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韓國影史票房第一居然是抄襲我們的,還比我們拍得好你說氣不氣

韓國影史票房第一居然是抄襲我們的,還比我們拍得好你說氣不氣

整整五年,韓國影史最高銷售額電影終於易位!

是誰?

打敗民族英雄李舜臣(《鳴梁海戰》)?

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一盤炸雞。

《極限職業》

????

《極限職業》之於2019的韓國電影,簡直現象級。

史上最火爆賀歲檔,史上最賣座喜劇片,史上銷售額最高電影。

一月上映,目前三月中旬(資源都有了),仍沒有下檔意思,每天票房穩居前十。

3月18日票房還排在第五

要知道,《極限職業》只是一部名副其實的「小電影」。

投資小。

製作費僅65億韓元(約合人民幣3855萬)。

名氣小。

相比崔岷植,宋康昊、黃晸玟、河正宇、劉亞仁等一線大咖,《極限職業》主演完全拿不出手。

最大牌,就是臉熟但叫不出名字的柳承龍(對,《王國》的丞相)

落點,也小。

與其他上千萬觀影人次的電影相比,《極限職業》沒有《與神同行》《釜山行》的大片特效,沒有《鳴梁》《國際市場》的宏大背景,故事,就講一班「屌絲廢物」如何誤打誤撞地自救……

但這樣一部默默無聞的「小電影」,竟然賣出了韓國影史票房第一,觀影人數第二的奇蹟。

憑什麼?

更憑什麼的是——

面臨解散的緝毒隊,為逮捕販毒組織盤下對面餐飲店的劇情,不就是去年《龍蝦刑警》的翻版。

終於輪到韓國人抄我們啦?

不。

相反,在這個「一魚兩吃」(如何吃後面敘述),Sir恰恰看到的是,中韓兩部電影真正的差距。

這種差距不由投資、市場決定。

這種差距也不由審查、文化主導。

這種差距,可能更值得我們每個電影人徹底反省。

必須說。

即使《極限職業》「影史第一「,Sir也不能將它歸入韓國經典片陣營。

——那座神殿,站立的可是《殺人回憶》《黃海》《新世界》《恐怖直播》等大神。

在Sir看來,《極限職業》的水平,就是一部及格以上的七分犯罪喜劇。

它最大的優點,是對類型敘事的熟稔和執行。

但。

在《龍蝦刑警》的反襯下,「平庸」的它,堪稱傑作。

故事最大的「戲劇點」——開店,中韓兩版刻畫就天差地別。

《龍蝦刑警》。

盤店,需要10萬。

摸一摸褲兜,你沒錢,我沒錢,面面相覷。

這時,「剛好」隔壁小哥的媽媽再婚;「剛好」他媽媽希望他參加婚禮並許諾到場費;「剛好」這錢,還多於10萬。

天底下的事就這麼巧。

但在這種「順拐」的巧合下,除了幸運,你能感受到任何一點小刑警工作的血淚么?

反觀《極限職業》。

起初,他們就沒打算,也沒能力盤。

班長(柳承龍 飾),工作了一輩子,還是「班長」,窩囊得連吃烤肉都要蹭後輩。(在等級分明的韓國,請吃飯的一定是前輩)

其他組員也不是什麼「好貨」。

好賭醜男,大齡剩女,悶騷窮屌,偽獨立富二代……

都是一班沒有「自尊心」的傢伙。

你們都沒有自尊心的嗎

沒有,這傢伙,真好吃

字幕來自女漢子字幕組,下同

面對上司的責罵,下屬的抱怨,晉陞無望,前途慘淡,班長必須在退休前搞個大案件,挽回尊嚴。

盤店,是唯一的機會。

正是抱著這樣寧死也要抓住毒販的決心,才湊齊錢把店盤下來。

……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一說到傷害,《龍蝦刑警》全面潰敗。

更具體的,笑點設計。

《極限職業》的搞笑,多來自「夢想」與「現實」的反差。

你以為警察抓賊都是瀟洒地破窗而入,其實是吊著身子搖搖晃晃。

你以為警察追捕都是馬路無人地急速飆車,其實是吭哧吭哧地用腳追。

甚至,你以為警匪片常見的劇情,隨手一攔,再把車主攆下車都是一瞬間的事。

實際上,碰到個脾氣比你爆的車主,分分鐘被趕下車的是你。

《龍蝦刑警》怎麼做?

來,Sir說個冷笑話給你聽。

—你不說誰有錢誰定嗎?

—能是,馬雲呢?

更更具體的,運鏡,打光。

你看這滋滋滋的油,這鬆脆的質感,這冰爽的啤酒。

彷彿是有聲音的動圖

連炸雞的醬汁,從切蔥,放鹽,下油,再到各種調料研配,步驟,都事無巨細地展現出來。

彷彿在看一部假的警匪片

《龍蝦刑警》呢?

開個鍋,來個特效炒一炒,拋一拋,最後擺整齊就OK。

花生油廣告都拍得比你香

一部商業片,好不好看,很大程度來自於對細節的把控。

如果講「美食」,都把食物拍得讓人毫無食慾,那我們怎能奢望在故事的其它地方找到生活熱氣的共鳴?

Sir很懷疑幕後主創根本不喜歡吃小龍蝦。

要不然怎麼能把中國人最愛的夜宵之一小龍蝦拍得如此乾癟,做作,性冷淡。

「性,冷淡」。

請別想歪,在這,Sir要表達的是這個詞的「喻體」。

即,導演(主創)對故事和故事裡人物的態度。

這故事,用一個詞概括,小人物逆襲。

這套路,如何塑造小人物,是成功的關鍵。

簡單說,你要小人物最終逆襲得精彩,逆襲得動人,你必須先表現境遇的困苦,抉擇的艱難,乃至小人物成功後那種慘烈但不自知的酸楚。

對小人物的理解,是這兩部電影本質的差別。

以影片靈魂人物,緝毒隊隊長為例。

《極限職業》用了大量細節建構緝毒隊長作為小人物的憋屈。

面對上司責難,抬不起頭。

同僚跟上司辯解,使眼色要其閉嘴。

為了求得案件線索,管後輩叫「哥」。

就算被革職,還90度鞠躬感謝,而,手下就在門邊看著。

工作窩囊,家庭能挺起腰板嗎?

呵呵。

家庭地位和職場一模一樣。

吃個飯老婆像唐僧念經,開炸雞店用名牌袋子裝臟衣服帶回家被瘋狂嫌棄。

女兒要當班長,以為女兒出人頭地了,誰知道這班長也是需要「錢」請吃請喝。

辛苦?

多麼痛的感悟。

因為沒能力才會辛苦啊

同樣是小人物,《龍蝦刑警》表現王千源的方式卻是——

把憋屈轉換成羞辱。

我憋屈,我羞辱同事。

在警校的時候你搶了我女朋友

這事兒我就不跟你聊了

現在你又搶我飯碗是什麼意思

我憋屈,我羞辱隊友。

你都窩窩囊囊干一輩子了你知道嗎

你還想叫我們都跟你一樣

曹能啊曹能

我看你就是個無能

我憋屈,我更需要高高在上。

店要開,案子也要破

從今天起,你們三個去開店

我在二樓監視敵人

這還是小人物嗎?

再把話說直白點——

一樣是書寫小人物逆襲。

韓版《極限職業》是挖掘出小人物內心樸素的正義,縱使我是個傻逼,但我也有尊嚴和夢想。

國版《龍蝦刑警》則是通過貶損其他小人物的尊嚴,獲取一種征服的優越感,縱使我是個傻逼,但你比我更傻逼。

這正是許多國產電影拍小人物,卻始終缺乏質感的原因。

因為主創既不相信他們,也不欣賞他們。

他們在鏡頭下,只是一顆政治正確的棋子。

大多數都是小人物。

小人物都容易煽動。

而容易煽動,意味著好賺錢。

還是有必要了解《極限職業》和《龍蝦刑警》的創作史。

之所以他們之間不存在誰抄襲誰,這劇本從一開始,就是中韓「共同開發,一本兩拍」。

最初劇本出自韓國編劇文忠日。

《極限職業》和《龍蝦刑警》都是在原有基礎上,交由各自團隊進行本土化潤色,改編。

劇本2015年中選。

《龍蝦刑警》上映時間是去年6月,《極限職業》則延遲半年,今年1月末公映。

這多出來的半年是白費的嗎?

可能私底下對電影的投入遠超半年

Sir不敢說。

但Sir敢說,這種高與低的落差,絕非孤例。

《「大」人物》與《老手》,《破·局》與《走到盡頭》,《重返二十歲》與《奇怪的她》,乃至導演前作,國版《二十歲》與韓版《二十》,哪一次,不是他們的出品更優於我們?

Sir還得說。

承認韓國電影的崛起並非否定國產電影的進步。

學習韓國類型片對細節精益求精的打磨,更不是「叛變」與「賣國」。

事實上,如果非要說「抄」,那《極限職業》,「抄」的是我們曾經的電影。

周星馳式的誇張表情。

成龍式的滑稽動作。

更別提結尾時,張國榮所演唱的《當年情》配樂響起,一行人剛闖過刀山火海,賴躺在沙發的瀟洒和愜意。

上《極限職業》,下《英雄本色》

不用你發現,導演李炳憲就曾在節目「自爆」:

能見周星馳一面都感到無比光榮,對我來說,給我扔個雞蛋也好,就像《少林足球》那樣。

只不過。

當我們引以為傲的經典,以如此妥帖的方式在別人的銀幕發光發熱,而原創的我們,卻近乎賤賣地消耗,透支剩餘價值。

《大話西遊之愛你一萬年》&《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

《監獄風雲》&《澳門風雲3》

作為一個純粹的電影愛好者,Sir感到的除了遺憾,還是遺憾。

遺憾無關「誰才是天下第一」。

遺憾是「我本可以」。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娛樂八卦走天涯 的精彩文章:

同是心裡陰影,美國有電鋸,韓國有精神病院,而中國的卻被嚇尿!

TAG:娛樂八卦走天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