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孩子睡眠不足人人有責

孩子睡眠不足人人有責

今天是世界睡眠日。日前,中國睡眠研究會發布了《2019中國青少年兒童睡眠指數白皮書》,數據顯示,中國6到17周歲的青少年兒童中,超六成睡眠時間不足8小時。《白皮書》分析,課業壓力成為影響孩子睡眠的第一因素(67.3%),其次是3C產品(27.1%),雜訊、聲、光等睡眠環境佔24.8%,家長的睡眠習慣佔19%。

教育部2017年頒布的《義務教育學校管理標準》中提出:「家校配合保證每天小學生10小時、初中生9小時睡眠時間。」我國的絕大部分青少年兒童睡眠時間遠遠低於這個標準。現實中中小學生課業負擔重是較為常見的現象,也是造成睡眠不足的主要原因。

睡眠是人的基本生理功能,對身體和智力的發育有至關重要的意義,睡眠不足會對學生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影響。學生精力不集中,記憶力、注意力及理解力衰退,學習效率低下及心理異常等問題大都與睡眠不足有著密切關係。一些學生已經陷入了「睡眠不足—學習效率低下—課外補課—睡眠更不足」的惡性循環。

2018年,教育部等八部門聯合印發了《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提出小學一二年級不布置書面家庭作業,三至六年級書面家庭作業完成時間不得超過60分鐘,初中不得超過90分鐘,高中階段也要合理安排作業時間等具體措施。關愛未成年人,就是關愛我們的未來,中小學生普遍睡眠不足,影響的不僅僅是個人和家庭,更是影響我們民族的未來。補足青少年兒童睡眠時間,需多管齊下、共同參與。

通過引入第三方機構,對學校布置的家庭作業量進行監測很有必要。對家庭作業量進行監測是一項專業性很強的工作,教育主管部門所管轄的學校多、專業人員少,承擔對於學生的課業負擔的監管操作起來的確比較困難。同時,教育主管部門還應避免在作業量監測上既當「運動員」又當「裁判員」。可以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由教育主管部門提供標準,由第三方專業機構來進行獨立調查監測,結果向社會公開,並納入教育主管部門對學校的考核。

學校方面要協助督促學生的課外補課數量。為避免陷入「學校課內減負,家長課外補課」的怪圈,學校可以根據學生在校學習、生活情況,通過個別交談或調查,了解學生參加課外補習班的數量和時間。如果發現學生參與課外補習的時間影響到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學校可以向家長下發建議書,並督促其調整學生課外補課數量。同時,學校也可以通過開辦家長學校傳遞正確的家庭教育理念。

與此同時,應按照《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實施方案》的要求,將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納入政府績效考核,將兒童青少年身心健康、課業負擔等納入國家義務教育質量監測評估體系,對兒童青少年體質健康水平連續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學校依法依規予以問責,從而形成政府主導、社會各界參與的關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管理格局。

此外,現在的中小學生從小接觸手機和網路,很多人無法抵抗手機的誘惑,沉迷手機遊戲或者是和同學朋友聊天,這讓本來就少的睡眠時間進一步減少。學校應嚴禁學生將個人手機、平板電腦等電子產品帶入課堂,教學和布置作業不依賴電子產品。國家應控制新增網路遊戲上網運營數量,採取措施限制未成年人使用時間,從而減少中小學生對電子產品的依賴。

(作者系浙江省衢州第一中學教師)

《中國教育報》2019年03月21日第2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健康生活必讀》傳播科學健康知識,為「健康中國」助力
落實義務教育教師待遇,三年可期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