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如何避免把孩子養成了「窮人」?

如何避免把孩子養成了「窮人」?

「窮人思維」,不是「窮人」的思維,而是無論生活條件怎樣,都把自己當成窮人的思維。父母掛在嘴邊的「我們家是窮人,我們要拚命攢錢」想法,無意中讓孩子錯過了很多,本該更美麗的風景。孩子的成長過程中,也一直認為家裡很窮,我需要省錢省錢再省錢,從未坦然的享受過金錢帶來的便利和快樂。帶著這樣的思維去學習、工作和生活,不僅會平增許多的煩惱和麻煩,也會失去很多寶貴的機遇和朋友。如果我們希望孩子少走彎路,就應該教會孩子遠離「窮人思維」,打開他們的視野,才能讓他們的未來走得更遠。

如何避免把孩子養成了「窮人」?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告訴孩子,時間是一種昂貴的成本

鄰居春姐家的女兒小學三年級了,成績不上不下,在班級中等水平。

春姐說:「這孩子其實就是不好好學,腦子還挺聰明的。這段時間,天天拿著我手機幫我搶紅包呢,一天有時候能搶10多塊錢……」

「我還搶過一回40多塊錢呢!」小姑娘挺驕傲的插嘴。

小姑娘就是在各種五花八門的紅包群、投票群、媽媽群、同學群、家人群里討要紅包或者搶別人發的紅包。

春姐卻從未意識到,一個三年級孩子的一天,不該樂此不疲的去搶幾毛錢幾分錢的紅包,也遠遠不止值10幾塊錢,這是她關鍵的學習階段和成長階段。

「窮人思維」總是習慣於用時間去換錢。想看的電影、書籍,會先甘願花費一兩個小時去找有沒有免費的資源。

可是看似免費的東西,其實都是最貴的。父母想讓孩子脫離這種狀態,就需要幫孩子建立一個時間價值的觀念,讓孩子明白,用大量的寶貴的時間去換取一些蠅頭小利,是最虧本的買賣。

?別讓孩子為錢過度發愁

心理學家李雪曾經在書里寫過她兒時的一件小事。她說:

我小時候家庭也不富有,但爸爸給我的感覺很富足。

我在路邊看到賣小龍蝦的,說:「小龍蝦好可愛,我要一隻小龍蝦當寵物。」

媽媽就問:「你買它有什麼用?買了它,到時候還不是得我幫你收拾!」

爸爸見我臉色不好,過來問我怎麼了,我說想要小龍蝦,媽媽不給買。

「你要幾個?」「我要1個就行。」「買3個回去。」

我爸爸就是這樣,其實小龍蝦也沒多少錢,但他給了我富足的感覺。

誠然,每個家庭的經濟狀況都不一樣,但如果家庭還能保證基本的溫飽,真的不建議父母們時常告訴孩子「家裡沒錢」「我們家很窮很困難」。

這會讓一個孩子,過早的給自己定位於其他孩子圈子之外。由此衍生出的自卑、敏感和不安全感,可能日後用多少錢,都無法填平。

?教會孩子理性判斷,學會及時止損

一個媽媽帶孩子去公園玩撈魚的遊戲項目,15塊錢半個小時,孩子可以拿著小網兜在池子裡面隨便撈。

旁邊一個家長也是帶著孩子來玩,但一會嫌棄孩子撈得太慢,一會嫌孩子弄濕了衣服。

孩子被父母說的興趣全無,加上衣服濕了,就跟父母說冷了,不想玩了。父母卻告訴孩子錢都交了,不玩夠時間太虧。如果現在不玩,以後都別想再玩。

孩子只好委屈的站在水池邊上,等著熬到時間。

其實這個時候,父母的做法很不明智。他們在教孩子追逐「沉沒成本」。

已經買了票,這15塊錢是回不來了。但是時間是自己的,為了已經消失的成本,搭上全家人的時間和孩子愉快的感受,同樣是一種「窮人思維」。

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值得堅持,比如影院里一部很爛很爛的電影,比如已經過期的食品藥品,比如一段對方已經不再付出愛的感情,比如一份沒有前途的工作,所有的這些,都需有斷、舍、離的勇氣。

父母越早教會孩子理性判斷,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孩子以後的負擔就越少。

?與孩子一起開拓視野,終身學習

我大學時一次寒假,晚上在家裡玩電腦,看到父親穿好衣服準備出門,隨口問了一句父親要去哪兒。

父親告訴我要去火車站,明天想出趟門,看看幾點的車,能不能買到票。

我趕忙阻止,不用出門的,我可以直接在網路上直接查車次,直接訂票。你明天拿著身份證去取就可以了。

父親看著我訂完票,感嘆自己的落伍和時代的進步。

的確,現在的社會和科技都在飛速發展,二十年以後什麼樣子,沒有人敢預測。但二十年以後什麼樣的孩子會被淘汰,答案卻很明顯。

那就是視野狹窄的、瞻前顧後的、沒有上進心的、思維僵化的,只想固守著自己的小天地的孩子。

只有父母認識到了學習和教育的重要性,孩子才有可能走到一個更高的層面。

只有父母先把視野打開了,孩子才能跟著去換思路換角度看問題。

在同等的金錢與階層條件下,父母給了孩子什麼樣的生活態度,教會了孩子什麼樣的思維方式。直接的影響著孩子的未來。

文章來源:小樹媽媽微信平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積極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蝴蝶效應+鯰魚效應+羊群效應+鱷魚法則+刺蝟法則+青蛙現象
人民日報談校園手機:困擾家校乃至整個社會的大課題

TAG:積極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