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提升師範生培養質量 育新時代「四有好老師」

提升師範生培養質量 育新時代「四有好老師」

在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對教師隊伍建設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也對全黨全社會尊師重教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師範院校是培養「大國良師」的主力軍,要把握新時代教師教育的新形勢、新任務,自覺擔負起育人興邦的神聖使命,不斷譜寫新時代師範生培養的精彩篇章。

以德施教、成風化人,抓住師德師風建設的「牛鼻子」

提升師範生培養質量,必須建設一支高素質專業化的教師隊伍。近年來,福建師範大學強化教師思想政治教育,把提高教師思想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擺在首要位置,在全省高校率先成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院,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為推進師德師風建設與業務管理相融合,學校組建黨委教師工作部,成立教師倫理委員會,構建了六級師德建設體系,將師德要求延伸向全校每一個基層黨組織、每一名教職工。

學校推動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加強教師黨支部和黨員隊伍建設。成立青年教師聯合會,面向青年教師開展思想政治教育、職業理想與道德教育、學風和學術規範教育等活動,當好學生引路人;實施青年教師成長導師制,為新教師配備師德高尚、業務精湛的老教師開展傳幫帶;建立師德在線學習平台,拓展師德教育方式。

在教師監督考核上,福建師大強調「學術研究無禁區、課堂講授有紀律」,形成教育、宣傳、考核、監督、獎懲聯動貫通的師德建設長效機制,全方位全環節擰緊師德師風監督的螺絲。在教師激勵上,持續開展一系列評選活動,彰顯教師風采、弘揚師德魅力。

立德樹人、潛心築夢,耕好培養未來教育家的「基礎田」

在師範生培養中,要高度重視師德師風養成教育,將教師職業信念教育貫穿到師範生培養的全過程。

近年來,福建師大以「大思政」格局打造「有核心、無邊界」的一體化育人體系。在公共課、專業課的理論教學中,融入師德教育相關內容,引導學生樹立高尚的道德情操、養成良好的道德品質,準確掌握教師職業道德規範;舉辦「師德師風大講堂」「師者論壇」等活動,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等系列活動,加強師範生美育工作;堅持開展校領導接待日、黨委書記早餐會、校長與青年學生面對面等活動,以「春風化雨、潤物無聲」式的思想道德教育引導學生價值觀。

保障與提升師範生培養質量,還應著力培養師範生的職業素養。師範院校要聚焦師範生成長成才,建立基於產出的專業持續改進保障機制和質量文化。以師範生為中心配置教育資源、組織課程和實施教學,對照師範生核心能力素質要求,推動師範類專業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提升。

一直以來,福建師大堅持教師教育特色興校,不斷改革創新教師教育,努力探索卓越教師培養模式,整合組建教師教育學院,努力構建「課程、技訓、競賽、實踐」一體化的師範生培養體系,將教師職業素養培養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在專業建設上,學校積極推進本科人才培養方案修訂工作,提高本科教育和人才培養質量。以基礎教育改革為引領,對接教育行業需求,開展師範類專業認證工作,規範引導師範類專業建設。完善個性化培養周制度,設立「名師實驗班」,大力推進「本碩一體化」卓越中學教師培養計劃,高標準辦好教育專業學位,構建更高層次的卓越教師培養體系。

紮根基層,增強實踐,澆灌服務基礎教育的「常青樹」

教育實踐是培養師範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創新精神和綜合素質的關鍵環節。作為服務基礎教育的師範院校,要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用足用活校外資源,完善實踐實習體系建設。充分挖掘與發揮政府、中小學各個主體的資源優勢,打造「三位一體」協同育人平台。

多年來,福建師大與省內各區市就加強教育與人才培養合作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選派專家學者參與教育發展規劃、開展各類教育培訓,定向培養輸送緊缺學科教師;組織師範生進行支教活動和實習實踐,既助力地方基礎教育事業發展,又提升師範生的教育教學能力。在加強與地方政府合作的同時,積極與中小學、幼兒園建立密切的合作關係,在校外建立「名師工作坊」,使學生實踐鍛煉有機會、有平台,且保證教學實踐環節不間斷、有效果。學校在全省中小學、幼兒園建立了140多個師範生實習見習基地,把師範生推到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最前沿。學校還著力構建雙向聯動的合作培養機制,學校與福州高級中學共建「教育協同創新基地」,並將與34所福建省首批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項目學校溝通協作,在教師教育、師範生培養、師資共享、社團活動、職業生涯規劃等方面建立更加緊密的合作關係。(作者系福建師範大學黨委書記)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21日第10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法國學校為移民家庭開設「父母學堂」
中國大學的時代新形象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