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戒酒只要300秒,這群科學家用了什麼黑科技?

戒酒只要300秒,這群科學家用了什麼黑科技?


  來源:學術經緯


  越來越多的研究證實飲酒傷身,酒精攝入與包括癌症在內的各種疾病有脫不開的關係。然而嗜酒的人或許會說,道理我懂,戒酒太難啊!


  最近,美國斯克里斯普斯研究中心的科學家發現一種方法,成功逆轉酒精依賴性大鼠的嗜酒行為,還能減輕它們戒酒時的生理癥狀。研究人員找到了腦中一群特定的神經元,它們如同驅動飲酒的「信號開關」。採用光遺傳學技術使其暫時性失活,可以控制動物飲酒水平。這項研究發表在最近一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酒之所以難戒,並非簡單的意志力問題。酒精成癮其實是一種慢性複發性疾病。科學家發現,從「小酌」到「大飲」,大腦的神經信號傳遞過程會出現根本性變化。酒精成癮使人產生喝酒的強烈慾望,在攝入酒精時失去控制,並且在戒酒期間還會情緒消極,反彈時喝得更凶。


  為什麼會有強烈的喝酒慾望?如果有一群腦細胞或者特定的神經環路是驅動飲酒的信號發起者,是不是可以以此為靶點來撲滅喝酒的慾望?Olivier George教授和他的同事們就在這個方向尋找答案,試圖幫助酒精依賴者戒除酒精。


▲酒精依賴性使人產生強烈的喝酒慾望,並在戒酒期間產生戒斷生理癥狀(圖片來源:Pixabay)

▲酒精依賴性使人產生強烈的喝酒慾望,並在戒酒期間產生戒斷生理癥狀(圖片來源:Pixabay)


  幾年前,科學家們終於在杏仁核這個腦區發現了線索。動物和人類中的研究表明,杏仁核中一群神經元與嗜酒有關,酒精攝入和戒酒都會影響到這群細胞的神經傳遞。


  為了更確切鑒定出神經環路中驅動飲酒的「肇事者」,科學家們在實驗動物中製造了嗜酒大鼠模型,花幾個月的時間讓大鼠染上酒癮。隨後,科學家把酒撤掉,讓這群嗜酒大鼠們被迫戒酒。它們出現了類似於我們人類戒酒時的戒斷癥狀,身體顫抖,步態也不正常了。當再次有酒時,大鼠們喝得比過去更猛!


  此時,科學家觀察了大鼠杏仁核神經元群的活動,發現它們異常活躍。而且鑒定出,戒酒後被激活的主要是一類被稱為促皮質激素釋放因子(CRF)神經元的細胞。


  那麼,就是這群神經元發出了「多喝酒」的信號嗎?為了確認它們與飲酒慾望的關係,研究人員採用光遺傳學技術對活細胞進行調控。通過在大鼠腦中植入光纖,杏仁核CRF神經元可以由光開關控制,在被光照射後會暫時失去活性。

  當研究人員打開激光器,使CRF神經元失活,嗜酒大鼠的行為發生了顯著的變化:只照射了5分鐘,它們對酒的強烈慾望消失了,飲酒量恢復到了幾個月前的基線水平——按科學家的評估,相當於一個酒鬼恢復到了日常喝一杯啤酒或葡萄酒的量。同時,神經元的失活還讓動物減少了那些不適的戒斷癥狀。


▲光照5分鐘後,酒精依賴性大鼠對酒的攝入顯著減少,恢復到酒癮產生之前的基線水平;同時,飲水量並不受影響(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光照5分鐘後,酒精依賴性大鼠對酒的攝入顯著減少,恢復到酒癮產生之前的基線水平;同時,飲水量並不受影響(圖片來源:參考資料[1])


  這種影響還是可逆的,當激光關掉,恢復神經元的活性,大鼠們又恢復了酒精依賴。也就是說,這群特異性神經元就像一個信號開關,可以操縱大鼠的飲酒慾望。


  此外,研究人員還進一步確認了,CRF神經元從杏仁核中間核(CeA)投向另一個叫作終紋床核(BNST)的通路與飲酒驅動信號的發放有特異性的關聯。

  當然,識別出與控制嗜酒有關的神經開關只是在基礎科學中邁出的重要一步,激光戒酒遠沒有到可以在人類身上使用的階段。不過,研究者相信,識別這些神經元為開發藥物療法打開了一扇門,甚至有可能打造酒精成癮的基因療法。


  「也許我們可以通過在化合物庫中通過高通量篩選找到一種新的或者過去已有的化合物,來選擇性地抑制這群CRF神經元,從而把這項研究成果轉化到人類應用中去。」 George教授補充。


  在這項研究中,大鼠們是被科學家「強行灌酒」染上酒癮再通過關閉神經開關被逆轉。在目前階段,對於還沒有神經開關可以控制的我們來說,咱首先就別灌自己酒了,好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最新發現新形式奇特物質 包含短暫壽命「虛擬粒子」
不起眼的大腸桿菌卻不能小視:會讓你腹瀉甚至腎衰竭

TAG:新浪科技 |