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哲理 > 淺談書法「筆法」之傳承,演繹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

淺談書法「筆法」之傳承,演繹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

你好,歡迎來到「維知書法」,我們今天聊聊書法「筆法」之傳承。

書法,我們從字面上講,就是「書而有法」。是寫毛筆字的方法,這方法是隨著漢字的發展逐步形成,並由人們長期實踐、研究、傳習、總結而發現的,它是客觀地存在於字的點畫中的一種規律。由於人們合理地應用指、腕、肘等關節的生理作用,使具有物理彈性的筆毛在有一定阻力的紙或絹上隨己左右、輕重起伏地運動,使由各種線條組成的漢字能表達出各盡其態的生動優美的藝術效果。並據此而總結出一種行之有效的寫字經驗、規律和方法。這種方法,在書法領域裡人們通常稱之為「筆法",書法藝術的魅力首先是通過精熟地運用筆法而表達出來的。

淺談書法「筆法」之傳承,演繹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但是,自明、清以來,特別是清朝三百年間,科舉考試使規範、僵硬、完全沒有個性的館閣體成為文人仕進的必寫書體,寫這種字對於筆法的要求是僵化的、刻板的、使豐富的筆法漸趨湮沒。再加上古代名家書跡、墨跡珍品大量喪失於水、火、兵燹之災及殉葬中,種種情況造成了筆法的紊亂,直到清代末葉,西方照相術發明,應用照相影印複製的珂羅版,能使真跡中細似髮絲的地方也能分毫不差地影印出來。特別是解放以來,以前藏於深宮或秘於私室的稀世名跡,都得以公開,經過印刷,即可化為萬千,成為供之於眾、價廉物美的範本,這給學習和研究書法的人帶來莫大的方便,人們完全可以依據這些影印的墨跡仔細觀察,看清筆在行進過程中的起伏變化,點畫形曲勢直、欹正相生的動態,筆勢線路方向的錯綜複雜的變換,使這些靜靜地躺著的一個個字跡都呈現出活躍跳動的表情來,人們像是在重新觀賞前人「翰不虛動」時的揮毫過程,從而可以體會出筆的起倒以及轉左側右用筆的妙處。

淺談書法「筆法」之傳承,演繹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

另一方面,若將歷代名家的作品放在起加以勘對、比較,就能發現,儘管濃談、輕重、徐疾、枯潤、長短、曲直、肥瘦、側平等各不相同,外貌千姿萬態,神情各異,但其以腕運筆、逆入平出、行筆中鋒、側筆取妍的方法都是一致而又謹嚴不素的。這種歷代書法家所一致應用的寫字法則,就是我們今天要加以詳細闡述的筆法。如今,以前那些秘之又秘、絕無僅有的稀世墨跡、法帖佳本,都已印刷發行,成為學習和研究使用的普通範本,這就為書法藝術的發展和繁榮開創了最為有利的條件。

淺談書法「筆法」之傳承,演繹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

筆法是寫毛筆字的技法,是由執筆、運腕、中鋒(正鋒和側鋒)這三方面的內容所組成,以筆勢、筆意加以實踐表達,是前人經過無數積累並經實踐證明是行之有效的經驗,我們今天學習書法,完全應該予以吸收、繼承、利用。有許多人臨了不少帖、寫了多年字,甚至摸索終身還是不得要領,這主要是在不解筆法方面吃了虧。也是對有限生命的一種不合理安排。所以前人指出:「學書要識古人用筆,不可徒求形似,若循牆依壁,只尋轍跡,則疵病百出。」學習書法,必須要懂筆法,如果拿一本帖來照著描,非但描不像,越描毛病越多,將會毫無成就。有了正確的理論指導,加以刻苦鍛煉,才會有成功的希望。

淺談書法「筆法」之傳承,演繹中華文字的博大精深

筆法的意義是廣泛的,無論寫篆、寫隸、寫楷、行、草的任何一體,臨歐(歐陽詢)、臨褚(褚遂良)、臨顏(顏真卿)、臨米(米芾)、臨趙(趙孟頫)等等的任何一家,都是可以相通的,因為寫任何一體都離不開用筆,而任何書法家運用的都是同一種筆法,所以趙孟頫要說:「筆法千古不易。」筆法是學習書法的人應遵守的根本大法,是學好書法必須掌握的技能,也是開啟書法藝術之門的一把必備的鑰匙。

如果對書法學習和欣賞有興趣的朋友,可以關注「維知書法」,維知每天給您帶來書法知識和名家書法欣賞。

對於書法「筆法」之傳承,你有什麼更好的見解,一起來說說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