師一生大力提倡,你要問什麼道理?道理就在這一句,明了因果報應,我們的攀緣心會息掉。袁了凡知道,「一飲一啄,莫非前定」,所以他什麼都不想。他與雲谷禪師在禪堂裡面對坐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雲谷禪師對他佩服得很,認為他這個功夫很高。一般人三天三夜不起一個妄念,不太可能,問他:你的功夫不錯,這麼長久的時間不起一個妄念。了凡先生很老實,沒有承認自己有功夫,只說明: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要想也是妄想,所以乾脆不想了。雲谷禪師這一聽哈哈大笑,原來我以為你是聖人,原來你還是個凡夫。為什麼是個凡夫?他這個不想,只是因為命裡頭算定。他清楚得很,哪一年,一年怎麼樣,一月怎麼樣,自己清清楚楚,照著命運去過日子,所以沒有妄念。這個凡夫我叫他做標準凡夫,他是標準的凡夫,正常的凡夫。我們不夠標準,我們是非常凡夫,一天到晚打妄想,他是個標準凡夫。標準凡夫心清凈,相信命運、相信因果報應。所以雲谷大師給他開示,告訴他:命可以轉,命不是定的,你一生都沒有把命運改變,那你當然是凡夫。所以給他說明,改造命運的理論,改造命運的方法。了凡先生的《四訓》裡面,把這個就寫得很清楚,而且說明改造之後的效果,效果非常顯著,真的他就變了。所以你要肯改,你要懂道理、懂方法、肯去做,命運就改變了。佛家常講,「佛氏門中,有求必應」,這句話是真的,一點都不假。

凈空法師:我初學佛的時候,我的老師章嘉大師就這樣教給我的,「佛氏門中,有求必應」。他說:你求,求不到、求沒有感應,那是什麼原因?你本身有障礙、有業障,你要懺除業障,障礙沒有了,感應就現前。章嘉大師給我講得簡單,《了凡四訓》裡面寫得詳細。想印光法師當年極力提倡,不是沒有道理。所以破除妄想心很重要,這個攀緣心。以截斷妄念之流,就是不讓妄念繼續的發展。

講義:【此是能斷】

能斷就是金剛般若的意思,就是受持的意思。

講義:【作觀、念佛,乃能斷之方便。】

教下用功的方法是修學止觀;凈宗修學的方法是持名念佛,這些手段都是能斷煩惱、能斷妄想、能斷妄念的方便。

講義:【奉持,即是念念不忘佛說。】

這叫奉持。佛在經上所說的道理,所講的方法,要求我們遵守的這些教訓,我們時時刻刻記在心裡,依教奉行,這叫奉持。所以念念不忘佛說,為什麼?每天讀經。為什麼要讀經?不忘佛說。所以經要念得很熟,時時刻刻能記得。

講義:【念念不違如來】

前面說佛說,這個地方說如來,這個意思不一樣。如來講的是自性,也就是念念不違性德。自性是清凈的、自性是光明的、自性是不動的、自性是具足的,要念念不違自性。

講義:【即是一心念佛也】

一心念佛這句是廣義的,這叫念佛;一心專念阿彌陀佛,這是狹義的。廣義的做不到,廣義就是念念不忘佛說,念念不違如來,那叫一心念佛。這就說明,無量無邊的法門都是念佛法門,是這麼個說法。我們凈土宗是狹義的念佛,專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專求往生凈土,所以我們一心念佛,是一心稱念阿彌陀佛。

講義:【求生凈土,即是一生究竟圓滿。】

前面廣義念佛就是:不管哪個法門都是念佛法門,因為它念念不忘佛說,念念不違自性,所以統統是一心念佛。統統一心念佛要知道,如果不念阿彌陀佛求生凈土,你這一生不能圓滿,這是真的。縱然開悟、明心見性,你也不過是證得圓初住的地位而已,別初地,距離圓教的佛果,還有很長的距離,所以他不能夠一生究竟圓滿。唯獨念阿彌陀佛,求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叫一生究竟圓滿。到這個地方,只是講這個經裡面「以是名字,汝當奉持」,說了兩樁,不執著名字相、不執著言說相;這底下的經文是不著境界相,不著境界相就是離心緣相,心緣就是執著,這是第三個意思。

「不壞假名,示不著境界相持,不著境界相奉行。」

◎文據:

江味農居士《金剛經講義》;

凈空法師「金剛般若研習報告」講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沙門的世界 的精彩文章:

「無住,正是無生之唯一入手方法」—— 《金剛經》研習(97)
只可不住相,不可不行布施—— 《金剛經》研習(89)

TAG:沙門的世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